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的社會進入到了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人們已經開始打破地域,開始進行頻繁的交流。在交流中,由于文化的差異,我們在跨國進行合作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導致合作的不愉快,甚至合作失敗。建于上述情況,對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問題的解決已經迫在眉睫,以便能夠幫助各國合作交流人員更好地進行交流合作。本文通過跨文化認知和理解出發,通過分析中德兩國在跨文化交流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對跨文化交流問題的解決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文化認知;跨文化理解;中德跨文化交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們需要接受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由于存在文化之間的差異和文化的誤解,在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就導致了交流合作的問題。建于這一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問題,提升人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經成為了新世紀人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了。但是,跨文化交流的學習是很困難的,在本文當中將對中德文化交流進行介紹,并介紹一些建立跨文化交流建立的方法建議。
一、文化認知性和跨文化理解
對于跨文化理解受到文化認知特點的較大影響。目前文化認知特性有三個方面:1.文化受到地點、時間和不同載體的共同影響;2.受到歷史性影響較大;3.文化是不斷變化的,隨著時間不斷發展。這三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人們受到自身文化長期的影響,人們在審視其他文化的時候,總是帶著自己的文化去對比這樣就導致了文化的誤解和文化的沖突。
人是文化載體,在一個范圍內人的文化認同是具有一種普遍性,就是在一個文化的范圍內,人的文化認知受到人的階層影響和個人社會影響。因此人的文化整體是三維的,這種三維的視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據定了人的文化行為方式,也影響了了不同國家人員間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所以在確定一個外來文化的文化核心和標準時,應該多兼顧人的文化整體性的三個層面,從而更好地理解文化中的普遍性,又能理解其特殊的地方,從而幫助我們的跨文化交流。
二、從中德跨文化交流中的得到的實際問題
中德是較早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時間也較早,從中得到的問題也比較多,借助中德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問題來介紹目前跨文化交流中最主要的積累問題。
(1)文化不具備對稱性
在跨區域的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核心標準和體系,從而造成了這些文化具有著不對稱性。例如在對清潔的理解上,德國人的清潔要求和干凈要求都相當的高,并且禮儀要求相當嚴格。而我國的清潔要求和利益要求相對于德國來說就要低上很多。這樣下來,在德國人跟我國進行跨化交流的時候,德國人在觀察到一些符合本國的文化標準時,就會認為這是正常的理所當然的,但是當他們發現了不符合本國的文化時,就會把這種情況認為是不對的。就會對這種情況產生一些意見,輕則會在交流的時候出現小矛盾,嚴重的就會出現矛盾,從而嚴重影響跨文化交流。
(2)文化的異同
不同的掛機由于其地理原因,歷史原因等,都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人們往往會根據自身的文化習慣做出反應,這時人們在長期文化環境中產生的自然反應,進而會排斥其他文化的異同。
從中德跨文化交流中不難發現,中德的文化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同,甚至一些地方出現了相反的情況,這些不同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交流的不便。例如:德國人辦事比較嚴謹、務實和直率交流。而中國人辦事比較愛面子、中庸和委婉交流。這樣在做事上,中的兩國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件事做錯的情況下,德國人就會直接當面說出來,不會考慮的太多,但是中國人就會考慮到面子問題,不會當面提出來,顧及別人的面子。這樣的情況發生后,兩國人就會產生矛盾,中國人認為德國人不照顧面子,而德國人認為中國人不重視問題。其實雙方都是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是受到文化的影響,解決的方法一種比較剛硬,一種比較軟。
(3)文化優越感
在現在的跨文化交流中,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文化是絕對正確的,盲目的對自己的文化產生一種自信。這樣的原因是人們受到文化偏見和文化定勢的影響。當自己的文化與其他文化發生碰撞時,人們就會認為別人的文化是錯誤的,自己的文化是正確的,從而在審視這種碰撞的時候就會有意的貶低和批判別人的文化,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文化的優越感所造成的,人們在自身的文化中時間長了,思想就會比較僵化從而產生誤解。
三、解決跨文化交流問題的幾點建議
目前的跨文化交流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所以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重中之重。
(1)理解別國文化
在進行交流的時候,要理解他國文化,要將其他國家的文化看成是一種和本國文化等同地位的文化。例如在德國人在公共場所擰鼻涕的時候,不能夠認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習慣,雖然在中國的文化中這種行為極其的不禮貌,但是在德國的文化來看,這種行為極其正常。在我們見到這種行為時,就要對他國文化有所理解,認可他國文化才能夠在跨文化交流的時候能夠理解他國文化,造成文化交流時的和諧共處。
(2)掌握他國文化知識
在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時候,要主動的學習他國文化,人們在只學習本國文化的時候,極易帶入自己的思想,還有就是不知道別人文化的時候容易造成文化理解上的偏差。所以,對于跨文化交流人員一定要主動的學習交流國家的文化。但是在學習別國文化時,也要保證自己文化的本心。文化不是沒有缺點的,只有在保持本心的情況下去學習他國文化,才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本國文化,也能夠對他國文化產生共鳴,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同時也保證了跨文化交流的穩定。
(3)客觀的看待他國文化
就如上文當中提到的一樣,本國的文化會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自身,并在一些特定時間特定地點被引發,這種情況本來是正常的,但是在文化交流的時候就會出現漏洞。所以在審視他國文化的時候就要客觀地看待,也就是說從第三人稱角度去觀看。這樣的好處就是能夠更加客觀的對他國文化進行評價,并且在發生文化碰撞的時候,能夠避免自身文化潛意識的從身體內迸發出來。也能夠幫助自己擴大視野開闊心胸,形成比較獨立的見解。
總結
跨文化交流是目前的國際形勢所造成的必然趨勢,誰都不能改變,并且跨文化交流是對本國的文化、經濟等都有所幫助的,能夠幫助我國增強交流不斷發展自我。但是在目前的跨文化交流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化交流的水準。但是通過跨文化交流人員的不斷努力,我相信是能夠克服這些問題的。
參考文獻
[1]【美】葛里格·尼思:解讀德國人,張曉楠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年
[2]王志強:文化認知與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際為例,載:文化研究,2006年,第6期
[3]王志強:論跨文化理解困境類型——以中德兩國的文化行為比較為例,載:德國研究,2011年,第3期
[4]張維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