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描為獨立藝術學科門類,單一色著未有色彩介入,其材質本身灰色質地的柔,顆粒質地的細,面面相關的意等等種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組合,是素描本身的特性與繪畫的語言,同時對素描線性的探索不曾間斷,而“似簡非簡”很好的詮釋了素描線性其獨到之處,線性傳遞的視覺盛宴,是對似簡單素描線性的把握及轉化,通過線性傳達出的觀念,技巧的掌控,為長時間探索建立轉化最終將于紙面或畫布,呈現出來。本文結合素描線性,分別從素描的質地,素描線性的運用,素描創作的意義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素描心得;素描意義;線性質地
素描,對于學習美術者而言,估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常用于基礎練習,入門必備,易于上手,方便修改,等特征,似乎,“掌握”不難,成為開始繪畫之路的首選,入門造型的基石,對于素描的運用,也一直伴隨繪畫左右,隨著大量素描的課程學習,讓我們能用素描材質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對所畫之人或物得以細膩入微,運用自如且有一定的深度。當然常用也并不等于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一、素描線性質地
當對素描的運用上升到一定程度,便會對材質有一定屬于自己的心得體會,然并談不上有一定的研究,因僅有課上的學習體會是遠遠不夠的,不局限于課上,課下的專研時間有多長,如何專研自己的關注點,應該是每個素描領域關注者的表現。對素描領域專注的點和多種學習方法途徑,因取物立意均有所不同,成了各不相同的關注與追求。對材質的運用方法也各不盡相同,不管表現素描灰色質地還是素描本身帶來的顆粒質地,線性無拘束,還是面面相關的對比等,都需要細細去咀嚼,持續積累的深入研究,不斷關注下的所感和心得的收獲,素描材質同一材料,因表達的物,傳達的意各異,創作形成的關系最終各有所得,我們以席勒的《掀起上衣的女孩》為列,畫面內容初入眼易讓人聯想到淫欲,當然除此之外,不得不看到的是他對線性的處理,人物情緒的把握,情緒飽滿,線條條纖細而多變,用線來帶領我們欣賞整張畫面,其筆下的女性人體是線的集合,亦是情緒的融合,用干枯簡潔的線條,來夸張、收縮和起伏感強烈的形體,線性的處理造成人物形變,夸張動態姿勢,服飾點綴,使作品傳遞強烈的視覺沖擊,入目便自留三分。這不緊又讓我們想起了克里姆斯的素描,看似狂放,寥寥數筆的勾勒,筆下女人體形象透氣,生動自然流淌于紙面,看似簡單易畫,其實是個人對線的敏銳研究,展現的是對素描線性的強大掌控能力,并非易事,線性與思想觀念相結合,營造出女性柔軟的畫面氛圍,具有其個人的觀念介入,其獨特性富有感染力的繪畫語言。用線性主觀處理畫面的構成,最終用素描線性成為繪畫語言形成,亦是其藝術語言的獨特性。事實證明每一種對素描材質獨特的關注探索運用,都有效地拓展了素描領域的語言豐富性。
二、素描的線性心得
對素描線性質地探索及運用,對材質質地的關注,探尋研究,并最大程度上去嘗試,去“掌握”,于2013年開始,那時為油畫的創作做準備,用素描畫著種種奇奇怪怪的草圖,最終因眾多的線集聚一起,產生異變,吸引了眼球,由此開始了我對線的好奇,欲觀其妙,線性成為了我的日關注對象,始終保持著持續探索,探究其內在的豐富性,得以保持對素描線性創作的熱情,從線性的疏密、松緊、輕重、緩急、跨度,等方面來推進,它帶來的感受與體驗是很珍貴的,體驗截然不同,線性傳達的情緒,呈現的效果也會有所差異,于是線性怎么走,怎么控制,如何從思想轉換為觀念,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用線性來推進作品的成形,運用線的疏密關系來傳達個人的感受。將所感所得,依次轉換展呈現于畫布,線的長短、虛實,來表達我要表達的物,傳達的情。似乎為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素描線性質地的介入,用線詮釋作品的內容,線性作為我們思想的載體,來推進作品創作,于是畫面中線行于筆端,曲折而走,無拘束的將內心所感所悟,展示于畫布之中,筆觸形變,線與線交錯,重疊,構成塵舊的懷念之感,似心象。
三、結語
始終相信只有對素描繪畫不斷的持續關注,才能有所得,才能有所突破,才能稱得上對材質有所研究,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素描,為造型的基石,思想的載體,一切造型的源。
參考文獻:
[1]【美】納爾遜·古德曼著彭鋒譯.藝術的語言通往符號理論的道路.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100871,2013年.
[2]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100871,2006年
[3]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外國美術簡史(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