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文化的自覺是對傳統藝術與創新結合起來的一種創作態度,這需要文化工作者和文學創作者對群文文化的有文化建設的自我擔當。自覺的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群文之中,發揮中國文化在群文文化的價值。
【關鍵詞】:群文建設;文化;自覺性;傳承
一、淺談中國文化中的群文文化
中國的文化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各種學說,不同思想,價值觀建樹呈現繁榮景象。然而在各朝各代的群文文化也有雛形,《詩經》被稱之為“先民的歌唱”,很多文篇都是對社會群眾文化的表現,當然,那個時候沒有群文這個概念。
群文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在提出之前沒有群文文化,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之后,對精神的追求就更加強烈,所以,各朝各代呈現很多文化形式,比如蹴鞠、登山、風箏、吟詩、街頭表演等等。重大的節日也可以歸類到群文文化之中,比如燈會、廟會。
所以,群文建設的文化內涵是關系到老百姓的精神質量是藝術體驗的感覺,這種感覺對生活和人生都有著現實意義。當前群眾文化的推廣形式多以表演、圖文、書籍等形式傳播,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既要陽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一臺節目送文化下鄉,節目既要有文化性又要有趣味性,找到二者的結合點,才能打造出具有高品質的群眾藝術。
當然,對于群文內容的傳播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會認為,傳播不就是廣告嗎?這和文化的建設會不會相背離。其實,任何藝術形式都是需要宣傳推廣的,關起門來搞群眾文化是不可取的,不做推廣死靜止的觀念,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客觀情況。
二、群文傳播需要有文化內涵
群文傳播什么呢?說直白一點,就是要有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具有中國特色和地域特色。21世紀是影視劇極其盛行的時代,視覺藝術以光聲電傳播多樣化,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內容的媚俗化對老百姓的精神生活產生不了激進作用。所以,在群文建設中,文化的自覺對于老百姓精神的積極影響至關重要。
1、傳統文化的自覺
文化自覺首當其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不管是文藝工作者還是文藝創造者,對中國文化自覺與藝術形式滲透,這樣不僅有特點,而且有特色。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如何在廣泛的文化中選取作為群文的文化精華,這需要文藝工作者匠心獨運,創作具有中國藝術美學的群文作品,曾經在有些小劇場演出一些諷刺殘疾人、挖苦別人取樂的作品雖然有笑料,但他對群文文化的精神影響沒有價值的。在創作的時候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這樣,社會主義價值觀念才會得到弘揚。
2、家風家教群文建設內容
家風家教作為群文建設的傳統文化內容,也是時代弘揚的主旋律,用這個為題材,創建群文藝術,比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宮廷斗要具有現實意義。很多人理解群眾的文化意識淡薄,對于具有文化性的內容很難理解,如今我們在群文建設要做的是引導和影響,不是判斷和批評。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是可以相互轉發的,比如,《二十四孝》如果給群眾普及,陽春白雪,群眾很難理解。我們就把這些文化變通一下,創新一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相聲,評書,舞臺小品表演。如果以教授式講座,講《二十四孝》的來弄去脈,因為太學術化,老百姓接受起來有難度。
3、群文文化的認知程度
普通老百姓的認知力量雖然比不上其他白領階層。但他們的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是一樣的,比如詩歌藝術,老百姓讀不懂,是他們的認知力量沒有達到一個水平。他們能判斷好與壞,美與丑,他們的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是一樣的。我們在群眾建設的文化自覺的一個舉措就是從老百姓的審美能力去建設。
4、群文文化自覺要具有情懷
文化自覺就是讓群文有情懷,從審美能力去建設,就是從情懷方面去建設。從四個方面來談群文建設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的愛國情懷,一說到愛國情懷就油然會想起岳飛,戚繼光等英雄,也會想起近代抗日戰爭的壯志悲歌,在創作群文作品是需要把愛國精神融入到里面,創造出一批優秀的藝術作品,這樣不僅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會推動社會的和諧和社會的文明。
文化自覺的故土情懷,每一個行業都有熱愛的精神區間。比如農民對土地的熱愛,近些年出現了很多文學作品就是反應農耕文化,這樣就會引起老百姓的心靈親密,有一種歸家的感覺。近些年陜西的群文建設就很有故土文化,鄉土情懷,從這些作品中能感受到當地的生活,好像好冒著熱氣,沁人心扉。華陰老腔登上春晚,走向國際,這不就是群文建設鄉土藝術的一種見證。陜西作家群也因此穿著了很多地域特色的文學作品,在中國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些例子給我們像我們透露了,結合地域鄉土的文化自覺,地區群文是可以走向輝煌的。
另外就是自然自覺文化建設,我們每個人來自自然,對于宇宙和生命的認知顯得渺茫的。蘇東坡曾經發出“渺滄海之一粟,羨天地之無窮”感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釋懷,其實這是一種群文的休閑文化,不寫政治遭遇,描寫自然風光,轉而對大自然的熱愛,勾勒出游山玩水的詩意田園。自然風光一直以來被人們所熱愛。不然,現在久居鬧市的人們也不會發出——“世界很大,我想看看”的聊賴感嘆。
所有的文化自覺最終要歸結與心靈的文化自覺,我們的審美其實是心靈的審美,群文建設不管是審美藝術文化形式,都要從心靈為出發點,陶冶情操。作為群文的工作人員更應該樹立去文化的自覺性,做好群文工作的同時,自己的審美和文化修養也提高了。
三、文化自覺的精神導向
文化自覺是一種群文創作精神,創作精神的正確導向,猶如一盞明燈,在群文建設中閃爍著光滿,這種光芒打上了特有的文化印記,就像一個個地理坐標,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我們在群文建設中沒有文化自覺,瞎編亂造,閉門造車,這種事一種對百姓的愚昧,對創作沒有擔當精神,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有良好的群文基礎,如果離開這一點,也只有孤芳自賞了。
參考文獻:
《美學漫步》 宗白華 著 1981 上海人民出版社
《浙江省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研究》 張建春 主編 2014年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