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也日益上升。群眾舞蹈是目前廣大群眾最喜歡的文化休閑項目,其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有著很大的作用。舞蹈能夠讓群眾進行身心鍛煉,并且豐富其生活和精神。在這種情況下,群眾舞蹈的創作與編導就極其重要。本文就對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思維以及編導法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群眾舞蹈;創作思維;編導法則
舞蹈本身是一門肢體語言藝術,使用各種姿勢的舞蹈對自己的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在以往時期中,人們通過舞蹈來慶祝節日、豐收與勝利。而現在通過舞蹈來娛樂身心,強身健體。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舞蹈儼然成為滿足人們對文化需求的一種藝術形式,群眾舞蹈更加是一種貼合人們生活的大眾性藝術。
一、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思維
(一)重視舞蹈主題的群眾性
題材是舞蹈藝術進行創作的基礎以及關鍵元素,其來自于各種客觀性的現實生活或者是歷史性的資料。舞蹈創作人員能夠在這些素材的基礎上,綜合自己的創意意圖以及主題,構建出舞蹈的文本以及舞蹈作品的基礎元素。所以好的主題是一個舞蹈的成功基石。而群眾舞蹈是面向與大眾的一種舞蹈藝術,在進行創作的時候需要抓住舞蹈主題的群眾性,這樣才能夠將群眾舞蹈的精髓表達出來,其主題是需要能夠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以及熟悉的。所以在進行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時,創作人員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廣大群眾的大概需要,要將人們群眾的生活背景以及審美愛好雜糅到創作思維中,以此選用更加具備平民性以及通俗性的題材,這樣的題材還需要具備群眾能更直接性參與的現實生活特點。在這種創作思維下編制的舞蹈才能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也能夠帶動人民群眾對舞蹈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注重情感上的群眾性
不管是任意一種藝術形式,其都是人們進行情感傳遞與表達的方式與渠道。舞蹈藝術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關鍵性方式,不用通過音樂和聲音進行表達。一切深厚以及豐富的情感都能夠經過多樣化的形體姿勢和動作進行表達,這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美感。所以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思維要緊扣感情基礎,要重視情感的抒發與傳遞,并且還需要讓情感極具群眾性,群眾舞蹈表達的情感應該是廣大人民都想要表達的心聲,要將其真實的情感傳遞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舞蹈藝術永遠具有鮮活的生命發展力。例如秧歌,這種形式的舞蹈的來源主要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舒緩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之苦,在逐漸的實踐中形成秧歌的舞蹈形式。這種主要表達的就是群眾的真實情感。北方的一些地區還用秧歌來表達豐收喜慶的日子,總之這也是一種樸實情感的表達。因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思維需要圍繞大眾性的情感進行,這樣才能夠讓人民群眾在內心深處真正體現出對舞蹈的熱愛。
二、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法則
群眾舞蹈的編導是建設在舞蹈創作的基礎上,一支成功的舞蹈需要有作品創作、排練和演出過程中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其特點是“編”與“導”的緊密結合并且高度統一。在舞蹈編導中,創作者要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創造和組織舞蹈語言、編排設計舞段,并且把其藝術構思經過排練之后,最終讓舞蹈演員演員呈現出來。所以舞蹈編導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藝術創作過程,群眾舞蹈的編導也應如此,需要綜合演員實際情況和音樂來進行。
(一)綜合演員的實際情況
群眾舞蹈的主要面向人員是普通群眾,因此在進行編導的時候要依據群眾的生活背景以及認知層面進行,選用的題材要是人們熟知與接受的,這樣才能吸引到群眾的喜愛。而在對舞蹈進行編排之前,需要對人民群眾的身心情況以及性格愛好進行全面性的掌握,在排練的時候要使用容易被群眾理解的語言與方式,在溝通的時候要注重表達技巧,這樣才能夠指導與幫助群眾學習舞蹈動作。而對一些在體力上存在限制性以及動作不協調的演員,編導人員要給予重視與關心,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教學和指導,這樣才能夠讓舞蹈更加的完美。
(二)選用適合的舞蹈音樂
伴奏的音樂能夠為優美的舞蹈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也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優質的伴奏不但能夠讓舞蹈更加的優美,加強觀眾在視覺以及聽覺上的感受,同時還能夠帶動舞蹈演員的節奏與情緒,進而讓舞蹈表演更加的激情與貼切。音樂的選用要符合當下文化的主題旋律,還有則是大眾的審美品位。例如當前很多廣場舞蹈配樂是鳳凰傳奇的各種歌曲,這樣的歌曲帶著很強的節奏性,并且歌詞與曲調都朗朗上口,這種音樂就是大眾向的。除此之外音樂的選用還要注重與舞蹈動作相和諧,依據舞蹈主題與整體性的意境來選用配樂。例如舞蹈動作輕松緩慢的,則配樂就需要舒緩優美;舞蹈動作極富激情并且動作較大的,則就要選用節奏性強的配樂。因此,不管是古典型還是現代性的樂曲,不管是重音樂或者是輕音樂,只要是有相符合的舞蹈動作與舞蹈主題,其都能夠當作群眾舞蹈的伴奏音樂,這是舞蹈編導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三)合理設計舞蹈動作
群眾舞蹈的演員和專業性的舞蹈演員有很大的差別,這些人民群眾不但沒有充足的時間與能力去學習訓練高強度的舞蹈,并且在身體素質、學習能力以及表現力等方面和專業舞蹈員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為群眾舞蹈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之余的一種休閑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強健身心的活動,很多人員參與到群眾舞蹈中只是出于一種消遣的需要。因此在對舞蹈進行編導的時候,舞蹈的設計要考慮到群眾的實際需要和自身的條件進行,設計動作不能夠只是追求動作的優美與表現性,也不能編入一些過于復雜與難度高的動作。群眾舞蹈的動作要簡單輕松,有利于群眾的模仿與掌握,這樣才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因此,舞蹈動作的設計也是群眾舞蹈編導中需要重視的方面。
結束語:
群眾舞蹈是緊貼人民群眾的一種舞蹈藝術,在對這種藝術進行創作的時候,需要圍繞群眾特征來進行,從情感上緊貼廣大群眾想要表達的思想。在對舞蹈進行編導的時候,也要考慮到群眾的實際需要和審美,這樣才能夠讓創作和編導出的舞蹈更加容易被群眾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徐奇麗.新時期群眾舞蹈編導工作創新談[J].大眾文藝, 2016(10).
[2]劉飛飛.群眾文化藝術舞蹈創作思維及編導法則的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2015(8):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