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個體安全之上的公共安全是整個社會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突發事件事關公共安全,政府在處理突發事件上的失敗勢必會嚴重損害政府的信譽, 削弱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輿情危機和實體危機一樣損害著國家權力和政府的形象,由于傳播力驚人,其危害程度更甚。因此,能否處理好公共危機,特別是及時化解公共危機中的輿情危機,已經成為考驗政府執政力的重要指標。
一、全媒體辟謠平臺對地方公共危機網絡輿情的應對優勢
全媒體辟謠平臺,即基于全媒體環境,利用全媒體平臺上所提供的融合化媒體形式,將信息與媒體形式無縫結合,并借助多種形式的終端立體發布信息。目前我國的辟謠平臺,比較典型的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其基本構成模式為:
在應對公共危機網絡輿情時,全媒體辟謠平臺具有以下優勢:
(一)受眾本位,對輿情主體的引導力強,傳播效果好。
全媒體辟謠平臺整合地方媒介資源,地域性很強,能夠有效搜集、捕捉公共危機的部分輿情信息,體察社情民意,為從源頭上干預危機提供便利;借助辟謠平臺的全媒體終端,政府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權威信息,有效緩解網絡輿情,從而在危機爆發期有力化解輿情危機。此外,輿情引導方式多樣,信息可以通過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有吸引力,能滿足各種受眾的喜好,達到較好的引導效果。
(二)輿情內容的引導優勢:深度、有力地引導負面網絡輿情。
公共危機中,虛假網絡輿情、情緒化輿情較多,辟謠平臺在內容上有較強的辟謠優勢。辟謠平臺整合多方媒介資源,能有力引導負面輿情:首先,在事實層面采取行動,確立“新聞導向”意識,向輿情利益相關者提供傳遞準確信息,做到用事實說話,讓人們進行正確的事實判斷;其次,傳遞正能量,在信心、信念、道德、正義、公平、禮法等方面的價值體系層面進行建構,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判斷事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平臺具有較強的網絡負面信息自凈功能。
架構合理的全媒體辟謠平臺則具有很強的自我凈化功能,為引導眾聲喧嘩的輿情提供便利。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用戶內容生成等特性,全媒體辟謠平臺聚合了各類媒體資源、意見領袖、新聞事件當事人、現場目擊者。在辟謠平臺上,負面信息的澄清主體類型多樣、數量較多,尤其是一些網絡意見領袖對網絡謠言的深究,起到了良好去的偽存真效果,從而大大縮短謠言的生命周期,增加了包括謠言在內的負面信息的自凈功能。
(四)用戶接觸率高,規避蝴蝶效應的負面影響
“從客觀上講,在互聯網空間這個虛擬的公共場域里,具備了‘蝴蝶效應’發生所應具備的一切條件,如敏感的信息源、信息的裂變式傳播、網絡環境的難以控制及結果的不可預知性………”①全媒體平臺,包括種類多樣、可跨界融合的全媒體終端,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實現辟謠信息跨屏傳播的無縫對接,有效應對危機信息在網絡世界中復制、粘貼、轉發,不斷變異的裂變式傳播。從而更好地避免公共危機事件引發的蝴蝶效應的負面影響。
二、利用全媒體辟謠平臺應對公共危機輿情的具體路徑
(一)借助全媒體信息渠道,收集、分析網絡輿情。
以往媒體單兵作戰,缺乏各媒體輿情信息互補。因此,有必要以全媒體平臺為基礎,構建全媒體輿情系統的整體系統構架,整合輿情監測系統。可以通過全媒體平臺,借鑒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輿情自動監測系統,從新聞報道、相關評論、網絡論壇、博客、微博客、QQ、微信等渠道搜集輿情、分析輿情。
(二)利用全媒體終端,高效傳播信息,將危機輿情控制在形成時期。
應充分各類利用全媒體終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站、手機、戶外終端等,傳播公共危機的真實信息,使相關的網絡輿情在形成期就得到有效控制和引導,縮短甚至消解其爆發期、高峰期。力求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話語權。
(三)借助全媒體辟謠平臺實現負面網絡輿情的自我凈化、理性回歸。
平臺用戶可借助辟謠平臺,自發轉載、引證、辨別網絡信息真偽,并將求證信息廣泛傳播進行辟謠,實現負面網絡輿情的自我凈化。除了開通謠言舉報通道,還可開通平臺與用戶個人互動求證的渠道,如開設“尋找目擊證人”、“用戶證據上傳”等服務,發動群眾共同參與辟謠活動,從事實現危機事件中負面輿情信息的自凈與理性回歸。
(四)發揮平臺的宣傳功能、素養教育功能。
借助平臺,提高網民對謠言類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對于那些典型的、影響力較大的負面信息輿情事件,辟謠平臺要向公眾說明事件中涉及的負面信息,特別是謠言的來源、演變過程,從中歸納典型特點,引導用戶謹慎、理智對待網絡信息,學會自主鑒別謠言。
注釋:
①喬夏陽.公眾網絡參與中的“蝴蝶效應”[J].理論探索,2013(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