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游戲作為一種獨特的游戲形式依靠智能手機這個新載體而備受大學追捧。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大學生群體可以隨時縱享網絡游戲帶來的幸福感。而網絡游戲自身具備主體參與互動性與其具備的特殊的新奇性、對現實的虛幻模擬等特性更使其備受大學矚目。因此,新時期探討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影響,探析適宜的德育路徑,能夠為網絡時代優化大學生德育提供新的視角,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 網絡游戲;大學生;德育
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手機智能時代的到來,網絡游戲開始通過智能手機這個新的載體融入到大學生日常中, 根據2016年8月的 CNNIC發布的《青少年上網行為報道》稱,截至2015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87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總體85.3%,遠高于2015年全國整體網民互聯網普及率50.3%,其中網絡游戲的使用率達66.5%。因此,關注大學生網絡行為理清網絡游戲的相關概念及特性有利于更直觀的分析其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探析有效的德育路徑。
一、網絡游戲相關概念界定
網絡游戲即“網游”。 主要是指以互聯網作為傳輸媒介,處理終端是游戲服務器以及用戶的計算機,把游戲客戶端作為一種互交窗口的為實現娛樂和休閑的多人在線游戲,在本文中涉及的網絡游戲指的是互聯網游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網絡游戲技術環境也在不斷的改善,網絡游戲的種類也變得越來越豐富,網絡游戲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角色扮演類,競技類,休閑益智類和戰略經營類等四大類。
二、網絡游戲的特點分析
(一)獨特的新奇性
在網絡游戲中網絡平臺為玩家設置了現實模擬的場景故事,在帶給玩家認同感的同時,又藏著一種新奇性,這也是網絡游戲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游戲開發者從通過電腦技術將人們熟悉的神話故事、小說,設計成一個個虛擬場景,生動的呈現給玩家。通過游戲中絢麗的打斗動作,精彩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動作表情提起玩家的新奇感,激發玩家探索的激情,滿足其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探索欲望。并且這種新奇性在游戲開發者的手中是永無止境的,游戲開發者在注意堅持有網絡游戲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針對某一時期玩家的特點,對游戲中的故事背景,游戲道具,人物,魔法等元素進行更新,使玩家可以長期在游戲中享受到一種新奇感。
(二)接近真實的虛擬存在性
網絡游戲提供的強大的虛擬空間,彌補了實現無法瞬間轉場的遺憾,但是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自由穿梭與各種場景之中間接在場的。 同時通過互聯網相連,在這個虛擬空間中可以開展各種“真實”的活動。這種接近真實的虛擬性,指在虛擬世界中,人們的活動和交往行為是確實存在的,并成為對現實行為的一種補充。在網絡空間中,人的活動范圍由于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而得到了極大的拓展。開發者通過高仿的場景設置使玩家在進行游戲時能投入到游戲中去。所以說網絡游戲在具有虛擬特征的同時,給人卻有能帶來一種奇特的真實存在感和自我價值的虛擬實現,這也是網絡游戲容易使人沉迷的原因之一。
三、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影響
網絡游戲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產物,與其他新興事物一樣具有其雙面性,承載著各種不同的思想,滲透著其特有的價值取向。如何以辯證唯物的觀點全面看待網絡游戲這把雙刃劍是文章需要探討的一個重點。面對當前的社會輿論導向,既應該看到它自身存在的不良影響,也不能否認它給大學生身心健康帶來有益影響。
(一)網絡游戲對大學生德育的積極影響
首先,網絡有益于調節學習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當面臨著生活、學習、就業的壓力時,網絡游戲是大學生能夠自主的調節壓力的手段并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大學生從各種壓力中解放出來,緩和緊張的情緒,以便能可以更快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這和一部分同學選擇聽音樂,跑步是十分相似的,有利于大學身心健康發展。
其次,能拓寬交友空間,建立良好的交際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交往開始進入了全新的模式,突破傳統的交往方式的地域限制向互聯網延伸。正如拉里斯馬爾說的,互聯網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而網絡游戲中平等的交流氛圍,也可以使得大學生收獲到友誼,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社會交際面使大學生在精神上獲得主觀的幸福感,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當前許多流行的大型網絡游戲都十分講究團隊的集體協同合作意識。團隊在長期的協同作戰中形成的默契是在不斷磨合建立起的,而在這種團隊的磨合也形成了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網絡游戲對大學生德育的消極影響
首先,沉溺虛擬的交往環境,阻礙現實交往的有效進行。 部分大學生長期的處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人機”交往模式為主要交流方式,長期處于這種模式下,現實生活中“人對人”的交往會減少,造成實際生活中的交流障礙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最終導致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認知能力出現偏差,社會適應能力弱化。
其次,學業荒廢,不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習是大學生大學習涯中最重要的任務,而網絡游戲已不知不覺開始侵占了部分大學生學習時間。根據2016年8月, CNNIC發布的《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網民對網絡游戲需求超出網民總體水平,達到9.6個百分點,同時大學生網絡娛樂群體中66.1%是網絡游戲用戶。接觸網絡游戲后,一旦沒有調控后學習與上網的沖突就容易陷入到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中浪費了寶貴大好學習時光,忽略知識的沉淀,荒廢了學業。同時因玩網絡游戲長期呆在電腦面前破壞視力,且長時間沉浸在游戲中大腦長期處于高度設亢奮狀態而損害身體健康。另一方面長時間為了在網絡游戲中獲取成就感而為了升級、取勝而不辭勞苦,造成意志消沉,對于其他事物缺乏興趣,日常生活很懶散,日常行為行為孤僻、退縮,呈現出病態意志。這些不良的網絡習慣,正在慢慢的阻礙學生的道德發展和良好品質形成。
最后,導致大學生偏離主流價值,誤入犯罪的道路。大學生涯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為缺乏社會閱歷和理性的認識所以容易受價值多元化,文化多外在環境影響。而網絡游戲中所充斥著暴力,色情,邪魔等因素,長期處于這種亞健康網絡游戲環境中,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沖擊。而且現在的網絡游戲中帶有西方的一些價值觀,這與我們國家的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性。當長期浸入游戲中的道德觀念時,造成網絡世界帶來的不良道德觀念與現實中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則發生沖突。長此已久會造成大學生偏離主流價值觀。
四、優化大學生網絡游戲行為的德育路徑探析
網絡游戲以其獨特的新奇性在給大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的同時,它的誤導性無形中影響著大學生的德育養成。 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游戲,首先先需要高校充分發揮其德育教育功能,通過德育引導促使大學生科學使用網絡游戲。
(一)創新高校德育內容和方法,優化教育載體。
近年來網絡游戲不斷繁盛給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的同時也給高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尤其是如今個性張揚的95后大學生,便捷的網絡時代給他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多元化、復雜化的網絡游戲對價值觀還在形成中大學生帶來的影響的巨大的。因此,有必要創新高校德育、用新的思路,優化教育載體引導大學生認識和正確使用網絡游戲。如注重優化學校德育教育方式,選取多樣化靈活的的教育載體。學校教育可通過進行角色扮演或價值澄清的方式,使學生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道德價值的鑒別能力,對真善美形成理性的認識,以此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以達到從本質上抵制網絡游戲帶來的誘惑。
(二)發揮教師輔導員在教育工作中的引導作用
高校中輔導員是與大學生交往最為頻繁的教育者。所以輔導員在如何引導大學生走出網絡游戲,融入學校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輔導員首先要對網絡游戲的利弊有明確的認識,要加強創新能力和意識,改進學生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手段,結合學生當前參與網絡游戲的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幫助沉迷其中的學生走出虛擬世界。
(三)加強對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心理輔導
如何深入挖掘沉迷游戲的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加強對沉迷網絡的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重任。使大學生能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方法去認識周圍的事物,幫助學生對新網絡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此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鼓勵其參與豐富的校園生活中不僅有利于引導大學生走出虛擬自我的網絡世界,同時也為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自我,實現自我提供有益平臺。
綜上所述,網絡游戲就如同一把雙刃劍既對大學生具有著積極向上的一面的,同時也有著消極的一面。 高校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大學生對網絡游戲形成正確的認識,使其在使用好網絡游戲在幫助大學生獲得快樂的同時,也要警惕它會給大學生德育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并通過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得大學生能自己認識到網絡游戲的危害,并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在良好的網絡游戲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自成.解讀網絡[M].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3
[2] 寇英秀.云夢學刊.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研究[J].2003(04)
[3] 梁麗娟,黃妹,朱喚清.基于網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12)
[4]徐靜.大學生網絡游戲人際交往與現實交往研究[D].蘭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