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廣泛,題材也越來越多,在不斷的創造之中藝術家的作品也漸漸地各具特色,我們每個人對此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我們會展現出許多不同的畫面效果,對畫面重新構成,進行拆分、組合。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創作來表達自己對畫面的認識,用現代的表現手法傳達出自己的意思與時俱進的精神。
【關鍵詞】:拆分;重組;獨特性;自我意識
一、重構現象在繪畫長河中的表現
(1)重構的含義與問題
經過拆分、重組我們能從新賦予畫面一定新的含義,使我們能在其中更有多種方式手段與含義去表現完成畫面。賦予其全新的意義。有時候我們通常會在一個特定場景中去揣摩和構建它,這個場景往往我們是做個系列或者一個項目。這種情況下會很難看出什么系不系統,完不完善。所以我們需要跳出來來不斷地審視自己的畫面。而且藝術家的題材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單調的,他們不但強調自己的個性,也使自己的個性與當時的社會和自己的感情融入一體,使藝術家反映出自己對社會的理解
現在,重構能給我們的畫面和生活帶來許多新的意境。我們知道重構的好處,知道重構可以給我們的畫面和工作帶來唾手可得的改變。隨著更多人學會重構技巧,掌握一些形式,但是我們還沒有獲得足夠的經驗,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但在此同時,也應該時時監控其過程,注意尋找重構可能引入的問題。隨著對重構的了解日益增多,我們將找出更多畫面的創新和表達的新辦法,并清楚知道哪些問題是真正難以解決的并且自己要去創造些什么。
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形式下,繪畫藝術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不論是傳統的寫實手法還是觀念性的個人意識表達,都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重構已經逐漸變成一個繪畫的重要方式,重構現象對藝術元素的重新解讀和運用成為了新的認識與創作方式。
(2)當代藝術特征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階段的精神和有的現代語言的藝術。重構藝術語言在當代藝術中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藝術家在面對今天的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反映出的是當代的時代主題和時代特色。
當代藝術已經不是一個題材,一個單面的形式,是一個大眾化的文化現象。個人感覺當代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是傳統文化精神與當代生活的混合體,藝術表達也必將走向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傾向。當代藝術越來越火,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嘗試他。在當今社會許多文化都將面臨著許多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在藝術作品不斷地嘗試創造之中,世界各國的藝術家既深受自身文化的傳統也受身邊環境的影響,優秀的作品在深深的傳統文化中基礎上提煉,同時也體現了我們時代的文化特征,以及藝術家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的創新之作。當代藝術是時代的新特色,他的發展能展現出當代的最新特色和最新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老先生解釋當代藝術中曾說過“生活的環境,生活的感覺在當下是最重要的。”
二、重構現象的特征分析
(1)新創作視角的構建
藝術家們的創作視角基本上都在描繪個人對社會生活或者個人情感訴求的的感情表達,創作題材與意義在當代的范疇中不斷被賦予著新的意義,不管有沒有賦予時代的意義,但肯定是作者內心深處所要表達和訴求的。在藝術家經過一番自我總結性的創作后,藝術的繪畫語言、表達方式、畫面趣味性、整體氣息性等與傳統的繪畫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歷史發展進程里,繪畫方式被多種形式所提煉出來,他們會把歷史性的總結、時代意義的藝術元素、大師繪畫中的代表性符號經過篩選提煉以后再加上自己主觀的意義和想要情感表達呈現出一幅新的畫面來說明自己的意圖。并將其原有語境中含有寓意代表的要素再創造為具有符號意義或隱喻含義的相關元素。
畫面的重構創作主要來源于歷史時間中具有符號意義或隱喻意義藝術元素的重構,包括圖片照片采集、歷史名畫、或者過去某一階段的藝術創作,這些都成為了藝術家新的創作形式提供源頭和靈感,為藝術家們在重構自己畫面時提供自己所需要的創作題材,同時藝術家們對時間主線中所提取的藝術元素在重構繪畫下進行合理定位,藝術家們努力探索多元式的創作方式,嘗試著各種形式的表現風格,從表面看,只是單純的將已存在的藝術元素挪用至新的語境中,但就本質而言,是用自己的意義來從新構置畫面,使畫面表達出不同的意義。
(2)寓意的傳達與表現
作畫者不管用什么樣的繪畫方式或者繪畫語言終究是想表達出自己的意義,通過自己的畫面來傳達出來。我們每幅畫背后都有隱喻性的意義,傳達著自己所要表達的,隱晦的、囂張的、矛盾的、神秘的、詭異的豐富情感。作者并不需要直接所要畫出表現的東西,比如眼淚、毀壞等。而是需要營造出一種畫面氛圍,隱藏真實現象而制造出來的內心感受,能更使觀眾感同身受并且在思考當中別有一番意境。
隱藏真實性其實散發出來的是內心感受,畫面中直觀地表達出隱喻背后的內在之間的反差建構成為更加讓人熟悉的表達方式。藝術家賦予作品內在的蘊含意義需要經過觀眾或者受眾者去揣摩和推斷作者在畫面背后真實的意義,藝術家通過歷史材料、藝術元素、收集素材的重構,在加上自己靈感和傳達意義的再次創造,通過這些表現的繪畫方式與隱喻的含義相結合,將這些相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藝術家的獨特繪畫語言,和自己的意義傳遞
(3)多元式的視覺效果
藝術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變化,我們呈現的面貌越來越多種多樣,我們尋找了更多的藝術新方式,探索新的創作手段。不在限制材料、技法、做工等等。我們不在受畫面的局限性來約束束縛自己、也不再在意用什么樣的題材什么樣的方式,我們需要的只是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完善的表達出自己的寓意。
重構現象的畫面不在是單一的表達形式,在繪畫上主張有個性、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是多重的、復雜的。現在的、以前的、發生的、即將的它們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使原本單一的元素變得復雜多變具有多重意義,更能使觀眾產生聯想與思考。重構過程中不但有不同時空的領域轉化,還包括構圖形式,表達的語言方式相融合形成多元式的效果呈現。讓繪畫變得更為多元更充滿樂趣,和充分的表達自己
三、重構現象在當代藝術中的運用
(1)多種元素的結合應用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會把好多元素結合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會對這些元素重新的融合解讀并加以利用,通過重構的方式傳達出自己的情感與審美。這些多種元素的重構是作者在原有作品上的升華,選擇的都是代表性和有歷史性的元素加以利用
元素性有很多種形式,設計性元素、歷史性元素、代表性元素,會把其中帶有典型性的意義加以利用,基本元素在一定秩序下進行重新構成組合成豐富深刻而有變化的畫面,幾何式的要素變化成規則或者不規則加上的畫面結構,加上色彩在對比和協調的關系下,重新構成富有節奏韻律的畫面,
(2)錯位時空的轉化
空間感是繪畫中的一種常見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將現實中存在的空間經過拆分重組成一種與現實不相符合的空間氛圍,使人產生空間錯位的感覺,使畫面有著多重意義。利用人的對三維空間的知覺特征的來進行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常用的手段,它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這種“錯位時空”的創作方法在繪畫中往往運用較多,尤其是超現實主義繪畫和中國山水畫特有的透視構圖方法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平面繪畫往往規定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場景,而“錯位空間”的創作方法讓知覺更容易進入一個預定的虛幻場景,不再被平面的畫布本身所局限,讓繪畫變得更為多元更充滿樂趣。藝術家可以更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錯位時空”作為一種重構的繪畫的創作方法被廣泛地存在于中外繪畫創作中,畫家可以通過這種空間錯位的方法,更好的表達出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和繪畫自己的創作。這種“錯位時空”的創作方法在繪畫中往往運用較多,將“錯位時空”的繪畫方式運用到自身的創作中去,讓知覺更容易進入一個預定的虛幻場景,不再被平面的畫布本身所局限,讓繪畫變得更為多元更充滿樂趣,和充分的表達自己。錯位時空的創作方法其實是貫穿于整個中外美術史之中的,其中中國古代的山水畫就運用了錯位空間的創作方法,畫面中各種奇松怪石、河流瀑布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錯位空間的創作方法在達利、馬格里特的作品中也的到了充分的利用。總之錯位空間作為一種繪畫創作方法,被廣泛地運用于繪畫創作之中,拓寬了藝的創作路徑,是繪畫作品增添了無數的可能性。
(3)古今的疊加與融合
當今藝術的發展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突然之間就行成的,而是同樣也靠一定的文化積累和繼承。當代藝術中許多成功的作品越來越注重精神的傳達,就如同浪漫主義反對新古典主義時一味的刻板和固執,而沒有重注精神感受的傳達,和對身邊自然,人類平凡樸實生活的感情,一幅畫如果沒有自身的感受,沒有精神的傳達,沒有想象力與創造力,那么他就是枯燥的乏味的,沒有血和肉的一幅枯架子。
當我們在利用古今加以利用和創造時,有許多作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重構,進行新的藝術語言來闡述,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視角去解讀和審判。比如曾梵志創作的《最后的晚餐》這幅畫的素材結合了達芬奇的作品,曾梵志給做了改編,原有的宗教色彩人物換成了系著紅領巾的青少年和金黃色領帶的人物,用白色面具遮住了他們的身份,原畫中猶太人的角色代表的背板、欺騙、離棄,并且出賣耶穌信息的人物。但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換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隊成員,系著紅領巾在桌前吃著西瓜.此作是對經濟日益發達的中國的一種隱喻,紅領巾代表共產主義理想,.對曾梵志而言,這代表著新時代對共產主義理想的離棄。而墻壁上帶有中國書法字跡的掛畫和桌上刺眼奪目的紅色西瓜則代表中國,這是一種經典古今的重新利用。
這件作品采用他一貫的嚴謹而獨特的人物造型,假面具的符號,在單純而平靜的背景襯托下,演繹著當下人們的精神狀態,煩躁、不安.盡管帶有卡通的色彩和調侃的味道,仍給人以沉重感和壓抑感。他的作品在寫實的外框下,采用隱喻和象征的表現主義手法,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比如還有冷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一個典型例子,此件作品將達·芬奇《蒙娜麗莎》解構、重組、賦予其全新的意義,用其精湛的寫實技巧繪畫出一位身著毛衣、抱胸微笑的東方女子,她的每一根發絲、衣服毛線上的每一個交叉都得到精心的刻畫
利用這種古今交錯重疊的創作方式來表達出對當今的看法,讓觀眾結合之前的原作來品讀和詮釋這幅畫作,領悟作者所傳達的內心情感和傳遞出來的意思。
四、小結
重構最基本的就是拆分重組,我們利用這些新的形式給我們的畫面和生活帶來許多新的意境。提供出源頭和靈感,不會有太多的平凡的單一的和枯燥乏味的,有著更多的樂趣。
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都有著自我感受和獨特的分析,我們充分的理解著藝術的內涵和本質,認為藝術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最終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它的本質是審美的。重要的不是藝術,而是在藝術中所表現的自我,更多的是我們的精神和情感的介入...
參考文獻:
(1)馬延岳,《外國美術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
(2)王滌、呂陽,《西方美術和美術家詞典》,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
(3)王滌、姜黎黎,《中國當代藝術概論》,四川美術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