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強化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內在要求,也是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探索新疆籍民族學生工作的新思路,不斷加強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精準幫扶在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工作中的交融作用,才能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的長效管理機制,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關鍵詞】:交往交流交融;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要求。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新時期國家改革發展的建設者,尤其是新疆建設發展的骨干力量,更需要建立培養教育的長效管理機制,科學引導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成長成才。
一、不斷加強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敵對勢力和新疆的“三股勢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極端),都把新疆少數民族學生作為重點工作對象,拉攏誘騙大學生的手段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只有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其正確認識新疆的歷史和現實,認識黨和政府對新疆的政策,增強國家觀念,增強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才能真正增強免疫力,避免誤入歧途。在教育方面主要做法有:
1.抓正面典型,進行感動教育。近些年來,在援疆的教師和大學生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被譽為“最美新疆人”以及獻身祖國邊疆的大學生志愿者等,他們在新疆哈密、和田、阿克蘇等地區做志愿者,為當地少數民族群眾支教、支醫、不求回報,對于激勵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努力成為民族團結的使者,將來成為建設家鄉的生力軍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和啟迪作用。
2.抓反面典型,進行震動教育。例如個別少數民族大學生給基地組織寄錢寄物,被新疆公安偵破帶走調查(后被檢察院批捕)。類似事件在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當中特別是維吾爾族學生中引起了恐慌和一些不實傳言。為了盡快平息不實傳言,弄清事實真相,教育廣大同學,經有關部門批準同意,要及時召開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對案情進行通報,宣講我們國家打擊涉恐、涉爆和極端組織的政策,引導新疆籍少數民族參會同學談認識、談感受,使同學們認清了是非對錯,產生了生動可信的教育效果。
3.抓教育選好關鍵節點,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疆于田縣加依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吾布力喀斯木·買吐送發表的《致維吾爾同胞覺醒書》,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愛黨愛國和民族團結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是抵制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最生動教材。因此,要抓好這個典型事件組織全體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共同學習交流。在正確的引導下,同學們紛紛發言討論表示堅決同一切反動勢力做斗爭,好好學習答謝黨和社會的關心和關懷,做當代有思想有能力的優秀大學生,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探索民族學生工作的新思路
不斷探索民族學生工作新思路,強化混班上課,混合住宿制度。各民族學生之間,只有互相交往交流,才能增進互相了解,增進信任、增進友誼,融為一家。一方面,為了讓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更好更快融入到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初步探索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和內地學生混班上課,混合住宿。指導班級經常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另一方面,尊重少數民族同學的民族風俗習慣,每年在少數民族學生的傳統節日---古爾邦節、肉孜節等節日召開主題班會、聯歡會等活動,與少數民族同學一起載歌載舞、共度佳節。學校也應該每年古爾邦節都要召開學生座談會,向他們表示節日祝賀,向他們發放免費餐券和慰問品,舉辦盛大古爾邦節聯誼晚會,把聯誼晚會舉辦成各民族學生聯誼的盛會,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同學與其他民族學生交往、交流,相互學習幫助提供平臺。
三、充分發揮精準幫扶在民族學生工作中的交融作用
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內地普遍存在的學習困難和生活不適應問題,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制度,制定老師指導幫助學生一對一結對子,各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多對一幫扶等辦法進行幫助。為新疆培養少數民族人才保駕護航,建立良好的溝通交融機制。
1.針對學生的學業困難問題,在學生學習問題上,針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基礎教育薄弱問題,齊心協力,共同幫助其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順利畢業,并取得學位證書。在學生生活問題上,拿出專項資金建設民族餐廳,引進專業的清真餐廳管理公司,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滿意的飲食服務。充分發揮精準幫扶的作用,使各民族大學生加強交往交流交融,讓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團結互助、舒適愉悅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成長成才。
2.就業方面: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同學的就業問題,一方面實施就業幫扶。為精準服務,密切聯系我校新疆內派教師,摸清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情況、就業意向、興趣愛好等,創造條件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政策咨詢、崗位推薦、技能培訓、經濟補貼等幫助,建立“一對一”就業幫扶機制。另一方面拓展就業渠道。為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平臺,與新疆省市縣醫療單位建立就業基地;積極協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進校舉辦專場招聘會,開設新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專場雙選會,提供就業機會。與此同時,及時掌握學生的就業狀況,動態了解離校未就業學生就業意愿,持續為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和求職指導,做好跟蹤服務,并做好就業派遣、檔案派送、戶籍轉移等工作。
3.溝通渠道方面:學生處、教務處、后勤集團等該定期(每學期一到二次)召開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搭建了溝通渠道,及時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
四、啟示
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工作既涉及民族問題,又涉及宗教問題,政策性強,比較敏感。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要多舉辦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高水平培訓班和工作交流會,提升高校學生工作干部隊伍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預科生培訓基地和有關高校的銜接工作,使高校及早介入,更多更早地了解預科生的思想、學習情況,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探索新疆籍民族學生工作的新思路,充分發揮精準幫扶在民族學生工作中的交融作用,以便更好地做好民族學生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雪.初探內地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J].學理論,2017,(04):168-169.[2017-09-14].
[2]陸如霞,朱秋語,戴上秦.內地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趨同化研究[J].新經濟,2016,(17):110-111.[2017-09-14].
[3]劉雪姣,尤俊.新形勢下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6,(14):221.[2017-09-14].
[4]蔣文媛.少數民族預科輔導員職業適應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5]何松.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05):209-210.[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