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用網的主流軍,由于心理、年齡、閱歷、知識儲備等因素的不成熟,他們極易成為網絡的“俘虜”,容易造成用網失控的現象,進而影響心理生理的健康。學校是承擔網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老師們是網絡不良道德心靈的洗滌劑,他們的教育堪如靈魂工程師。然而,目前網絡成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不足。
【關鍵詞】:網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
一、研究方式方面的不足
近年來,我國針對網癮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就研究方式上看,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研究多重于對網絡成癮矯正的對策,而對造成網癮的具體原因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學者們對網癮大學生的研究多于理性思維視角,對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研究有待進一步的重視。大學生雖然過了叛逆期,但是身心是沒有十分成熟,性格相對穩定但仍有可塑性,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社會經驗相對缺乏。大學生的基本特征加之其特定的年紀階層、生活學習環境、文化程度,這些與造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情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方法不能過于簡單粗暴,應當更加深入研究造成網癮的原因,教育應采取適合年輕群體的教育方式。
其次,目前學界的研究角度有些單一化。當前大學生網癮研究多重于電腦上網。馬克思主義原理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的。網絡也是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智能手機隨之出現,并逐漸實現了大眾化,軟件功能也越加強大,可與電腦各種功能相媲美,甚至要比電腦的功能更加方便。這些網絡技術世界的新變化是我們在研究網癮問題時不能忽視的方面。
最后,對網癮的實證研究相對匱乏。毛澤東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網癮研究也是如此。網絡研究者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實證案例的研究,研究結果才會有價值。僅通過學術書本上的研究,只能是閉門研究,沒有強大的說服力。
二、教育方式方面的不足
首先,課程量大面廣針對性差。當下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遠不能滿足針對網癮大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需要,對于網癮干預作用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我國思政課采用大班教課,上課規模比較大,課程往往照搬傳統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陳舊,課程量也很大,針對性相對薄弱。具體來講,一方面有待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現實需求想結合的理論研究,尤其是針對當前網絡化世界里,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分析,由此改進思政課,使其課堂更具時效性、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武裝學生大腦的重要陣地,應立足提高學生自律能力與鑒別是非能力,規避網絡不良信息,預防學生淪為網奴。另一方面,思政課授課方式往往采用大漫灌的形式,嚴重缺乏互動性。由此造成對學生吸引力不強、感染力弱的情況,很難對學生的思想發展起到切實有效的引領,學生思想偏頗等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糾正,網絡成癮的問題也將隨之出現。
其次,教學方法有限。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片面追求成績分數,忽略學生興趣及個性發展,沒有很好的道德教學效果。高校有些學生面臨考研考博的考試壓力,心理負擔重,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欠缺。大學生恰時青春,渴望自由,追求個性,生活在色彩繽紛的網絡時代的現在,他們享受著網絡世界帶給他們自由空間,他們肆意在網絡平臺上放松、釋放壓力,尋求心靈上的滿足感,久而久之,迷戀上了網絡,淪為網癮患者。
最后,學科間未形成合力作用。
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被受教育者按照教學目標的方向發展。學科之間教學合理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學習的效果以及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發展方向。就當前形勢看,大部分高校,學科之間各自為政,未形成合力作用。譬如,由于網絡的多元化和開放化等特點,網絡世界充斥著不少垃圾資源,大學生大多雖已成年,但是自控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十分有限,出現網絡道德缺席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對大學生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而學校是承擔網絡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各學科的老師們是網絡不良道德心靈的洗滌劑,他們的教育堪如靈魂工程師。部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以提高政治文化分為目的,“填鴨式”教學忽略了網絡道德的教育;學校計算機課程的設置,大多也是注重傳授網絡技術,嚴重忽略網絡道德教育。思政課與計算機課不僅均缺乏網絡道德教育,另外,兩門課程也未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未能及時的針對學生的網絡道德失范問題進行正確糾正。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不足
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劣的關鍵因素是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是決定了高校的德育水平,教師隊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第一決定力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專業性有待提高。高校教學中,輔導員除了管理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活動以外,一般還兼任網癮大學生的思想工作,但是部分輔導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以及心理教育訓練。在對學生思想工作上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效率低下。
其次,高校雖然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有專門的心理老師,但是規模小,存在學生多教師少,教學資源緊缺的狀況。一所普通的高校多有上萬人,少則幾千人,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僅靠幾個十幾個心理老師,是不能一一解決的,對網絡成癮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計算機網絡有關應用與技術了解不夠,一些教師沒有接觸過網游及其他網絡娛樂,抓不住網絡的特點,對造成大學生沉迷網絡的根本原因了解不深,往往簡單拿學業成績、責任等說辭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一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從根本上幫助網癮大學生走出網癮泥潭,反而易造成學生逆反心理,厭惡老師、逃避現實,教育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大相徑庭。
綜上所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教育隊伍,擴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隊伍,建設一支專業性強、熟練掌握網絡技術,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的關鍵。因而,就當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高素質人才相對短缺的狀況下,高校加強思想德育方面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顯得有為重要,德育工作者自身也應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提升,把計算機技術作為教學能力中一項重點的學習內容,不斷提升自己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