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近兩年參加我院雙選會的就業單位中抽取50家就業學生相對較多的就業單位用人標準進行調查研究,了解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用人要求。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一定的結果。這個結果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型、針對性、適應性和有效性,培養素質高、適應性強的技能型人才,從而減少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標準差異。更好地促進畢業生就好業和好就業,讓畢業生成為各企業相互爭搶的優秀人才,從而更好地為企業單位服務,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企;事業單位;綜合素質
我院(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近兩年參加我院雙選會的就業單位400多家,從中抽取50家學生就業相對較多的企業進行本次的調查研究。本次調查研究采取走訪企業人事部門和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掌握詳細的資料后進行分析研究,最終形成了用人標準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與目的
(一)調查對象
50家企業來自安徽省內和江、浙、滬、北京河上海一帶。
(二)調查目的
1、了解學生就業穩定性不高的原因
最近幾年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很高,但是就業后的學生思想穩定性不太高,稍有不如意就離職,造成失業率和就業率都高的現象。主要原因還是現在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缺失。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現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他們對就業觀念淡薄,隨意性較強,擾亂了就業秩序,影響了職業院校聲譽。
2、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以適應就業單位的需要
高職院校都有人才培養目標和具體的實施細則。目前各高職院校培養的目標一般都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它即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是企業所期待的目標。在這個目標驅動下,高職院校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加強學生專業培養的同時應該加強思政建設,把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貫穿學生培養的始終。
3、為高職院校其他部門提供借鑒
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高職院校尤其關注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指導成為了一門比較重視的課程。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出口暢,進口才能旺。它為高職院校的招生就業工作提供了借鑒。其它部門也會根據學校的招生就業工作的進展而發生相應的影響。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從崗位與行業劃分來看
50家單位中,民營、私營、外商企業和事業單位占44家,占總數的88%,事業單位6家,占12%。從中可以看出學生進入事業單位的還是少的,這和每年的編制考試有關,很多事業單位考試都是在暑假進行,就業于其它企業的學生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這個數據在暑假過后還是變化很大的,我們學校的學生很多在暑假都參加在編考試,進入事業單位的比例還是不小的。
2、從企業行業劃分來看
調查結果顯示,行業劃分可分為工業、建筑業、信息業、物流業、租賃業、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教育業和衛生服務業等。
3、按照地域劃分
調研地區企業,滁州企業8家,占總數的16%,南京企業16家,占總數的32%,合肥企業8家,占總數的16%,上海企業8家,占總數的16%,北京企業4家,占總數的8%,廣州及其它地區的企業6家,占總數的12%。
從表中可以看出,合肥和南京地區企業占了72%,上海企業占8%,北京企業占了8%,廣州及其其它占了12%,體現了我院培養的學生是為地方經濟服務的。
4、從就業崗位上來看
從就業崗位上來看,我們有醫院護理、助產、醫學檢驗、學校的老師、生產技術員、會計、酒店管理等二十幾種崗位,其中,管理崗位占11.6%,基層崗占88.4%,從這可以看出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大部分是基層崗位,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5、從企業的規模來看
從抽取的結果看,任意抽取的50家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微型企業。
(二)企業招聘的標準及要求
據統計結果來看,企業的用人標準及要求為:教育背景、職業規劃、職業能力、性格特征、道德品質、體能素質、實踐經驗等等幾個方面。
1、教育背景
它所要求的是學歷要求,技術等級證書和專業技能等。要求大專以上學歷的有38家,占總數的76%,要求專科以上學歷的12家,占總數的24%。現在的基層崗位對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現在的高職教育需要統計“雙證”的過關率,增強學生求職的核心競爭力。
2、職業規劃
現在的用人單位越來越多地考慮學生的職業規劃,從職業規劃就能看出學生求職的目的性。相反,學生也在重點看企業對員工的職業規劃,很多企業為了能更好地留住人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在工資待遇上之年增加外,在職工的生活上、企業文化上、歸屬感上和發展的空間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增強的學生的自信心、責任感和歸屬感,讓員工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學校在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不僅在學校規劃好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規劃好自己的職業,在開展課程的同時應該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培養出高技能的人才。
3、職業能力
企業招聘的崗位都有相應的崗位職責要求,求職者要明確自己的能力優勢以及是否能勝任所取得崗位。從調查來看,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有很多種,比如:學習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執行能力等。這就為學校在培養方案時就應該考慮課程的設置、專業設置、圍繞學生的心理建設、社會適應性等為入手,一切課程開設圍繞學生的能力建設。
4、性格特征
學生的性格特征也是企業關注的重點之一,性格有外向型和內向型兩種。外向型一般是性格比較開朗、樂觀、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與人相處融洽、樂觀向上的心態。這樣的學生主要拂去在服務崗位和管理崗位,企業一般喜歡外向型的員工。
5、道德品質
從50家用人單位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重視員工道德品質的占97%,德才兼備的人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歡迎,用人單位把德看的比才更重要。
6、體能素質
企業把員工的體能素質看的尤為重要,很多企業都希望招聘能吃苦耐勞、身體健康、不怕苦、不怕累的員工。有很多崗位都需要這樣的員工,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必要的拓展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學生起就培養優良的品格,以適應人才市場和專業的需要。
7、實踐經驗
調查顯示,企業對員工的動手能力和處理各種突發事情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有豐富的社會實踐能力是一個寶貴的優勢,企業招聘的員工希望更快的上手為企業服務,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也是有經驗者或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優先。所以,在教育教學上要安排高職學生多參與實踐實踐活動,如勤工助學崗、社會兼職、自主創業等等。
職業學校要堅持服務于學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要了解企業需求,有針對性的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崔鐘雷.好品德改變學生的人生[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9:56.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S]國發[2009]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