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蒂斯一生進行藝術創作的方式是多樣的,涉及到繪畫,雕塑和剪紙等方面。他善用并且主張用飽滿的純色來進行繪畫,在畫面上只繪畫那些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象、觀點的元素,運用張揚的色彩來表現空間。在二十世紀初,多樣的藝術思潮在藝術界并行,印象派、表現主義、象征主義的出現和發展使藝術界經歷著變革,這一時期的梵高、蒙克、塞尚、莫羅等藝術家也已經開辟出自己的一片藝術土壤,馬蒂斯身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把身邊的藝術大師作為自身學習的對象,在不懈的探索過程中形成了他獨到的見解,從而促使藝術界產生一個新的流派——野獸派,這一時期馬蒂斯和其他野獸派畫家開始用大面積的明亮色彩,在畫面上進行大膽的表達和實驗,對色彩的探索貫穿著馬蒂斯的藝術生涯。
【關鍵詞】:馬蒂斯;色彩風格;色彩探索;野獸派
一、對傳統藝術色彩的學習
1.1對“色調”的研究和練習
已存的傳統繪畫作為馬蒂斯最早的藝術色彩啟迪,是馬蒂斯對色彩探索的一個開始。最初馬蒂斯臨摹拉斐爾、普桑、夏爾丹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再現”為主要呈現內容,在臨摹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些自己的藝術思考。雖然還沒有顯現出野獸主義的特征,但對于色彩的塊狀和平面化的處理手法已經開始顯露出來。
夏爾丹的《鰩魚》比較注重細節刻畫,畫面中的幾個重要元素都進行了比較仔細的色彩描繪,有寫實的意味。并且畫面給人一種對比強烈,層次分明的直觀感受,畫面中的各個物體好似被精心安排過,給人利落真實的視覺感受。
馬蒂斯在臨摹夏爾丹的繪畫作品《鰩魚》時呈現出以灰色、棕色調為主的色彩情感。這與夏爾丹的原作風格是有所不同的,并沒有把原作的所有細節一并重現,而是融入了自己的風格和見解。最明顯的是把畫面中的色彩細節重新歸納,使畫面明暗對比變弱,直至簡化成統一的色塊,形成和原作不同的畫面感受,這一時期馬蒂斯的作品色彩整體偏灰暗。
1.2對“色彩對比”的研究和練習
在一部分臨摹作品中,馬蒂斯對傳統繪畫中的“色彩對比”方式也進行了研究,以溫和的色彩對比最具代表性。微妙的同類色對比、明度較低的冷暖對比、模糊了純度的色相對比等等,這些微妙的色彩對比出現在了這一時期的很多作品中。
作品《讀書的夫人》中馬蒂斯使用簡單的大色塊來代替細節的刻畫,選用的顏色也相對明確,不在顏色中作過多的修飾和調和。這也使畫面中的色彩關系形成對比,如紅與綠的冷暖對比、黑與白的明暗對比,冷暖的色彩對比是畫面中非常巧妙的色彩關系運用。
1,3對色彩的“再現”的研究和練習
馬蒂斯初期無論是臨摹大師的作品還是進行創作,對色彩做的處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重現原作或是再現創作場景的。《靜物》中馬蒂斯對畫中物體進行了較細致的刻畫,對光影、透視的處理手法已經相當熟練。
馬蒂斯初期的作品中,風格以沉靜穩重的灰色調、色彩對比、顯著的色塊處理手法為主,早期的特征是馬蒂斯在學習臨摹和自身創作中進行思考得出的成果,也因為這些對傳統繪畫色彩的理解和思考才為后來馬蒂斯藝術道路的發展積累了多種可能性。
二、對印象派手法的探索
2.1對印象派色彩的探索與學習
20世紀初印象派在藝術界流行開來,馬蒂斯也開始了對印象派的用色研究和學習。在創作過程中,他沒有按照傳統的方式把調和好的顏色一層一層添加到畫面上,而是選用明快的色彩直接進行創作,并且用色多呈現出大面積的整體感很強的塊狀,更加注重作品整體的效果和情感的表達,很少拘泥于細節的刻畫,開始嘗試用簡單的色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如果說馬蒂斯在嘗試印象派的繪畫風格以前是他作品的灰色調時期,那么從印象派時期開始他便找到了色彩的明朗天空。
2.2印象主義畫家對馬蒂斯的影響
塞尚、梵高與高更等印象主義畫家對馬蒂斯的繪畫風格產生重要影響。
塞尚的色彩理論給馬蒂斯帶來了啟發,馬蒂斯在學習塞尚的風格時仿佛找到共鳴,塞尚更傾向于用繪畫作品表達人性的自然的本質,善于使用純度和明度較高的色彩來表達作品的結構。馬蒂斯的作品中不難發現塞尚的色彩結構的影子,但并沒有強烈的追隨塞尚的風格,馬蒂斯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的表達,用色開始越來越純凈明亮,作品中的色彩愈發給人輕快明媚的感受。
梵高的作品對馬蒂斯的影響沒有停留在色彩表面,而是體現在更深層次的情感意識層面。梵高的作品除了在色彩和筆觸上有自己獨到的風格見解,更是繪畫表達情感的先驅,梵高有力又熱情神秘的筆觸所表達出來的色彩情感給馬蒂斯帶來新的感受,這種震撼轉而表達在馬蒂斯的畫面之中,用畫面和色彩表達自身忠直又愉悅的情感。
高更的繪畫沒有以空間和明暗光影為表現主體,而是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了色彩的運用上,使用各種非常明亮和大膽的色彩非常概括的表達物體形象,把物體的輪廓淡化,突出色彩情感,從而使畫面中的色彩有著無法抗拒的原始魅力,有著不被現代文明束縛的情感色彩,迸發著向上的活力。馬蒂斯受到高更的影響把自身創作中的三位二維空間進一步壓縮弱化,嘗試用色彩和極少的細節來表達一幅作品,畫面中沒有刻意追隨高更的繪畫方式,加入了自身的思考和見聞感受,從而使畫面既有原始的色彩感受又有自身的故事性,畫面更富趣味和治愈的情感。
三、來自北非藝術情調的影響
3.1阿拉伯藝術的影響
阿拉伯的圖案紋樣無論在造型還是色彩方面都極富東方色彩,這些獨特的色彩和形狀都在馬蒂斯的繪畫中表達出來,這些元素和色彩吸引著馬蒂斯進行再創造和提取學習。將阿拉伯裝飾中明亮的色彩進行重新解讀的同時也將其規矩嚴格的裝飾進行重構和打破,表達在自身的畫面中的阿拉伯圖案顯得輕松活潑,脫離了那種原始的對稱性和程式化。
3.2民間剪紙藝術的汲取
晚年馬蒂斯的創作開始涉及到剪紙領域,剪紙是馬蒂斯藝術生涯中的又一突破。在他進行創作時所選擇的題材內容也是極富生活氣息的日常見聞和傳說。馬蒂斯簡化物體形象的能力異于常人,對于簡化物象馬蒂斯似乎有著極大的熱情和創造性,這種能力從繪畫中轉入到剪紙中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更加明顯的反映出馬蒂斯追求簡單和純真的藝術情感。這一時期的色彩是其一生藝術創作中最純粹明亮強烈的時期,給人一種孩童般的純真感受。
3.3非洲藝術的借鑒
馬蒂斯是一個敢于反叛的藝術家,早期臨摹和學習的傳統作品以及大師的作品并沒有局限馬蒂斯,他后來見到的原始藝術、東方文化都被他吸收轉化成自己的藝術見解,大膽的表達在他的每一幅作品當中。
馬蒂斯去到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地時作品風格開始受到北非風情的影響,與此同時在莫斯科期間所接觸到的東方藝術也被更深的激發出來,馬蒂斯把他接觸到的日本文化與北非的東方文化相融合大膽的表現在作品中,從而完成了大量的東方風格作品。
四、結語
馬蒂斯所進行的色彩探索改變了西方乃至世界的繪畫藝術面貌,同時使色彩在繪畫中可以不依靠光影明暗關系來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表達功能。他的作品中所使用的色彩是富有純粹又濃烈的感情的,馬蒂斯的作品大都讓人看了覺得輕松和諧,幾乎沒有壓抑感,能讓人直接感受到那種洋溢的熱情但又不會覺得表達過度。馬蒂斯的藝術作品中,更多反映出的是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細微感受,描繪自然描繪生活,但又不被自然和生活所捆綁束縛,洋溢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隨和感受,他的繪畫形式是鮮明強烈的色彩、強韌的線條、粗獷的筆觸,他的作品卻表達了對光明的肯定和贊美,對生命的憧憬和追求。
參考文獻:
[1].楊曉斌:《馬蒂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
[2].法蘭克·莫貝爾;王明遠.馬蒂斯繪畫中的東方色彩,[J].世界美術.1984年
[3].陳燕:野獸派繪畫色彩的形式美感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