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而在苗族村寨里的慶祝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苗族村寨傳統節日慶祝娛樂活動是苗族在其獨特的環境里長期孕育起來的,體現了它所特有的生產生活文化、社會文化和特殊的生態環境。但由于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所處社會結構的變動,價值觀的變化以及經濟利益的推動,苗族村寨自身的傳統節日也發生了變化。那么在傳統節日變遷中,節慶娛樂活動內容與形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關鍵詞】:大開屯村;苗族村寨;春節;節日活動;傳統與變遷
節慶娛樂活動在我國不同的民族地區各式娛樂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苗族是一個傳統節日特別多同樣其慶祝娛樂活動也是特別多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苗族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民族旅游業的開發,越來越多外來文化的流入,傳統的民族節日及節慶活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傳統節日變遷原因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在雷山縣苗寨地區也是近些年才興起的,并且春節與雷山苗寨地區的傳統節日是分開過的,慶祝方式也是以當地傳統節日為主,而在雷山縣的永樂地區的多數苗寨是把苗年放在春節時過的。
根據其原因,筆者走進哼撈久(苗名)、沙久牛(苗名)與楊新久等老人家,根據老人講述由于永樂地區這些苗寨如大開屯村這樣的大村子,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各方面比較落后,那近年來村子里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寨子里大多數留下來的只有老人和小孩,還有就只有一些在附近開門面做生意的。過苗年的時候國家沒有放假,只有到春節國家統一放假,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才能回來,那么在苗年節的時候村子里的年輕人一般都不回來,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苗年沒有家人的相伴顯得冷清,只有到春節期間村里的年輕人回來一家團聚了才顯得熱鬧一些,因此慢慢的他們這里苗年節也就推移到與春節一起過,那么他們春節期間所舉辦的娛樂活動相較于雷山這邊時間更長活動更多樣。張忠元他是村里外出務工青年隊伍中的一員,他們一家每年過完春節后都是外出務工,只有到到春節廠里放假了才回來,而這時候也是一年中家里人團聚的機會。而每年回來過春節,他們家的過節方式與祭祀方式都是跟苗年節時候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三十晚上會與家人一起看春晚。整個春節期間也會參加村里所舉辦的一切活動,同時也會借這樣的休息方式去走親訪友,等到大年初八九這樣子一家人又要準備外出務工,所以會很珍惜每年這樣的機會。從這樣的調查得知,無論是留守在家的老人還是外出務工回來的年輕人,他們會覺得春節只是一個團聚的方式,對于傳統節日的變遷與節日文化形式并不會發生改變。
二、苗寨春節空間范圍和慶?;顒有问?/p>
在調查中得知,大開屯村雖然過的是春節,但其中的儀式跟苗年差不多,家家打糍粑,條件好的人家殺一頭豬過節,條件不是很好的是幾家聯合殺一頭年豬。雖然整個開屯苗寨是一個由六個自然村寨多個姓氏組成的村寨,但是整個寨子所過的節日都是以寨子為單位進行的,另外苗寨也是由多個父系血緣關系組成的,所以在過節的時候有的是單獨自己家庭過節也有具有血緣關系的幾個兄弟家庭聚集在一起過節。而與過節日的這個寨子有姻親關系的其他寨子則是以客人的身份參加大年初二之后所舉行的活動。遠嫁的姑娘要帶兒女回到娘家村寨來跟家人一起過節日,這可以說是在整個春節期間就是一個大家族團聚的日子。
其實,在苗寨地區每一個傳統苗族村寨都有特定的空間場所,所以開屯苗寨也不例外。無論是過苗年還是春節,過節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苗族的空間方位,是對空間的一種認知,苗寨由于年輕人的外出務工而把傳統的苗年節日放到春節的時候一起過,這雖然是傳統民族節日的變遷但也屬于是一種空間上的認識。那么在過節期間就明確了過節的主寨與客寨即過節的主體與客體,就把苗族的寨子分為了兩大類,也就是主寨和具有姻親關系的寨子。在苗族他們的觀念中一個村寨就是一個完整的空間單元。在此基礎上和與自己有姻親關系的其他幾個村寨之間構成更大的空間范圍即是一個通婚圈。因此,雖然除了開屯村以外的寨子也過春節,但只要與大開屯村具有姻親關系親戚在大年初二,村里開始組織舉辦各種娛樂活動,他們都可以過來參加后面的活動,直到所有的活動結束。他們舉辦的活動除了有傳統的跳蘆笙、對歌以外,增加很多現代化的娛樂節目,即籃球賽、拔河比賽等。
三、對節日變遷與娛樂活動多樣性的思考
通過調查發現,開屯苗寨對于在過傳統的苗年節日時簡化或推延至春節來過以及慶祝娛樂節目的變化與多樣性,首先一個原因是由于本村人外出務工在苗年時沒有放假,村里只有少數人在過苗年,使得苗年過得簡化,因此很多人家把苗年推延至春節來過;其次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跟外界聯系的增多,使得很多人價值觀發生變化,所以他們的傳統節日發生變遷,而慶祝節日娛樂活動也具有了多樣性;第三,雖然近年來隨著雷山縣旅游經濟的發展,政府對于傳統村落和傳統的民俗文化進行了大力的宣傳與保護,但是大開屯村由于交通不便與政府距離遠,因此他們在對于自己本地的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對外界娛樂活動的接受上有自己的方式。筆者認為,他們的這種傳統節日與伴隨的娛樂活動的變遷上既有弊也有利。從文化研究者的角度來說,會覺得當地人在簡化或者拋棄他們原有的傳統文化,會使得傳統文化流失,不利于保護。但是從調查得知,當地村民他們不會覺得這樣會使他們的文化流失,他們覺得只是換了一個方式在過他們的傳統節日,換一種保護的方式。無論是在祭祀活動上還是在慶祝娛樂活動上,他們都保持了傳統的形式,例如多數人家把苗年放到春節來過只是想一家團聚過節更熱鬧,但是祭祀方式與苗年差不多;而在“踩銅鼓”“跳蘆笙”他們都是在保持著傳統的鼓點,傳統的節奏來舞蹈。而增加出來的籃球賽、拔河比賽是要與外界同步,同時也是通過這樣的競技娛樂活動來促進村民的和諧和增加村民的團結協作能力。
近些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很多傳統的民俗節日在日漸發生變遷,民族旅游業日漸興起,對于弘揚與保護傳統節日,既要繼承傳統節日的文化精神,也要適應現代生活方式,既宣傳傳統節日的現代文化內涵,加強拓展節日的娛樂性和公共性,也要開展保護傳統的節日文化活動,使得傳統的節日與娛樂活動獲得多元的保護與傳揚發展。
四、結束語
本篇文章僅是以對大開屯苗寨過春節的形式與節慶娛樂活動進行走訪調查結果。通過春節期間節慶娛樂活動,探討該村傳統節日的變遷,以及苗寨村民如何對傳統文化保護與對現代文化的接受和交融。經過走訪調查中所看到他們現在的活動有所變化,但基本的傳統的方式是有傳承下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文化的變遷,苗族的節日內容和性質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后會發展成什么樣,能否繼續傳承下去,是要當地村民認知與政府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岑應奎,唐千武, 蚩尤魂系的家園[M].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國民族博物館苗族文化雷山研究中心,雷山旅游局,雷山縣苗學研究會.雷山旅游與文化[M].貴州: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
[3]文毅等,貴州苗族蘆笙文化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
[4]張曉松,苗侗之鄉黔東南文化考察[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5]伍新福,苗族文化史[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6]雷山縣文化體育局,雷山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文本專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
[7]劉魁力,我們需要重建對自己節日的情感[J],人民論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