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英語專業和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并對兩者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共同點與不同點。最后,指出對于大學英語教學和英語專業教學的相通之處,以及這兩種教學在個自基礎上所需加強之處,并總結新時代背景下所需英語人才特征。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英語專業教學目標
1 教學目標內涵、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英語專業教學目標內容。
1.1 教學目標的內涵。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實施方向和預期達成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主要來自學習者需求分析,從總體上描述課程給學生帶來的變化,可以清晰地定義為課程目的,為教師、學生和教材編寫者提供指導方針,幫助明確教學重點,描述重要的可實現的學習效果。
1.2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內容。
2007年經過試用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聽說能力,使其能夠用英語進行交際,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社會交際,此外,通過學習英語,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質,進而適應并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需要。此外《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同時提出大學英語要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1]。
1.3 英語專業教學目標內容。
我國現行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大綱明確了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即“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 、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2]
2 兩者共同點。
2.1 都要求學生具有相應的英語綜合技能、以及跨學科能力。
2.1.1 掌握聽、說、讀、寫能力。
對于英語專業學生,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英語專業學生基本功,是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知識的敲門磚。對于大學英語學生,聽說能力亦頗重要。聽懂英語并且會說英語能拓展其交際范圍,讀寫能力能使學生閱讀外文文獻,提高科研能力,此外還能通過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因此,兩者要求掌握技能相同。
2.1.2 二者都要求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2010年7月黨中央和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英語專業學生尊重文化差異,認同包容并批判性地接受多元文化,能就覺察跨文化現象,解決文化差異引起的交流困難。《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同時提出大學英語要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外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定位在培養有交際能力的個體,還要培養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劉緋緋,1999) ,能夠對不同文化進行甄別理解和傳播。
2.2 為社會、經濟效益服務。
無論是學習者還是社會都需要經濟效益來刺激發展,結果能為二者都帶來經濟效益無疑是雙贏的。21世紀乃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是核心,英語在全球經濟發展背景下也是重要學習工具,因此,為經濟效益服務與學習語言也是相輔相成的。經濟效益理念下,語言教學重視實際與功能性語言技能。《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最終要求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需要。顯然,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很強的為社會和經濟效益服務的工具性理念。大學英語學習使學生學習國外相關專業內容,以此來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培養的英語專業學生多是在這些領域從事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相關工作,學生運用英語為國家、自身帶來經濟效益。
3 兩者不同點。
3.1目標任務要求層次不一致。
雖然二者都致力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但是其具體水平和層次是不一樣的。大學英語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重在聽說能力,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或者僅涉及與其專業相關領域。對于英語專業,其所強調的能力不是很多元。但對于英語專業學生,要具備聽、說、讀、寫、譯等基本功、淵博的學識、必要的專業知識、一定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語音、語調正確,詞法、句法、章法規范,表達得體是基本功也是課程學習的初級知識。無論從事教育或翻譯等都要求知識面廣泛。與大學英語學生培養相比,英語專業學生培養更加注重對主要英語國家的廣泛了解以及某方面的深層次的了解,例如社會、文化、地理、歷史、經濟等等。
3.2 英語在兩種教學目標實現中發揮作用不同。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更多視英語為工具。要求其能用英語進行交際,并能利用英語學習更多相關專業知識。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英語專業更加重視學生人文性培養。英語專業教師在教授學生時將人文素養提升作為重點,用人文知識熏陶學生。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重點使其能夠通過英語進行思辨, 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方式,培養創新能力。
3.3所要達到目標的課程設置不一樣。
多數學校英語專業課程包括三部分,專業技能(聽、說、讀、寫、譯),專業知識及相關專業知識。一般都有語音語調課、基礎英語課、高級英語課、聽力、寫作、英美文化、翻譯、商務英語、二外等課程,當然每個學校及專業類別不同,會有細微差別,但這些是英語專業學生基本會學習的課程。大學公共外語一般僅有兩門課程,分別是讀寫和聽說課程。兩門課程都所涉及內容均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所緊密相關的。例如校園生活、經濟、政治、娛樂、等。對比來看,兩者課程設置還是大有不同的。
4教學目標對比分析得出的啟示。
4.1 兩種英語教學應相互借鑒。
兩種英語教學雖然在培養方面有所不同,但應相互借鑒。例如英語專業教學應多為學生開設未來就業相關課程。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僅致力于培養學生基本聽說、讀寫等能力,應積極開設與其專業相關的課程,使得他們在工作、科研以及深造等方面能得到有效提升。多設立英語相關選修課,并鼓勵大學英語學生參加相關英語類考試。
4.2 注重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國際化視野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語人才。[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需要大批國際化人才,語言能力是國際化人才的首要條件,要有創新意識,國際化溝通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鼓勵學生積極了解不同文化。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中,英語作文全球通用語言,亦發揮極大促進作用,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國際化視野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語人才迫切需要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2007.
[2]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Z],2000.
[3] 陳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戰略基點束定芳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13,(6) :3-7.
[4] 劉緋緋.關于外語教學目標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 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105-107.
[5] 蔡基剛.全球化背景下外語教學工具與素質之爭的意義[J].外國語, 2010(6):21-25.
[6] 朱驊 周永模.大學英語與英語專業教學目標差異[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5):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