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社會一直在不斷和進步,鋼琴教育也要順應潮流。因此,地方高校鋼琴教學應摒棄傳統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和音樂素養,不斷地創新與發展新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音樂感受力。
【關鍵詞】:地方高校;鋼琴教學;發展
鋼琴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一門樂器,19世紀初中國最早的鋼琴教學是由西方傳播過來的,是西方的一些傳教士把鋼琴當作一種伴奏的樂器傳播進中國,這就是中國最開始的鋼琴教學的由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地方高校鋼琴的教學也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加上當今全球化的進程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國也一直不斷地學習西方先進的鋼琴演奏技術和豐富優秀的教學經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推動了鋼琴教學方法的發展,使之中國學生得以接觸各類豐富多彩、風格大不相同的鋼琴作品,教師也對于鋼琴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也越來越多樣化。
一、地方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缺乏且教材單一
對于地方高校鋼琴教學的總體狀況而言,大部分的鋼琴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是教授學生很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鋼琴演奏技巧,沒有涉及到曲目背景,音樂歷史和曲目感情處理的教學,導致學生只是機械死板的學習鋼琴,演奏出來的曲目沒有生命力。基本上所用來教學的教材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推陳出新,很難突破以前常用教材內容和教材模式的束縛。鋼琴教師還是基本沿用老版教材教學,鋼琴啟蒙階段還是以湯普森簡易鋼琴教材,拜厄鋼琴教材,以及中級階段的練習曲車爾尼599,849,299,740等,鋼琴專業學生在大學里學的鋼琴課程也多部分都是集中在音樂史段中的一些重要作曲家的一些出名代表作品比如巴赫、貝多芬、莫扎特等。或者是少量的中國鋼琴民族作品,大多也是比較耳熟能詳的一些鋼琴曲,就現在大量豐富鋼琴曲目和教材還有當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不同教材去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而教師大多都沒有去發掘更優秀和適應各種類型學生的教材。
2、學生音樂感受能力較低
地方高校鋼琴教學教出的大部分學生,音樂感受力都不足。因為學生僅僅為了應試為了考級而去練習鋼琴,沒有真正熱愛鋼琴。學生練習鋼琴時間也少,并且練琴只是機械的把音符節奏練習多遍,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由于有些鋼琴教師沒有向學生傳輸情感要求,導致大部分學生演奏時缺乏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脫離了音樂的本質,自己無法真正體會作品的美感,投入不進去,所以彈的曲目感染力不強,表現力也不夠。
3、學生演奏實踐能力弱
中國學習鋼琴的學生普遍缺乏演出經驗。鋼琴理論與演奏實踐已經脫節,中國的鋼琴學生大部分除了考試以外很少有其它演奏鋼琴的機會,也很少參加各大比賽,在眾人面前公開演奏曲目,導致一旦正式演出由于缺少經驗,音樂的表現力不夠,對曲目的詮釋也不夠深刻。
二、地方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和創新
1、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和音樂素養
鋼琴教學中教師起著很大作用,不可忽視學生對鋼琴的學習主要是老師的傳授。因此,教師應多注重自己的音樂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多去我國的其他地區或者國外進行深度學習,吸取各國先進的音樂文化和優秀的教學模式,把這些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教師要得到演奏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在教學安排上,集中安排教學任務,節省時間,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研究鋼琴演奏,在此基礎上多開音樂會,多參加比賽,增強中國鋼琴教師的競爭力。教學能力是具體體現教師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學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學生的教學計劃,并且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整教學計劃,多實踐,去參加各級別的鋼琴教學活動,多看關于鋼琴教學方面的書學習目前國際的先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積累教學經驗,完善自己的鋼琴教學體系。[1]
2、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音樂感受力
鋼琴教學方式需要借鑒多元化的特點。比如實踐教學,就是多元創新教學。讓學生重視實踐演奏機會,多參加比賽,進行演出活動,在實踐演奏中積累經驗。在教學中,多舉辦觀摩表演活動,設置鋼琴實踐課程,讓學生展示,并且匯報最近的學習成果,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相互之間的學習交流,又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增強學生的實際表演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鋼琴演出實踐也為學生提供了檢驗學習成果的平臺,也可以讓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發現學生問題,和解決學生問題。教師要制定好培養計劃逐步改善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選擇比學生實際演奏程度稍低的曲目讓學生彈奏,通過示范或者放慢速度演奏示范,讓學生邊感受邊表現音樂,注意強調彈奏時力量的變化對音樂的影響,使學生學會有起伏的演奏音樂。學生感受能力就會越來越加強,當學生能將較低曲目的音樂表現彈好時,再逐漸提高曲目的難度,這樣學生的感受能力和音樂變現力便都會加強。教師還可以借鑒啟發式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為學生彈奏一首曲子,然后教師及時問學生對曲子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空問。
3、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學生知道教師教了多少,而教師可能會忽視課堂各個學生各學了多少,沒有針對性,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程度、不同階段,不同年齡的學生適當分別采用一對一上課、小組課、或者大班課多種形式。還有近年來在國內外一直很出名的奧爾夫教學、鈴木教學、也可以取其在教學方式上的優點加以借鑒和學習。我們可以在演奏廳舉行公開課教學,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集體課教學方式上。另外教師在教授鋼琴課時還應該要注重對有關于鋼琴作品的文學,藝術,哲學以及相關歷史背景人物等介紹,不僅提高學生藝術修養也提高了學生演奏能力,對以后理解鋼琴曲目起到更好的作用。[2]
音樂是一門藝術文化,當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音樂的價值意義時,才能對音樂作品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地方高校鋼琴教學時,教師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抽象,內涵豐富的鋼琴藝術,從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開展教學活動,積極借鑒國外優秀教學方式創造新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鋼琴作品有更多的了解,并讓學生更加的容易接受鋼琴課。
參考文獻:
[1]王曉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5).
[2]林梅.基于多元文化視角的鋼琴教育機制研究團藝術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