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素質教育中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成績并非是體驗學生能力的唯一指標,學生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更是檢驗學生能力標準的關鍵性指標。因此,在初中教學中,不可將教學目光局限于學生主科分數的提高上,對于計算機教學等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學科亦要極為關注。鑒于此,文章將從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計算機創新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計算機課程是基于科技時代背景下所衍生的一門嶄新學科。較之其他學科,計算機學科掌握難度更高,且知識更新速度極快。不管是在工作或是學習中,計算機與人類生活的聯系可謂是愈發的緊密起來。但計算機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方式缺乏創新、不良網絡對學生的學習影響等等。這些都阻礙著計算機教學的穩序進行。為此,計算機教學中還要逐步革新教學方法,改正這些教學問題,以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當前許多計算機教學方法仍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生本觀念并沒有被充分體現出來,且在這種滯后性的教學上,教師也難以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若想提高學生學習動力顯然難度較大。實際上,我國對于計算機存在的窘狀切實有所覺悟,且也致力于教學的深入改革。但總的來說,發達地區的教育環境會更加重視新型教學策略,但越是偏遠地區的教育環境,則偏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追根究底仍是地域經濟差異所造成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
(二)對于創新性開發缺乏重視感
現階段,我國許多地區對于計算機教學的重視度仍相對較低。教育者主要將重心放在學生主課成績的提高上,而對于能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學科卻極為忽視,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要求。但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應試教育的弊端也正慢慢改善過來,部分教育工作者也重視起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這對于學生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生存發展顯然極為關鍵。為此,教育者必須重視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開發。
(三)不良網絡的影響
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走進了千家萬戶。許多學生早在小學時期便和計算機有了親密的接觸,但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對于分辨是非能力上有缺陷,所以沉迷于網絡世界可以說是當前許多初中生,乃至大學生、成人都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現象。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環境的影響,更多的是家長沒有意識到網絡可能帶來的不良隱患,認為配置電腦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而其后的教育疏導卻沒有做全面。所以在之后的計算機教學中,教育工作人員還應聯合家庭教育,來引導學生更好的認知網絡世界的復雜性,科學制定教學策略,方可為學生日后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強化創新意識
第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創新潛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但創新能力有需要一定的伯樂,或是契機才能表現出來。所以多數人都認為創新能力是少數精英才具備的一種素質。這種觀念若是應用在教學中,顯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學習。因此,對于持有此種落后觀念的教師,還應當快速轉變過來,將創新理念融入計算機教學中,真正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自覺的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
第二,強化學生創新意識,轉變學習觀念。以往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權威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地位。此種教學模式帶有消極意義,極大地阻礙著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所以教師還應當積極轉變并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獲得更多知識真理。
(二)科學運用教材,激發創新思維
首先,引導學生質疑。初中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質疑顯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教師可拋出與計算機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來自行探究,或是與小組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見解,啟發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其次,引發學生積極探索。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具有靈活性和設計性的學科,這一特征在實踐中更能體現出來,是初中階段其他學科所不具有的。教師應積極挖掘教材中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容素材,設計出坡度性較廣,但又具有一定難度性的課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確保計算機課題具有探索意義,讓學生覺得該課題有足夠深入探究的意義,才能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計算機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特征,學習計算機便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和操作,只有掌握操作方式才能更好的進行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逐步強化學生計算機的操作實踐能力。如教學Word時,教師可從基礎排版開始講起,接著放手讓學生去思索怎么創新屬于自己的排版模式,在排版過程中,教師再慢慢講解藝術字、底紋、邊框等使用方法。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動手能力加強了,還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塑造創新環境,提高創新能力
第一,構建創新環境。計算機教學以開放性為主,教學可謂是涉及到課內外,也滲透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教學時還應當注意強化計算機和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既要將計算機有效融入各個學科學習中,更要善于遷移成功的教學經驗到計算機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綜合知識運用、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音樂課程中,通過多媒體播放動聽的聲樂,以美妙之音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門藝術課程。
第二,構建問題情境。計算機課程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但若想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還應當帶有意義性,最好是聯系學生生活情境,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創新體驗。例如教師可將學生日常活動中所拍的照片素材來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來分析這些照片中的不足之處,接著再引出PS軟件這一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修改和完善照片的技能。
結束語: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深入,計算機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視度也不斷提升。而如何通過計算機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顯然也成為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所在。教育者理當積極轉變和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塑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如此,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真正培養成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俊梅. 淺析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3(2):342-343.
[2]陸曉維. 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析[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14):161-161.
[3]李旭英. 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J]. 才智, 2015(25):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