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軍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對于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加強學生的紀律意識,促進學生的心理成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軍訓出現了諸如重軍事技能訓練,輕軍事理論課教學,軍事技能訓練的時間較短,效果難以持久保持,大學生身體心理素質較差等問題。為此,要跟進時代步伐,拓展軍訓內容,關注身心健康,融入心理輔導,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軍訓成果。
【關鍵詞】:高校;軍事技能訓練;意義和作用;問題;對策
一、普通高校開展學生軍訓的意義和作用
軍訓是高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開展的讓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基本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國防觀念,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作風。具體來說,普通高校開展學生軍訓具有以下重要意義和作用:第一,能夠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通過軍事訓練,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基礎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對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國內外軍事動態等有一定的了解,還能有效激發愛國衛國意識和情懷;第二,能夠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意識。軍訓時間較短,但是相對集中,對學生的生活制度有嚴格的安排,如起居、衛生等都有規定,能夠幫助學生增強紀律意識;第三,能夠改變學生嬌生慣養的習性,促進心理的轉變。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甚至還有少部分是“00后”,基本都是獨身子女,在家備受父母呵護,被視為掌上明珠,容易滋生他們嬌生慣養的習性,通過軍事技能訓練,讓他們學會吃苦耐勞,學會勇敢堅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他們嬌生慣養的習性,促進心理的轉變;第四,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軍訓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了解和熟悉彼此,發揚優長彌補不足,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鍛練組織領導能力。尤其是通過時間相對集中的軍事技能訓練,能夠培養提高學生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堅定的政治信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總之,軍訓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可以為大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他們一生寶貴的財富。
二、近年來普通高校學生軍訓出現的一些問題
近年來,普通高校學生軍訓取得了豐碩成績,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軍事技能訓練,輕軍事理論課教學。軍事理論課教學與軍事技能訓練都是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增強組織紀律意識、增強國防觀念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重軍事技能訓練,輕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問題。一些高校沒有嚴格落實36個學時的軍事理論教學,部分高校雖然開設軍事理論課,但是在時間和師資配備上都沒有保證。這既與軍事理論課教師缺乏有關,又與我國的軍事理論課教材質量和使用率不高有關;第二,軍事技能訓練的時間較短,效果難以持久保持。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軍訓時間大概為三周左右,實行集中訓練的方式。有些學校軍訓是在新生入學時,有些學校軍訓是在第一年結束后。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規定的軍事技能訓練并接受檢驗,無疑在短期內能夠頗有成效地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和紀律觀念,但是在軍訓結束后,大學生很容易放松自己,回到軍訓之前的狀態。常態化的軍訓沒有建立,軍訓效果難以持久維持;第三,大學新生身體心理素質較差,軍訓期間常出現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大學新生入學前為了應付各類考試,都有過埋頭苦學的長期經歷,缺乏運動,身體素質不高,加上大學生新生多為“90后”,被家人百般呵護,難以獨立面對和克服困難,心理素質較差;第四,訓練內容和訓練方式陳舊,不完全符合新時期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技能訓練基本與十幾二十年前一樣,沿襲的是當年的“老三套”模式,即踢正步、站軍姿、軍體拳,隊列訓練也基本是踢腿、走直線、擺臂等強度高、單調的動作,容易讓“90后”學生產生厭倦感,影響軍訓效果。
三、提高普通高校軍訓效果應注意把握的問題
(一)跟進時代步伐,拓展軍訓內容
針對我國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如海洋權益受到威脅、恐怖襲擊時有發生、突發事件日益增多等,在軍訓中可以跟進時代步伐,拓展相關內容。比如在軍事技能訓練中除了采用簡單的“老三套”模式,落實大綱要求的軍用槍射擊、單兵戰術、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訓練項目外,還可以適當地增加防災自救項目,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處理事故災害、自然災害等方面的能力,了解一定的疾病防治、公共衛生事件等知識,尤其是要幫助他們了解一些常見的緊急救助措施、自救互助要領,提升大學生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專業采取專項訓練,如醫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增加戰場救護訓練項目,生物和化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增加防生化襲擊訓練項目,光電專業的學生可以增加電子對抗訓練項目,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能提高他們參與軍事技能訓練的積極性,提升軍事訓練的質量。
(二)關注身心健康,融入心理輔導
大學生新生基本都是“90后”,如前所述,“90后”學生心理不成熟,抗壓能力較差,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高校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開設心理咨詢綠色通道,把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和心理矯正融入到新生軍訓的整個過程中,依據他們的心理變化規律,探尋解決大學生在軍訓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的方法,提升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一方面,要做好新生軍訓的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知道軍訓的意義和作用,樹立參加軍訓的自覺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有專門的心理健康老師和輔導員進行跟班輔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來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消除他們的心理問題。在軍訓前、軍訓中和軍訓后都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融入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力爭把心理問題消滅于發端。
(三)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軍訓成果
事實證明,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訓練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他們的紀律觀念和國防觀念,改善他們的生活作風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遺憾的是軍訓的積極效應難以在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延續下去,軍訓成果難以長期維持。為此,有必要建立維持軍訓積極效應的長效機制,運用學生軍訓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日常管理,把軍訓成果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軍訓結束后,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國防觀念、紀律觀念等的教育,堅持用軍訓意識強化對學生的管理。不能把軍訓只看成是一個為期幾個星期的短時集訓。軍訓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生活習慣等都要延續下去,成為長期影響學生的重要元素。可以把軍訓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都的比賽活動,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保持和鞏固軍訓成果。
參考文獻:
[1]姜春義,孫雅文,范新聞.大學生軍訓基地化探析[J]. 國防,2008(06).
[2]趙洪發.談新大學生軍訓中的思想和作風收獲[J].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7(03).
[3]劉艷.談大學生軍訓中“柔性管理”的應用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0).
[4]李金陽.當前大學生軍訓工作探析[J].才智,2016(02).
[5]念克俊.對大學生軍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3(19).
[6]馬義棟,劉巖.高校大學生軍訓的作用及功能機理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 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