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科技競爭、人才競爭的背景下,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是高等學校重要工作,也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培養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
在新的形式下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建設創新性國家的重要舉措,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振興民族大業的戰略性方針,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全面開展切實有效地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創新創業機會,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有效激發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做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一、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意義
(一)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教育部在“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中,提出強化“創新創業”精神,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要求把創業做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和國家根據不同的就業形勢,,每年出臺相關的就業創業政策和措施,為引導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把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趨勢,是與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需要,也是國家教育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
(二)是高校教學的內在要求
高校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學習與創造相結合的。一方面,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可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為未來的就業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使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搭建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橋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的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經濟和教育水平的發展,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人才培養要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三)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需要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引起學校、家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視。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就業,緩解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社會的壓力,進一步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展示自己才華、實現自身價值創造了條件,可以使他們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大學生創業不僅僅是為自己尋找出路,更是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最終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
二、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方法
(一)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應加強對創新創業的宣傳力度,通過社會輿論、新聞報道、人物專訪、成功案例等形式,著力宣傳創新意識、創新成果,積極鼓勵和大力幫助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大學生,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還可以利用社會媒體打造更多的創新創業節目,不僅提供當前的創業發展方向還可以樹立大學生強烈的創業意識。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追求。有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才能鼓起大學生勇于挑戰,勇往直前的信心。
(二)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高校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增加師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以此來優化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主渠道。同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有關創新創業的信息和參加培訓機會,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聘請專業人士和創業精英定期進行授課指導。讓學生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的背景下,關注和了解創業,了解創業活動的過程、創業機制、創業的內涵。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方法之一。大學生自主創業不但是一條新的就業渠道,同時能帶領更多的勞動力就業,成為緩解勞動就業壓力的主力軍。
(三)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良好的理論教育固然重要,但實踐教育也必不可少。要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為新時代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如舉辦各類競賽,組織開展相關計劃項目和科研活動,對于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都十分有益。或者由學校組織開辦模擬企業,設立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創業相結合,把理論和實踐潛移默化的融為一體,為學生提供體驗創業的平臺,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興趣。鼓勵大學生創造性地投身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全面調動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四)出臺創新創業政策
大學生就業創業是社會勞動力就業的組成部分,應當受到國家政策的指導和扶持。就業是民生問題,應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給予稅收優惠政策,信貸政策,優先條件等各種扶持政策,從資金、技術、信息、條文上入手,完善監督和實施體系,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為大學生提供免費創業教育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開通大學生自主創業專用渠道等等,這將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同時也能推動高校就業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
(五)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作為創業群體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應當時刻關注社會發展趨勢、國內外經濟動向。針對社會上缺乏的人才和行業類型專門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塑造創新性思維,提高創業能力。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兼顧其他相關知識的補充,積極參加各種創業培訓、創業大賽、創業講座,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投身社會活動,在不同的實踐中正確的認識自己,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創業機會、創業團隊、創業項目和創業位置,通過與人交往,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結識各方面的優秀人才為自己的創業之路建立良好的人脈資源。
在新的社會形式下,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大學生就業這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廣大畢業生是否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能否擔起振興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是當前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全方位開展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新、創業挑戰當成新的人生目標。積極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社會對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時代賦予大學生的新使命。
參考文獻
[1]朱廣嬌.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培養對策和探析[D]中國地質大學碩士論文.2012.1
[2]鐘玉泉、彭建伯.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