【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快時尚、快節奏的產品更新較快,款式新穎,可以及時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市場上占據了較高的地位。快時尚雖然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因此,慢時尚理念逐漸回歸,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產品生產和營銷理念,尤其在服裝設計環節中,要回歸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己任,關注時尚,關注生態環保,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態。本文首先對慢時尚的含義和特點進行了解讀,分析了慢時尚對服裝設計的影響,闡述了慢時尚理念下服裝設計的趨勢。
【關鍵詞】:慢時尚理念;服裝設計;設計趨勢
一、慢時尚的含義和特點
慢時尚與快時尚是相對的,但二者不是對立的關系,慢時尚是指不被潮流淹沒,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但是也不能被時代淘汰和拋棄,是一種可持續的時尚理念。慢時尚的主要特點是經典、持久、跨季節性、重品質、重環保。慢時尚是一種更為理性的理念,這是一種與快時尚有很大卻別的消費理念,快時尚更多的是一種盲目消費,慢時尚是不跟風,強調持久,強調獨特品質的消費理念。慢時尚更有內涵,更能體現個人的品位,慢時尚強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
二、慢時尚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1、慢時尚理念的應用可以提升服裝設計的創新性
我國服裝業發展較為穩定,各類服裝設計百花齊放,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創新服裝設計理念,提升服裝設計的質量。在服裝設計中巧妙地融入慢時尚的理念,有助于增加服裝設計的創新性。慢時尚設計理念對設計師的要求很高,設計師的涵養和素養是設計的基礎,設計師的素養與其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慢時尚理念就是設計師應具備的一種理念和思想。在服裝設計階段,設計師要善于靜下心來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從生活中獲取靈感,而不是盲目追求經濟利益,重視感悟,重視服裝設計中的美學滲透,這也是慢時尚的一種體現。
2、慢時尚重視在服裝設計過程中的文化與精神注入
慢時尚體現在服裝設計中,主要是要注入設計師的情感,設計師要關注服裝的內涵與創造性,慢時尚設計理念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提升設計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設計技能。慢時尚要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設計主題要穩定,消費者要能夠品味出服裝設計的文化內涵,服裝最簡單的是實用,其次是審美需要,在設計中一定的要注入文化和精神,進而提升服裝的品位。
3、慢時尚有助于實現服裝設計的經典化
慢時尚理念運用于服裝設計中可以促進服裝設計的多元化,還可以促進服裝設計的經典化。隨著科技的發展,慢時尚理念深入人心,這種理念更注重對大自然的保護,在服裝師設計中注人人文因素,使得服裝能夠彰顯出一種預見性,體現出對未來世界的期盼。慢時尚設計風格多樣,手法活躍。慢時尚能夠為服裝帶來經典性。如范思哲的大別針晚禮服等。這些設計有著精湛的工藝,品味獨特。
三、慢時尚理念下服裝設計新趨勢
1、服裝設計面料的可持續化
服裝設計時要重點考慮面料對于服裝整體結構的影響,要選擇那些不污染環境的面料,選擇深加工較少的面料,面料要環保大氣。還要保證面料最好可以實現回收和降解,選擇天然纖維,制造過程中排泄有毒、有害物質的材料。其次,盡量選用持久耐用的面料,延長服裝的使用壽命,邊角料可用來做系列帽子、手套等。
2、服裝設計的情感化與人性化
服裝設計要能夠展現設計師的愿望與情感,慢時尚就是一種帶有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在慢時尚理念影響下,服裝設計要注入情感。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可以通過服裝來展現,其文化素質也可以通過服裝來展現。服裝是傳遞情感的載體,慢時尚理念要求服裝設計的基本需要是舒適耐用,其次是審美需要,之后是文化屬性和情感屬性,進而改變消費心理,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人性化體現在人們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個人修養有一定差異,服裝設計應尊重個體差異。
3、服裝設計的結構化
慢時尚理念下的服裝設計更注重結構,進而為客戶提供一衣多穿的樂趣。慢時尚理念中延長服裝壽命是最基本的,要使用耐用的面料。服裝要百搭,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和場合做調整,有很多種穿著方法。這樣會避免浪費,是踐行環保理念的有效途徑。其次,慢時尚理念可以激發消費者的創造力,服裝部件可靈活拆卸性和多功能穿著,部位可通過按扣、拉鏈等元素實現連接或拆分,長款服裝中加拉鏈,拆卸后可變為短款等。
4、服裝設計的經典化、手工化
慢時尚理念更調服裝作品的經典性。在慢時尚理念下更注重手工藝的使用,可以增加服裝的特點,還可以保證傳統服裝設計的內涵,進而保證了服裝設計的經典性。慢時尚并不意味著單一,它風格多樣,可融合未來、科技、手工藝為一體。
結語:慢時尚理念下,服裝設計要注重面料的可持續化與人性化、結構化與創新性、經典化、與多樣化等趨勢,設計師要將慢時尚的元素融入到服裝設計中,感染消費者進行理性消費,促進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珊.淺談慢時尚理念及對服裝設計的影響[D].青島:青島大學,2012.
[2]徐彤君.淺析慢時尚回歸下的新中式服裝[J].藝術科技,2015(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