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為樣本,從題材方面對其聽力理解部分的內容效度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新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基本具有內容效度,但在題材選擇方面待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聽力理解;內容效度;改進完善
一、引言
作為大規模標準化考試,大學英語考試具有嚴格的設計原則——以《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以下簡稱《要求》)為依據?!兑蟆分赋鰧W生要能夠聽懂內容較長的對話和短文等,并在其結構較為復雜、觀點較為隱含時也能基本理解要點;能基本聽懂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目;能聽懂與本人專業相關的講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1]。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經歷了數次改革之后,其設計也越來越與《要求》要求相匹配。
本文以2013年到2016年6套CET-4試卷中聽力理解部分為樣本,從聽力材料選材,方面入手,對比《要求》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對聽力理解的要求,淺析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聽力理解內容效度。
二、內容效度的定義
先就“效度”這一術語作一點解釋:語言測試的效度,亦稱有效性,指測試內在所考的。是否就是所要考的,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是考了目的所要考的[2]。
內容效度是語言測試甚至語言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李筱菊[2]先生認為內容效度指的是測試是否考了考試大綱規定要考的。內容效度從屬內在效度,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梢哉f,有著較高內容效度的語言測試更有可能測試出所要考的東西。
三、CET-4聽力理解內容效度分析
本次內容效度分析涉及2013-2015年以及改革后2016年6套CET-4聽力理解測試的40個短對話,12個長對話,18篇聽力短文,5篇短文聽寫,3篇新聞報道和相應的143個問題,并對CET-4聽力測試題材與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吻合程度做出分析。
(一)CET-4聽力測試題材與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吻合程度
同一卷面材料的題材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以避免材料偏頗或偏僻[3]。所以,筆者就短對話,長對話,短文聽力理解及短文聽寫的篇章進行了題材分析(見表二、三)。
1.短對話、長對話題材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話題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其中朋友交往出現頻率最高,個人經歷緊隨其后。在大學生活中,這兩項是大學生最常交流的話題,所以出現如此高的頻率也是符合真實生活。但是預訂酒店餐館的話題是一項空白。大部分大學生是旅游愛好者,可以說在旅行中,預訂酒店是最為基本的。所以這一相關話題的空缺,可以說是一個遺憾。
其次是與工作相關的話題,占28.8%。往往涉及對工作的看法和感受,準備面試和參加面試,討論工作環境或是在工作中得到晉升,以及客戶之間的商務交流等。
業余生活和學習也占了較大比重,往往是長對話涉及的話題,生動有趣,與生活息息相關。
總之,聽力測試短對話與長對話中出現的話題,內容廣泛,取材于真實生活,又是受試者所熟悉的,而且對其今后的生活、工作與學習都具有實際意義。
2.短文理解和短文聽寫題材統計
如表二和表三所示,對話涉及的話題都比較隨意,非學術性,取材往往源于真實生活,但是,短文理解和短文聽寫則相反,這部分涉及的話題絕大部分與學術相關(見表四和表五),包括:文化,體育,醫藥,語言,科技等方面。這些話題更具專業性和知識性并且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而且有助于相關專業的學生理解專業講座和專業文章。
從短文理解和短文聽寫的題材統計來看,這四年CET-4聽力測試短文理解的題材比較廣泛,涉及到文化,語言,醫藥,社會生活等方面。而體育和科技方面是個空白,這是由于這兩個話題比較晦澀難懂,生詞比較多,沒有專業背景的受試者很難理解。
短文聽寫的題材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科技兩方面。短文聽寫會給受試者提供一定的文字材料,所以受試者會根據文字材料來了解背景知識,并且文化和科技話題使受試者很容易找準篇章的主題及思路結構,比較適合短時記憶這樣一種更高要求的測試。
四、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2016年CET-4聽力測試題材的選擇基本符合《要求》和《考試大綱》的要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某種題材上還是存在空白。在長短對話中,與受試者息息相關的學習主題所占比重較少。聽力材料應該來源于真實生活,這樣考察出的水平才是真實的水平,畢竟受試者最后還是會回歸于社會,回歸于真實生活。
就每份試卷的題材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其效度值還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同一試卷中聽力材料的主題過于集中于某個學科或某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題的偏頗[3]。比如2014年12月卷、2015年6月卷和2015年12月卷短文聽寫的主題集中在科技方面。這對連續參加考試的受試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五、建議
聽力理解部分作為整個四級考試中的重頭戲,是考核學生交際語言能力的較好方式,考試更應從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角度出發。據此,筆者認為聽力選材要注重多文化成分的涉及。避免某一題材和體裁集中,避免偏頗。同時也要注重真實性。測試任務越真實,與被試者平時使用的語言或內容越接近,其測試行為就會發揮得越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李筱菊.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陸巧玲.CET-4閱讀理解內容效度分析[J].高教論壇,2008,(5):111-114.
[4]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06修訂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