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人類忽略文化遺產光輝時,就忽視了文化基礎,忽視了人類文明進化歷程的發展。由于傳統手工藝不應該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手段完全代替,在高端時尚產業領域中,高級定制產品的唯一性限制了大批量工業化產品的應用。作為時尚產業中的一名設計師,我的目標是通過創作滿足現代人審美的產品,喚醒人們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
【關鍵詞】:傳統工藝;現代設計;蒸汽曲木;傳統漆藝;時尚產業;帽飾
第一章 引言
1.1課題背景與意義
智能機械與快速成型工藝加工現如今已廣泛使用在機械化大生產中,擁有相對較低的成本與較高的效率成果。基于它在日常生活與社會交往使用中的便捷與高效,這類產品占有市場上相當一部分比例并廣受歡迎。
然而,在藝術品領域中,它們也同樣有著相同地位嗎?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美學價值與人文價值應該被賦予在藝術品創作中,不僅體現在視覺效果方面,更體現在藝術品的精神內涵中。
很遺憾的是,由于冗長乏味的制作流程與難以控制的自然因素限制,只有很小一部分廠家與設計師仍對傳統工藝的產品應用留有關注與嘗試。
目前,基于國家政策扶持,已經有一些關注傳承與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企業已經成立并開始著手于相關事務的開展。因此,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社會背景要求我們必須找到雙贏戰略來促進傳統工藝進入產業,從而獲得有經濟價值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為時尚產業中的一名設計師,我的目標是通過設計制作出滿足現代人審美的產品,喚醒人們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
第二章 緒論
作為大自然中最自然與富有生機的形式,曲線的張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現代設計審美。從精神上講,它也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特別是新出生的生命,無論是人類、動物,甚至是苔蘚植物。
而現代設計往往憑借簡潔的輪廓線條,高度拋光的高反射表面,和精致細節令人從繁重的日常生活壓力中抽離,視覺上沒有過多累贅,使人精神愉悅。毫無疑問,這并非指完全僵硬死板和冷淡的設計思維,而是指符合人性化使用與審美和諧的設計創作。
“當下漆藝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我們打開一扇門去迎接新的成員,從而確保這項技藝能夠生存下來。”
—Susanne fritz,Zurich Switzerland, Urushi -Japanese lacquer in modern design,2013
為了展現傳統漆藝的生機與活力,需要打破常規傳統的呈現形式、保證作品以符合現代審美的形式展現是尤為重要的。另外,蒸汽曲木的工藝效果可達到舒展的有機形態與流暢曲線。在某些方面,蒸汽曲木作品擁有優雅極簡的視覺效果,這一點與現代設計含義不謀而合,我們可以預見它們未來的無數可能。
第三章 正文
1.1當代時尚產業背景
目前有一些出色的獨立設計師做了關于傳統工藝的創新設計。例如,將漆藝器皿上使用更現代的形式-在日本橫濱速食面博物館里,有一系列新款紀念品,通過體驗,使觀者熟悉了速食面歷史與漆藝面杯的制作流程。
也有一款交互樂器“大漆音樂界面”,由YURI SUZEKI制作于2010年。擁有一個觸摸感應界面,其中的互動原理是應用了鑲嵌純金絲,通過人體電流導電的形式與器物發生互動。
由于木材相對于織物要重的多,目前為止用在配飾上的案例很少,特別是頭飾設計中幾乎沒有類似應用。只在服裝產品中,有一些設計師做過的嘗試。
“可穿戴木頭”給了我探究以木頭為主要材料的靈感,研究如何將木材在實際設計中使人更舒適佩戴的體驗。另一個研究重點是如何將傳統漆藝更好的用現代設計方法與木材結合起來。
時尚產業中的產品與消費者有關,其中,存在一部分珍視小眾文化的藝術品消費者,更關注設計師對藝術作品的手作品味與精神表達。在這個過程中,足夠吸引我的是,如何將作品達成被視為傳家寶式的物品?
高端藝術品或私人定制產品從來就不是市場上最流行的選擇,這些作品固然消耗長時間的制作流程,從而產生高昂人工費用,使總價居高不下。漆藝產品曾經是專門為制作皇宮貴族使用器皿而存在的,這項傳統工藝本身就是一項高端工藝,所以我認為漆藝作品不會被所有層次的消費者都接受。
我的消費者目標可以是時尚產業中有規律性的服裝企業有走秀合作;對私人收藏而言,收藏者需要擁有獨具特色的私人配飾或藝術雕塑的精英階級,來彰顯自己高階審美品位,同時又能將此作為傳家寶傳承一代又一代。
1.2歷史背景
1.2.1傳統漆藝
據科考,人類文明所發現最早的漆藝物品,是中國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圖的一只朱漆木碗。
隨著瓷器的發展與廣泛應用,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漸被價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于是漆器便朝著工藝品方向發展,制作要求更加精益求精。歷朝歷代髹飾品種和技法都有創新,但就考古發掘而言,出土的唐代漆器不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難以如實的反映當時盛況。
傳統漆藝從八世紀開始,隨佛教文化和其他工藝品從中國最終傳播到韓國日本東南亞和南亞,直到漢代唐代和宋代。現代社會,仍有很多優秀的漆藝匠人或生產商在日本、韓國、柬埔寨、緬甸專注于器皿與漆畫的制作,其中我國在福建地區漆藝最為普及,從業者居多,但總體來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匠人在做漆雕塑作品。
1.2歷史背景
1.2.2蒸汽曲木
傳統工藝蒸汽曲木工藝自十六世紀以來,作為一項低能耗,低成本的環保加工木材的方法,在歐洲幾百年來得到應用于發展。如今在科技技術快速發展中,此類應用也相應被削弱直至取代。
蒸汽曲木工藝在1980年代正式進入中國并商業應用于家具中。這項木材加工工藝是將合適品種的木條放在蒸汽熱箱中蒸汽加熱再定型而成。這樣的技術已經被相當廣泛的應用在各種行業生產中,木船的骨架,木頭輪子,武器,長曲棍球桿,樂器,木家具(溫莎椅)。
目前,蒸汽曲木工藝有少量藝術家們應用到他們的作品中,在中國,并沒有一家公開的使用這項技藝的工作室,僅有幾個專注于生產曲木家居的品牌,獨立設計師隊伍中幾乎無人用此工藝進行藝術創作。
1.2歷史背景
1.2.3帽子
自古以來,在軍事方面,帽子被當做防護用具,也象征軍人的威嚴。帽子在不同場合,例如宗教傳統、儀式(喪葬,畢業等)或慶典等活動中也充當了不同角色。而在女帽行業中,日常佩戴帽飾的消費者有的為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或僅作裝飾。
被科學家發現最早的科考證明,在奧地利與意大利連壤山脈中的一處凍層中,發現了一位生活在青銅時代,被稱為OTZI的男性,專家認為他生活在公元前3300年,他身著一頂在下巴上設有防脫繩的拼接熊皮帽。作為當代藝術配飾作品中最重要的概念:人性化的細節、人與物間的互動,這兩點并無過多體現在公開的設計案例中。
1.3研究意義
蒸汽曲木,傳統漆藝,這兩種工藝經資料顯示,在產品設計中尚未有人以藝術形式結合,在帽飾設計領域的二者工藝結合,在中外也無資料顯示。可想而知,曲木工藝與漆藝在材料方面的局限性是阻礙兩者混合的原因之一,材料局限性包括重量、設計方法、加工環境等因素。
一個集材質、工藝、設計的跨界結合與創新,甚至可以說是時尚產業中新的嘗試。以上因素是我認為此主題具有極大創新意義與值得更深入探究的原因。
根據資料顯示,尚未發現漆藝在頭飾中以表面裝飾方法的形式呈現。蒸汽曲木技藝更未能與帽飾產業中結合,當然,漆藝與蒸汽曲木產品的結合也沒有發現在過往的產品中。無論是原創設計或方法論,不僅是實踐性的、更是作為具有極大潛力的新研究方向,值得深入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