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學是以人才管理與開發為研究對象,綜合經濟學、人口學、人力資源管理學、領導學等的一門交叉新興學科。其核心目標是做到人才的最佳匹配,挖掘人才的最大潛能,創造人才績效最大化。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關于自然界、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以及人類的一種綜合性理論體系。而人才學中經常都在用自然辯證法體現著自身。本文將關于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方法以及觀點在人才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研究。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人才學
一、人才學簡介
1.人才學定義
人才學從創立到成為國家一門二級學科,僅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因此,人才學的概念還不是很成熟,什么是人才學,一些專家對其進行了定義。葉忠海認為:“人才學是以人才現象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一門研究人才運動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具體來說,人才學是一門研究人才運動現象、解釋人才運動規律的學科。”岳文厚認為:“人才學是以人和人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人人成才、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為主要研究內容,綜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涉及文學、史學、哲學、理學、工學,涉及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生物學和系統論、控制論等諸多學科理論。”殷鳳春認為:“人才學是專門研究人才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人才學是研究人才運動現象和人才運動規律的基礎性學科。”
綜合以上專家觀點,人才學是研究人才現象、揭示人才規律的學科。同時,人才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社會學科,僅僅局限在研究人才個人、人才開發與管理的具體技術等方面都是狹義的,這些僅僅是一門學科研究的某一方面。人才學的研究對象既包括人才個體,也包括人才現象和人才規律,同時包括人才生存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管理制度、管理技術方法等所有方面。相對其他學科來說,人才學更多地體現了綜合性、復雜性與實踐性。學科開放與創新將是人才學的進一步發展方向。
2.人才學理論的社會應用
人才學自創立以來,其理論成果已廣泛應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如:“長江三峽工程管理模式和人才開發綜合研究”、“青海油田人才資源開發戰略研究”、“新時期中國女領導人才成長和開發研究”、“長江三角洲人才開發一體化研究”、“上海市構筑國際人才資源高地研究”等。人才學走出了一條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才資源科學社會開發服務之路。人才學的許多理論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
人才學揭示的人才成長規律,為制定用人方略提供了理論根據。人才學提出的“有效的創造實踐成才律”告訴我們,用人必須實施“重在實踐的用人方略”;“人才過程轉化規律”,就啟示我們,用人必須實施“系統連續的用人方略”;“最佳年齡成才律”,就要求我們,用人必須實施“最佳期用人方略”;“揚長成才律”,就啟示我們,用人必須實施“用人所長方略”等。以“最佳期用人方略”為例,該方略又稱為“用當其時方略”,是指當人才具備基本素質的前提下,及時在人才創造最佳年齡內重用,充分發展和發揮人才的創造優勢,從而使人才資源優化,并高效地實現創造目標的策略。一方面,由于中青年往往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處于人才創造最佳年齡區,因而該方略為各級黨和政府制定向中青年人才傾斜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另一方面,由于各類人才創造最佳年齡不盡一致,最佳期又不能絕對等同于“中青年”, 因而實施該方略,切忌“一刀切”。
此外,人才學提出的人才價值理論,是制定員工薪酬的科學依據;人才學提出的人才預測和規劃的理論和方法,直接指導著人才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制定 ;人才學提出的人才流動和人才市場研究成果,推動著我國人才市場的建設。同時,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也為中國人才學的發展,提供了大好時機。人才學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共同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
二、自然辯證法對人才學的應用
馬克思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最早把自然辯證法運用于人才管理實踐中的,要數著名的經濟學家泰勒了,他在研究管理學時,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實驗實踐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鐵塊搬運實驗,通過該實驗,他成功地為工人們制定了詳細而又合理的日工作量,泰勒的不斷實踐,不僅取得了管理學理論體系上的一個重大突破,還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進步。繼泰勒之后,又出現了梅奧的社會人假說,這也是其通過了大量的科學實驗和不斷地科學總結,為管理理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之后,又有很多科學家在管理學的領域,不斷地實驗,實踐,探索,從而獲得了更多管理活動中的客觀規律,運用這些規律,企業對人才的管理實踐就可以得到大幅度地提升,這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
馬克思哲學自然辯證法中的矛盾分析法也常常應用于各大中型企業人才管理中。矛盾分析法是指運用對立統一的規律,觀察、分析社會現象,以到達認識社會現象發展變化的內在聯系與機制的方法。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它既有斗爭性,也有同一性,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這就要求在人才的管理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不能片面地把一種問題界定為一種性質。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在對矛盾進行分析時,不能只就其中一個性質來進行判別,必須同時考慮矛盾的兩個方面,同一性和斗爭性是不能分離開來的。因此,在采用矛盾分析法進行人才管理科學研究時,要把握好矛盾的兩個屬性,多方面、多視角地去觀察、分析、研究、解決問題。
馬克思認為:人才是自然界真正的本。因而,“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和經濟領域的基本理念,也在各個領域受到了廣泛的認同,甚至是擁護。人本主義作為人本身的自我意識的體現,它主要是從價值意義上來表現出對人的尊重和善待,這種思潮在當今社會也想當普遍。因為不論是哪個時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依賴于民生問題的妥善安排和解決。大中型企業特別是一些外企或者跨國公司,把“以人為本”這種理念運用得比較到位。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在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這些基本需求時還有兩種高層次的需求,那就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價值的需求,正是這后兩種需求,才不輕易被滿足。
由此可見,自然辯證法的哲學思想無時不刻不滲透在人才管理學之中,自然辯證法和人才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通過對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對我們實際管理活動起指導作用。它可以為我們提供科學的思維方式,讓我們更好地去處理一些人才管理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哲學思想,并且綜合運用于人才學學科之中,不僅要從我國當前的理論的實際需要出發,還要把自然辯證法中的理論原理用于企業管理或者其他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具體問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葉忠海.中國人才學發展的歷程、成就和展望[J].中國人才.2013(01).
[2]殷鳳春.人才學學科的發展與重構[J].人才開發.2008(09).
[3]王春英.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意蘊及當代價值[J].學術交流.2005(06).
[4]劉大椿.自然辯證法研究在實踐中不斷開拓[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