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個人成長來說,教練技術是個人人才教練成長的有效工具。它是激勵理論與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有效工具,通過提高個人的能動性,從思維方式上對個人成長產(chǎn)生巨大的價值。本文從教練技術的角度出發(fā),從其邏輯思路、思維導圖等方面,充分挖掘其對個人人才成長的促進作用,探索個人人才教練的成長路徑。
【關鍵詞】:教練技術;人才;教練
教練技術在企業(yè)管理各個領域大放光彩,其獨特的思維模式和成長方式幫助者使用者快速提升自己。同樣,教練技術除了企業(yè)管理中被運用于員工身上之外,也可以充分挖掘其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讓教練技術以正確的方式和方法運用于個人人才成長路徑之中,幫助個人找到成長為人才有效方法。
一、教練技術
教練技術是一門融合了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應用體系,它的本質是憑借教練技術方法與工具的運用,通過完善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及思維方式,培養(yǎng)激發(fā)其潛能,幫助其向內挖掘、向外發(fā)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其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超越的系統(tǒng)思維方式及科學行為方法。教練技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幫助被教練者明確方向,找出行動和目標之間的差距,使其做出有效的選擇,達到理想的目標;讓被教練者看清自己的狀態(tài)與事物的本質,并幫助被教練者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被教練者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看到更大的可能性,促使其制定行動計劃,挑戰(zhàn)行動目標,從而達成被教練者理想目標。本文著重研究教練技術中著重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教練思維技術。
二、人才成長的邏輯層次——迪爾茨六步邏輯
每一件與我們人生有關系的事,我們都會賦予其一些意義。事情的意義是可以被分類而因此理出其中的相互比較標準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有深遠意義的事情上,累積出來的效果,自然把人生推至更理想的高線上。
理解層次最初由格雷戈里·貝特森發(fā)展出來,后由羅伯特·迪爾茨整理,在1991年推出。理解層次(見圖1)是一套模式,因為它可以用來解釋社會上出現(xiàn)的很多事情。NLP中也有一套技巧被稱為“‘理解層次貫通法”,幫助用者明白從困惑中突破的關系,并且與自己潛意識的深層力量聯(lián)系,使得人生策劃方面更有效果,所以也是技巧。
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分為個層次,它們分別:
愿景:我與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關系。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了誰;
角色:給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義。承接上面(愿景)的意思,便是“自己準備以怎樣的身份去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信念: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樣的信念和價值?;能力:這個層次涉及到一個人怎樣認識自己能有的選擇(有沒有選擇,或者是“我必須這樣做”);行為:這個層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沒有做”,即能力的挑選和實際發(fā)揮,也就是在環(huán)境中我的實際運作;環(huán)境:“環(huán)境”包括了所有身體以外,即外界的條件。
用簡單的詞來解釋這六個層次,使命:Who else? (為了誰?)、身份:Who am I? (我是誰?)、信念、價值:Why? (為什么?)、能力:How? (怎樣做?)、行為:What? (做什么)、環(huán)境:Where and When?(何時、何地?)。
從迪爾茨的六步邏輯中,我們引申出四點成功做事的關鍵,分別是明確目標、反映真相、調整心態(tài)、計劃行動。
明確目標。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明確目標就是界定被教練者真正的需求方向,明確其做事的真正目的,確保其沿著正確的道路努力時有助于被教練者焦點集中,從而避免能量的無謂損耗。
反映真相。就是幫助被教練者了解其目前的狀態(tài)和位置,包括信念、行為、情緒等,從中洞悉現(xiàn)狀與目標的偏差和距離,區(qū)分事實與真相,使被教練者很好地做到“知己知彼”。
調整心態(tài)。調整心態(tài)就是教練者幫助被教練者選擇更有利于目標的心態(tài),并貫徹到行動上,保持行動與目標一致。
計劃行動。教練者協(xié)助被教練者制定行動計劃,并讓被教練者看到其自身的潛能和行動的可行性,支持被教練者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學習。
一個人做任何事,如果能將六個層次都一致連貫,他便會身心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做,既開心,又有效果。反之,事情不成功,有壓力或情緒,定是六層之中有不協(xié)調的情況出現(xiàn)。理解層次讓我們簡單地認識到問題或困擾背后的原因,因而會更快地以“治本”態(tài)度去處理它。
三、貫穿六步邏輯的具體方法
迪爾茨的六部邏輯,適用于我們個人成長中的每件小事,每個階段目標以及人生目標。在具體的執(zhí)行中我們還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思維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xiàn)成長成才。
(一)發(fā)散思維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19世紀60年代后期,由英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托尼·巴贊發(fā)明的,被譽為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思維導圖可以運用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文章研究的構思和分析、還有問題的解決和處理等。思維導圖就是用圖表的形式把思維的過程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從而促進思維過程更全面、系統(tǒng)、高效。它能夠增強使用者的超強記憶能力、立體思維能力、總體規(guī)劃能力。思維導圖是一套能夠幫助個人極大程度提高思維效率及加速創(chuàng)新成長的工具。
(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人的行為思維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習慣對生活有巨大的影響,經(jīng)年累月它影響著個人思維的形成,左右其成敗。幫助個人從內而外全面探索自我,并能夠學會將積極主動—個人遠景原則,以終為始—自我領導原則,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雙贏思維—人際導向原則,知己知彼—同理心交流原則,統(tǒng)合綜效—創(chuàng)造性合作原則以及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貫穿于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從而養(yǎng)成個方面的良好習慣。其中,個人遠景、自我領導、自我管理會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發(fā)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人際導向、同理心交流等原則會對促進個人的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所幫助。
(三)NLP 技術
NLP 是神經(jīng)語言程式學的英文縮寫。NLP 技術指的是人們?yōu)槭顾麄兊乃季S、言語及活動達到具體某種目標而采取的具體行動,同時它也是一套通過觀察他人的言行及活動而進行突破性的思維與交流的藝術。NLP 相信成功是可以被不同人復制的,該項技術正是力求將成功者獲得成果的過程與方法加以總結,使一般人通過模仿和練習獲得同樣卓越的成就。NLP 技術強調系統(tǒng)性,有 12 條前提假設,其神經(jīng)邏輯層次可幫助個人進行有效的自我定位,改進成長路徑。同步、感知關聯(lián)模式、價值域尋找及哈佛模式等技術方法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了解他人,從而進行有效交流、更好地解決問題。
四、結論
個人人才教練的成長路徑中,教練技術是助理個人人才教練的有效且實用的關鍵方法。我認為以迪爾茨“六步邏輯”為指導,以具體方法如思維導圖、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NLP技術等具體思維和方法靈活運用,不斷調整自己思維,提高自己的執(zhí)行力,是一個人成為個人人才教練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史蒂芬·柯維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M].顧淑馨譯.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
[2]曾令華.基于教練技術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企業(yè)活力.2010(8).
[3]歐陽彥琨.教練技術在大學生生涯指導中的應用[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