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繪畫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化越來越凸顯,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了,為了讓孩子不僅學習繪畫的一些技巧,充分地調動幼兒作畫激情,還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個性和內涵,教師們必須對繪畫活動的課程內容進行積極地思考,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讓孩子能有個性的發展。
【關鍵詞】:繪畫個性化;課程內容;設計
案列描述:
在大班段《螞蟻王國》這個主題中,孩子們通過捕捉、飼養、觀察等方法詳細地了解了螞蟻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基于幼兒的已有經驗開展螞蟻搬西瓜的繪畫活動,有的孩子把螞蟻和西瓜畫的一樣大,表示螞蟻長得大,搬西瓜才輕松;有的孩子在一片大大的西瓜下面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螞蟻,說螞蟻雖小,但是只要團結一致肯定能輕而易舉的把西瓜搬回家。還有的孩子把西瓜畫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三三兩兩的螞蟻在辦西瓜,說一群群的好朋友一起搬西瓜。從中發現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個體,在繪畫活動中的想象、創作都基于個體的已有經驗和個性特點。
結合現代幼兒教育的理念,幼兒個性化越來越凸顯出來,越來越被重視。在幼兒繪畫這個領域中,也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化,不可以像以前那樣老師畫什么,孩子也照搬照抄了,現在的我們需要激發孩子創作的積極性,根據自已的已有經驗,結合老師講解的繪畫技巧,自由創作有情節、有意義、有想法的繪畫內容,組合成一幅幼兒有話可講的圖畫。
幼兒繪畫中的個性化,直接影響作品的內涵和深度,為了讓孩子能有個性的繪畫,同時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內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計繪畫活動的課程內容:
一、課程內容要結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在繪畫活動中,結合最近發展區這一理論,付諸于實踐,幼兒繪畫的個性化會更進一步的展現出來。
(一)內容體現多層次
在繪畫活動中,大多以集體教育為主,在一個集體中,孩子的能力、經驗、想象力、創造力、繪畫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應該讓繪畫課程的內容多層次,讓一個集體中能力參差不齊的幼兒都能有所發展。在實踐操作中,我們可以把同一集體中孩子的能力分成幾個檔次,根據這些檔次結合最近發展區原理來設計課程內容。
案例描述:
我們把一個集體中的幼兒分成三個檔次,由低到高(會模仿、會添加背景、會創設情節),結合大班自主生成主題《筍兒尖尖》來談一談內容的多層次。
首先是這個活動目標的定位,希望幼兒在教師引導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知,展開想象畫出竹林中可愛的筍寶寶。其次是在實踐中,這時教師要運用最近發展區原理適當的范畫,把不同表情筍寶寶的繪畫技巧展示給幼兒,然后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想象筍寶寶在什么場景中,大多數說在竹林中,那么教師可以給幼兒看竹林的圖片,感受竹子的姿態,到這里我們的教學已經在第二個檔次了。接著再引導孩子想象:竹林中還會有誰呢,它們在干什么呢?孩子們就會想到其他的動植物了。最后傾聽孩子們的畫。通過傾聽孩子們的語言表述發現:會模仿的孩子畫了一些筍寶寶在竹林中快樂的成長,會添加背景和會創設情景的孩子畫了在竹林中的筍寶寶在花花草草或在其他小動物的陪伴下快樂地成長,在這些畫中,孩子的個性和能力都有所體現。
(二)內容體現多方位
在現在的繪畫教學中,一幅畫的內容不能太單一,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喜好不同,能力不同,有的喜歡花花草草,有的喜歡小動物,有的喜歡景物,所以在引導幼兒繪畫時,除了引導幼兒畫不同姿態或表情的主體物以外,添畫的內容和創設情節的內容要寬廣,給孩子有選擇的余地,希望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自己想要的進行繪畫,從而體現自己的想法和個性。比如在《筍寶寶》中添畫的可以是不同種類的花草,也可以是螞蟻、蚱蜢或老鼠、小兔,還可以是在林間小憩的鳥類朋友等等,這樣孩子的選擇就多了,孩子的個性就展現出來了!
二、課程內容要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有無窮的動力,老師在繪畫活動中首要任務是激
發幼兒的創作興趣,接著是維持創作興趣,讓孩子在興趣中完成創作。
(一)、題材多元化
在一線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地積累經驗,發現幼兒繪畫的內容、題材要多元化。怎么個多元化呢?
1、題材是幼兒熟悉的,剛好發生的。比如:在開展《螞蟻王國》這個主題時,孩子們趴在草地上觀察螞蟻,用食物引誘螞蟻,用器皿捕捉螞蟻,在自然角飼養螞蟻,興趣正是濃郁,經驗也在不斷地積累和形成,這時候讓孩子畫螞蟻搬西瓜真是恰到好處。又比如:在開展火災逃生安全活動時,通過觀看視屏、老師講解示范等方式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火災逃生方法,之后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這也不僅是一種很好的總結方式,也是幼兒活動后心里想法的真情流露。
2、結合生活的題材。孩子在生活中成長,對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總是念念不忘。比如:在主題《如果我想飛》這個主題中,孩子們有的畫火箭、飛機,有的畫風箏、小鳥,有的畫住在云朵上、太空中,還有的畫自己和家人去了一個非常好的地方等等,孩子們在生活經驗的支撐下,產生了很多的想法。
3、題材要易于表現。俗話說“知難而退”,對于難的事物大家都不太喜歡,最好是簡單的,對于孩子來說,具像的東西是比較容易畫的,孩子也喜歡畫,像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景色、活動中的人物等等,只要孩子經過仔細的觀察,這些東西都能在紙上展現出來,而且是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加工后有個性的展現出來。
(二)、呈現方式多元化
有了好的題材還不行,恰當的呈現方式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還能讓繪畫活動事半功倍。
1、多媒體的運用。
現代發達的網絡,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給繪畫活動地開展提供了新的平臺。你在教學時需要什么樣的范畫,上百度一查,大把大把的美圖立馬呈現在眼前;在現場教學時,可以利用手機連接電腦,運用希沃軟件,直觀簡明地演示給孩子們;還可以制作實用的課件,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繪畫。
2、不同繪畫材料的運用。
繪畫材料有很多,最常見的有油畫棒、彩色筆、線描等,這些材料孩子們已經習以為常,其實還有一些有趣的繪畫方式,比如:水墨畫、版畫、水粉畫等等,這些方式孩子們感到比較新奇,喜歡嘗試。還可以利用一些奇特的作畫工具:牙刷、海綿刷、竹刀等,也是相當有創意。
三、課程內容要及時反思、修改再生成
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也是課程完善的必經之路。通過教學反思能夠不斷地、逐漸地提高教師自我的教學監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也能讓課程不斷地完善、完整并優化。所以當自己設計好一課程內容后,選擇一個班嘗試,嘗試之后,自我反思,或團隊聽課指導,把設計中一些不合理的東西進行修改,修改、完善設計后,一定要再次嘗試,面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幼兒,還會出現什么樣的不合適,思考這個不合適是人為因素還是內容設計的問題,如果是設計的問題,那么就需要再次的修改和嘗試。
繪畫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臨摹,不是作品的整齊劃一,不是在像不像的壓力中無奈之作,而是為了讓幼兒在繪畫中凸顯個性化,創作出與眾不同富有個性的繪畫作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的感情,體驗成功和創作的喜悅之情。
參考文獻:
[1] 孔起英.《幼兒園美術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