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網絡新媒體在當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也和醫院的文化建設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體傳播對社會的影響,然后對新媒體促進醫院文化建的兩個特性探討,最后提出了新媒體傳播影響醫院文化建設建議。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醫院;文化建設;危機管理
前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之下,迎來了信息時代。而這對于信息傳播而言無非是有利的,這一影響給醫院文化信息傳播帶來了很大的利益,這一現象對醫院而言無非會產生一些有益或無益的爭論。然而,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醫院文化的發展建設也在不斷提高,而新聞媒體的發展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加上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智能手機、電子產品的不斷增多,這對于信息傳播而言無非也是有利的,不僅可以再信息傳播的基礎的上,豐富傳播內容,還大大提高傳播速度。所以,在信息傳播的發展中,醫院文化建設又該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而針對這問題,醫院文化建設面對有益或無益的爭論,無非只是坦誠面對。
一、新媒體傳播對社會的影響
類似于手機、平板電腦這種移動終端普及,再加上網絡越來越發達,人們已經有個新的通訊方式。新媒體的代表性APP,微信、微博、QQ,有著自身有著功能豐富多樣,憑借快捷的優勢籠絡了大部分用戶的心。新媒體不僅可以以文本形式發送信息,改進傳統通訊軟件交流的不足,還可以利用聲音去交流,拉近了用戶之間的距離。比如在發生重大社會公共事件時,使用語音、視頻、短信既方便又省時,在傳遞信息時可以從情感上感染對方,也有利于加大傳遞的信息量時間效果雖然新媒體的受眾分布呈散點狀,新媒體的傳播覆蓋面不如微博、微信等及時傳播媒介,但新媒體的方向與內容更精準、更深度,也更加有“知識度”。
新媒體作為緊密人際間關系的工具,發布的信息會直達手機端,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消息,而且新媒體的聯系人都屬于強關系,影響力遠強于微博、微信。特別是新媒體載體的移動性和私人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信息傳播的“噪聲”,增強了人際傳播的人情味,提高了人際之間的交流,推動了社會的人性化發展。
二、新媒體促進醫院文化建的特性
(一)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報道真相是醫院文化建設的天職,也是其職業道德觀念的基本準則之一。當某些明顯失當的媒體宣傳妨礙真相報道時,醫院要不畏恐懼,應堅守職業道德,挑開黑幕。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喉舌”,主管醫院在文化建設中要緊緊圍繞著黨和政府對危機事件的處置指導原則,特別是文化建設部門與宣傳部門不僅要及時、客觀報道重大突發事件的情況,更肩負著輿論的正確引導之責,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事件造成的損失;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危機事件的化險為夷,最終戰勝危機。
(二)新聞報道的及時性
及時性在醫院文化建設具有重要地位,應成為主管醫院文化建設的部門,與宣傳部門的主導理論之一。重大突發事件往往蘊藏著深刻的背景,波及社會各方產生種種變故,牽扯到復雜的關系,因此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與調查是對事件做出正確的判斷、發布客觀報道的前提。新媒體有責任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責任的情況下迅速將相關的準確信息提供給受眾,減少負面信息所帶來的影響,使得真實的信息得以公開和透明。
三、新媒體傳播影響醫院文化建設建議
(一)新媒體促進醫院文化宣傳
目前公眾接收各面信息更多的是從新媒體上來獲得,全社會和普通大眾對醫藥衛生往往寄于更高的期望,給予更多的關注。因此,以網絡新媒體為傳播方式,通過宣傳醫院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和良好的醫德醫風,可以更好地展示醫院公眾形象、提升醫院整體實力、引導公眾合理就醫。
(二)新媒體促進醫院文化價值導向
醫院文化以精神理念和價值觀為核心,醫院作為價值主體,利用網絡新媒體使醫院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有的價值觀念的教化、熏陶和影響,是在為社會服務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在為人們健康服務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引導醫院員工為實現醫院目標而自覺地努力。比如好大夫互聯網醫院為一家互聯網醫院,“蓋”多個分診中心模式,即與全國的醫療機構合作,將需要線下操作的檢驗檢查、手術分配到患者身邊的醫療機構,由專家指導當地醫生完成。不過,將大量各城市、區縣的實體醫院作為線下接診中心的同時,還要打通線上醫生診療方案與線下接診中心無縫對接,這對于智慧醫療來說存在一定難度。
(三)新媒體促進醫院文化輿論引導
隨著現代媒體的發展,傳播形式發生質的變化,網絡新媒體對公眾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越來越深刻,輿論引導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網絡新媒體作為輿論引導的新載體,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也更加人性化、全方位,利用網絡平臺拓展醫院文化陣地,轉變觀念、創新形式,堅持用正面信息影響醫院職工和廣大患者,提高醫院文化建設的實效。
(四)新媒體促進醫院行業的特殊性
醫療行業工作繁重且極具行業特殊性,醫務人員班次多,工作地點分散,可能會分別承擔臨床醫療、科研教學、援外扶貧等任務,組織活動和集中教育開展難度較大,職工參與率低。以北京同仁醫院為例,全院三區職工中35歲以下人員占全體職工總數的56%,大學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人員分別占職工總數的44%和23%,人員構成年輕化和高知化特點明顯,對新媒體接受能力和認可度較高。網絡面向公眾、信息量大、視覺性強;微博和微信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傳遞范圍廣。
(五)新媒體促進醫院文化凝聚性
籌建同仁院史館,在微博、微信公眾號上開展了征集同仁醫院老物件的活動,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宣傳史館建設與發展理念等;同時征集同仁醫院老物件的活動,讓很多新老員工積極地搜或提供線索等工作,讓醫院職工自覺自愿地參與到醫院文化的建設中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主人翁責任感得到了極大的激發。
結論:
綜上所述,網絡新媒體時代是一個變革、創新與超越的時代,醫院在文化建設中為也必須與時俱進,從而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促進醫院自身競爭力的提高。醫院的宣傳不應停留在以往單一的形式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善于利用新媒體做好醫院宣傳才是出路。只有“病毒式”的傳播模式、富有創意的宣傳亮點、新穎的表現手段,才能吸引網民和患者的關注,達到健康科普的目的,更好地營造就醫環境,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參考文獻:
[1]王瑩,孫安琪,張翠麗.新媒體手段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應用現狀及改進策略[J].中國醫學人文,2016,2(11):18-21.
[2]高莉.“互聯網+”背景下的醫院文化建設服務載體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07):1-2.
[3]李毅聲.新媒介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4):13-15+46.
[4]孫雙濱.新媒介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實踐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6,(04):45.[2017-09-14].
[5]陳豪,周雨花,陳容煥,張艷麗.新媒體在中醫醫院文化建設中的途徑探討[J].現代醫院管理,2016,14(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