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大學生戀愛現象漸趨普遍,但是在戀愛中出現一些問題:在公共場所表現失德、畸形戀愛盛行、出現婚前同居和性愛資本論等行為現象。大學生戀愛問題出現的偏差既有個人因素又有社會因素。本文認為解決以上問題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堅持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調一致,使三者形成合力,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以及戀愛觀的教育,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戀愛道德觀;問題;對策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和確立標準社會化階段,社會環境的影響、思想文化的沖突,是大學生在多元的價值體系中徘徊,由于學校和社會忽略對青少年的戀愛道德觀的教育,造成大學生缺乏明確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和行為準則,使他們在矛盾和盲從中建立自己不完善的道德體系,同時大學生存在著各種戀愛道德的差異,使部分學生出現價值扭曲和道德缺失現象。
一、大學生戀愛道德觀的現狀
曾經,有多少美好詩詞來表達對愛情的理解,《詩經》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描繪最古老最美好的愛情開始,筆端一轉,字字鮮活,余音千年,愛情是浪漫的,忠貞不屈的。所以,在《還珠格格》中出現紫薇和爾康那“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那冷不丁觸及到人最柔軟心房的誓言,“與君相識,猶如故人歸也”也是人們對于愛情的理解,純真而美好。然而當前大學生的戀愛在更多情況下出現了畸戀,人們已不再有羨慕的眼神,更多是厭惡和排斥。各大媒體對大學生畸戀和戀愛道德缺失的報道日益增多,由此引發了全社會對大學生戀愛道德更為廣泛的關注,大學生所面臨的戀愛道德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因此,對大學生戀愛道德問題的對策研究迫在眉睫。[1]
當前,大學校園里男女生戀愛現象十分普遍,當然這種行為多數還是正常健康的,但也不可否認,有些問題還是相當嚴重的,對當事人和校風建設都產生了不良影響。大學生戀愛道德問題有很多方面,但歸納起來可分為三種:
(一)公共場所失德行為
大學生談戀愛純屬正常,也是大學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是有些大學生不分場合,與社會要求和公眾心理都格格不入,甚至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2]毫無顧忌的在食堂、走廊、教室接吻、擁抱、撫摸,其表現行為不堪入目,甚至讓人產生厭煩心理。當然,古哲學家認為這是在性原始狀態下自然的沖動,但我國自古就有貞操觀的表述,知廉恥是我們做人的道德底線。有些學校已公開申明將大學生戀愛中的十大不文明行為列入校紀校規,違者記過處分,嚴重的開除學籍。本是美好的愛情之花,卻在感性與欲望的沖動下自毀前程,甚是可惜。
這是肆無忌憚的表達愛的方式,不僅有損戀愛的純潔和人的尊嚴,還有害于戀愛者本身的心理,這種不分場合的親昵行為已經損害了社會風氣和觀念,如果不加制止,任由為所欲為,將會產生更嚴重的后果。
(二)大學校園里畸戀盛行
男女生的戀愛者志愿隊伍不在少數,由于大學生婚戀觀尚未完全形成,無論社會經驗,還是個人經歷都比較缺乏,加上社會思想大變革的沖擊,出現了多元化的戀愛價值取向,難免有部分大學生沉陷在畸形的情感中無法自拔。丘比特之箭迷失了方向,戀人們痛苦的掙扎著,他們既矛盾又困惑,由此引起關注的是三角戀和同性戀。
三角戀眾所周知,一般是指一個女子(男子)同時與兩個男子(女子)建立的戀愛關系。在眾多情況下,三角戀的發生總會使一方受傷,特殊情況下三方都受傷,大學校園也三角戀的情況,小三插足被當事人毆打的事件屢見不鮮。造成三角戀的原因有很多:難以抉擇,動機不純,貪婪心作祟,玩弄異性感情等,在大學校園引發的惡果不可想象,輕則三方心理受傷,重則引發嚴重惡性事件。
同性戀在社會發展中,已經逐漸有部分國家承認其合法化,有的甚至舉辦同性戀聯誼會,但在中國,同性戀依然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并對同性戀者進行譴責。但部分高校內還是有學生高調的在校園大肆向同性求愛而引眾人關注。據報道,艾滋病在同性戀者發生的概率約占70%—80%,尤其男性同性戀中發生概率較高,由于艾滋病藏于精液中,而直腸對其非常敏感,且傳播速度極快,患者2年內達100%死亡率,[3]這也許是上帝對于這種畸戀無情的懲罰。
(三)婚前同居和性愛資本論
同居,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同一處居住;夫妻共同生活,但現代意義上的同居已經不再是夫妻之間同居住履行義務,而是為了滿足自己性欲望而尋找的快樂行為和婚前試愛。在很多高校都有這種現象:大學宿舍設施愈發完備的條件下,入住率卻在降低,部分學生選擇多出額外的錢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同居,除了同居性行為之外,還出現了女大學生性交易行為,在各大高校校園有規律的豪車出沒現象,就是性資本論的真實寫照。陳毅和唐毅紅在《性社會學》中對此現象作了總結:若已婚男性為獲得性的滿足與快感,與看中自己金錢地位的未婚女性發生婚前性行為,多數是男方買一處豪宅,女方固定居住,男方抽空回來發生性行為,過著松散式家庭生活,男性被稱作“包二奶”“養小蜜”,女性被當作“傍大款”。大款喜歡素質高的女性做情人,少數女大學生則喜歡通過傍大款的方式來享受物質和感官刺激。二者通過“性”構成了“包養”和“被包養”的情人關系,雙方各取所需。[4]但在調查結果中很多人表示可以理解,并認為這是別人的私事,我們無權干涉,這種漠視和認可的態度已經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性道德觀的形成。
(四)視愛情為游戲,缺乏責任感
游戲本身是人們用來消遣的方式,當愛情變成消遣方式時,便會任意改變其規則,不使愛情成為兩個人的傷心回憶,而且是對人類道德規則的放棄。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發展,大學校園里出現快餐式的愛情,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里一大亮麗的風景線,“奉行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把大學校園里的一種愛情是為自己婚前校園里的一種娛樂性實驗。騰訊新聞曾經播報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女大學生在校園里貼“租男友”的廣告,在自己24小時的閑暇時間,男朋友要陪伴自己左右,這種戀愛的男女關系是一種變異的戀愛狀態。
當然信息技術網絡的發展人們對于網絡的依賴性增強,愛情也在這塊領域之中萌發,在網絡世界中暢游著同居、生兒育女。正是這種愛情游戲在校園里的豐富和發展,大學生過多的沉溺于自己的網絡愛情中無法自拔,并坦言在網絡的世界中談情說愛,只不過是好玩二字,放縱著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5]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道德觀現狀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管理不到位
當然,社會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當嚴查學生同居、網上不良信息傳播等行為,杜絕發生惡性事件。然而,在這個利益化的社會,為適應學校新形式的需求,政府在不斷地改善高校條件,允許大學周圍建立起一座座可供大學生租用的房子,相應的出現洗浴城、酒吧、賓館等,而這些在提供‘方便’,的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督,使得人們的功利心理加強,道德素質整體下降。列如:賓館老板為了謀取利益,無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只求有利可圖,導致發生不良事件,政府管理疏忽使大學生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從而發生犯罪。
(二)家庭教育不當
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家庭對于孩子的成長和培育需要正確的引導方式,在現代社會充斥復雜的文化的背景下,除有些家長則直接表示接受子女在大學期間與異性同居、發生性關系以外,有些家長對這些生理方面的知識一直難以啟齒,隨之任之而進行了反面的教材引導,片面強調對于擇偶便準的外在條件,是大學生戀愛問題出現嚴重偏差的原因之一。這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是非常不利的。
(三)學校教育的不合理
高校對于大學生談戀愛不提倡,也不制止,極少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戀愛積極引導的,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管不問,當學校發生嚴重惡性事件后,校方才出面解決。這是一種消極被動的解決方式,對學生有很嚴重影響:一是校方不制止不反對的態度,學生認為這是默許,并以此判斷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二是發生事件以后,校方多數解決方式是記過和開出學籍,正是這種學校缺乏正確的戀愛問題的引導和教育,使得高校對于學生的戀愛偏差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值美好青春年華,卻因為校方管理不當,有時毀掉一生的代價承擔后果。
(四)個人道德意識淡薄
除了上面所講的原因,個人對于戀愛道德觀的自我理解淡薄才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外部環境固然對一個人的影響十分重要,但內因才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本質,現代社會的人,往往都盲目從眾,認為大學期間談戀愛是自己的一門必修課,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戀愛異性多金或者多財,更多的趨向于顏值高的對象,則帶出去更有面子,這種不良的現象,對大學生正確的戀愛道德觀的樹立有著消極的影響。
三、解決大學生戀愛道德觀問題的對策
(一)社會各部門齊心發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要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不僅是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也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7]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和社會輿論環境,對符合傳統優良性道德行為給予鼓勵,對違反性道德行為給予懲戒,大學生的健康戀愛觀的形成需要社會輿論和社會教育的支持,形成一種合力,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首先,利用各大媒體宣傳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具有高尚的戀愛和情操的例子并不少見,我們應該大力宣揚和稱贊,對當代大學生的進行教育與指導,另外,營造一種強有力的輿論氛圍,利用輿論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使戀愛行為明確,[8]清晰。當然更重要的是嚴禁網上出現黃賭毒等不良視頻、圖像信息,這些東西往往使學生容易忘記底線,放任自我。
(二)高校充分發揮教育監督作用
高校作為引導學生戀愛行為的重要基地,應充分發揮其教育優勢作用,創造條件切實承擔起教育重任。
由于社會及各高校更加重視工科男的培養和教育,使人文學科更多成為一門冷門專業無人問津,忽視思想道德教育,使校園風氣不正,惡性事件頻頻發生。高校應進行更多的戀愛道德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優良學風、校風的形成。高校也應當重視人文教育,特別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一個新高度。
規范宿舍制度,每個人都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環境好壞對于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環境沒有管理作為保障,制度也會變得蒼白無力,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嚴格的宿舍管理制度使學生生活學習有序化,減少宿舍外出,保障學生安全。
(三)重視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存在,是人生的一所港灣,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中得不到關心的孩子一旦得到異性的保護和關心,便很容易產生依賴,輕易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所以,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作為父母,必須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義務,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作為孩子的人生港灣,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再注重家庭教育,而是認為單一學校教育就足夠了,這就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進而造成更嚴重后果。
(四)正確觀念的樹立
大學時代正是一個人學習和全面發展步入社會前的黃金時期,應該集中注意力完成學業為主要工作,談戀愛作為適度的輔助,合理規劃為以后的工作打基礎,其實也就是為愛情、為家庭打基礎。19世紀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有過著名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9]他把祖國和人民的自由放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實在令人敬佩。
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沒有把愛情擺在正確的位置上,相信愛情高于一切,宣傳愛情至上論,為了所謂的愛情,拋棄理想、事業、進取心、奮斗心,這是十分可怕的,唐明皇和楊貴妃就是最好的歷史教訓。
參考文獻:
[1]史學武.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戀愛行為探析[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1
[2]陳克娥.當代大學生戀愛道德問題[J]新東方,2007
[3]同性生活也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健康網htpp:mip.99.com
[4]劉妍.如何看待婚前性行為[J].都市家教:上月半,2013
[5]陳克娥.當代大學生戀愛道德問題[J]新東方,2007
[6]青空.中國文化性文化大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M].簡書
[7]華陽.淺析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新校園:上旬刊,2013
[8]陳克娥.當代大學生戀愛道德問題[J]新東方,2007
[9]丁燕麗.和諧校園構建中的大學生戀愛道德問題的研究[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