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六級不斷改革形勢下,段落翻譯作為其中的一部分,綜合考量了考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涉及到漢英兩種語言的方方面面,需要考生做好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儲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四級段落翻譯;翻譯手段
一. 前言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全國各高等院校對學生英語水平及對大學英語教學一個綜合檢測手段,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問世以來,經歷了題型變化、分值調整、計分方式等改革,在考量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于學生的翻譯能力的考查也在不斷地強化。自2013年12月起,大學四級的翻譯由原來的句子翻譯改為段落翻譯,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占到總分值的15%。改革后的段落翻譯,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主要涉及中國節日、歷史事件、經濟文化、旅游活動、社會發展等相關話題。試題改革后,要求考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在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語言輸出,同時兼顧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差異,以及語法、時態、銜接、語言習慣、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二. 翻譯的相應手段
在四級閱卷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得分在4-6分檔以及1-3分檔的考生的譯文基本就是只言片語,文不達意,完全是詞匯的堆砌。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沒有掌握基本的翻譯方法,沒有注意兩種語言詞匯的差異,沒有按照語序、語法結構的不同而進行必要調整,因此呈現出語言組織混亂的現象。
1. 熟知詞匯運用的差異
英語注重形合,即句子的結構完整,成分組成遵循一定的約束;漢語注重意合,強調語義和邏輯,在翻譯的過程中,要使譯文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就作出必要的調整。英語往往只使用一個實義動詞表達最主要的動作含義,其他動作含義則通常借用含有動作意義的動詞不定義、分詞、名詞、形容詞、介詞、副詞 等表達。例如:
例1. 他們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努力學習,考得好,能上名牌大學。(2015.12)
譯文1:Their only requirement for their children is studying hard and getting good scores in order to be admitted by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譯文2:Their only requirement for their children is to study hard, perform well in the exams, and go to a famous/prestigious university.
在這一例句當中,共包含了“是”、“學習”、“考”、“上(意思是“考上、被錄取”)”,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進行適當調整,否則就會出現動詞錯誤羅列,違反英語語法規則。在第一個譯文當中譯者將動詞處理成了動名詞以及不定式(做目的狀語)來表達原文的內在含義。第二個譯文則將三個動詞處理成不定式,做并列表語。這兩種表達方式都很好地呈現了源語的含義,又符合譯語的語言習慣。
此外,由于文化的差異,英漢兩種語言在詞語意象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漢語習慣用一些具體事物指代抽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考生理解源語的意義所在,進而進行對等的翻譯。例如:
例2: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這句俗語指的是人們在飲食方面口味喜好的差異,如果直接翻譯成譯文1,顯然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
譯文1: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
譯文2:No dish suits all tastes.
這樣的翻譯就成了具體事物的指代,而翻譯成譯文2更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另外,Tastes differ/vary 是句英語諺語,語義與之相對應,或者可以意為It’s hard to please all。
因此,在詞類和詞義的差別在翻譯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單一的詞匯背誦達不能滿足翻譯的需要,這就要求考生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熟悉英漢語的語言特點,廣泛涉獵其文化內涵。
2. 根據語言結構差異,調整語序
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二者在語序上差異較大,在四級考試中經常涉及到修飾語的位置的不同,英語大部分是主謂賓或主謂結構,層次要求嚴格,漢語中大主語小主語羅列、漢語中主語的缺失,名詞或形容詞作謂語等現象都需要在翻譯時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
例3:珠江三角洲九個最大城市共有5,700多萬人口。(2017.6)
譯文:The nine largest citi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have a population of over 57 million.
這句話是主謂賓的簡單句,主語就涉及了大主語和小主語羅列“珠江三角洲九個最大城市”,在翻譯時就要分清其邏輯關系進行調整,大主語是小主語的定語,用介詞短語做定語的后置翻譯。
3. 注意從句的運用
漢語的特點是意合,呈現出動詞多、短句多的現象,常按照時間順序或因果關系排列,而英語句子結構之間強調主次從屬關系,修飾語限定關系嚴謹,成主干與分枝的關系。有效判斷句子之間的關系,恰當運用正確的銜接手段是有有效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4:相傳,中國的一位帝王于五千年前發現了茶,并用來治病。(2013.12)
譯文:There is a legend that one Chinese emperor found tea 5,000 years ago and used it to cure illnesses.
這句漢語所表達的意義是“有這樣一個傳說,其內容是…”,顯然,在翻譯時可以將其轉換成英語的同位語結構,that引導的從句修飾legend。
例5:如今,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飲料(beverage)之一,茶是中國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譯文:Nowadays, te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everages in the world, which is the treasure of China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and culture.
這是四級翻譯中典型的長句處理辦法,在對同一個事物進行多種表述的情況下,根據語言邏輯關系確定主句后,將其他句子處理成定語從句,既重現了原文的語義,又可以保持譯文工整嚴謹的結構。
三. 結語
漢語和英語的語言結構雖然有很多相同之處,例如大部分句子都是由主謂賓結構構成,但由于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語匯、語法、語言習慣的差異都不容忽視。因此,考生在翻譯訓練過程中要多思考、多練習、多總結,掌握一定的翻譯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