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戲本身所具備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等主題活動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體現。因此筆者就在日常游戲中注重改善氛圍、利用玩具、現代游戲、民間游戲等為特點的策略體系,并在教學中不斷地加以發(fā)展、完善。通過游戲筆者可以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以及同伴關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重要性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要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健康意味著幼兒身心健康,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康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我們曾忽視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幼兒正處在意識隨意注意、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機能以及個性的形成與迅速發(fā)展的時期。這些高級心理現象是人所特有的,是幼兒今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與學會做人的心理基礎。而這些高級心理現象在學前期恰恰是通過游戲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
一、幼兒的同伴關系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同伴關系指在游戲中幼兒在一起玩和游戲。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往往是一個人玩游戲,到了幼兒園與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謙讓、合作、分享;以及解決游戲過程中的問題和同伴間矛盾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這種不統(tǒng)一來自幼兒家庭環(huán)境、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個別差異,那么游戲就可以幫助幼兒擺脫自我為中心,向社會合作型發(fā)展。
每個游戲的規(guī)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游戲對幼兒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guī)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guī)則,從而形成人際協調的合作關系。例如:游戲“小魚游”它的規(guī)則是,每個幼兒邊念兒歌邊一個一個從“魚網”下鉆過。但是,頑皮的幼兒難以遵守,老師請幼兒講講游戲的規(guī)則,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游戲而只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游戲的規(guī)則有的是明顯的規(guī)則,有的是隱蔽的規(guī)則,幼兒必須按照規(guī)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guī)則協調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guī)則,約束自己。幼兒園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小班的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觀察力弱,因此教師在進行指導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具體一點,語言明確一點。而對于中班大班的幼兒則可以在游戲中提出高一點的要求,相應加大游戲的難度,使其在游戲中能夠得到提高。幼兒在游戲中可以自由發(fā)揮其想象力,充分利用現有的物質材料進行制作自己所需要的玩具。
二、游戲能使幼兒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語言本身是一種概括化的符號,是代表一類事物的象征。幼兒不是簡單的學習語言,而是學習用組合的方式把語言作為思想和行為的工具。游戲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huán)境。游戲中同伴的交流使他們能夠相互表白,逐漸學會表達,豐富詞匯,而游戲中的兒歌更是趣味性強;有節(jié)奏性;朗朗上口,如民間游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用語言表達“炒、炒、炒黃豆,噼嚦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戲“開火車”一個人當火車頭,發(fā)出鳴·········拉著說:“嘿嘿我的火車馬上開”,大家問“開哪里”?領頭的小朋友說:“開北京········。”幼兒唱著兒歌邊動作,使他們心情愉快,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jié)、有道具和材料,它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不斷地面對一些新問題,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
例如:在“卷筒紙芯”的游戲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地調整材料的組合。教師先提供墊板、卷筒紙芯讓幼兒自由地玩。一方面,滿足幼兒自主擺弄和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幼兒感受到卷紙紙芯在地面與斜面上的不同滾動速度。之后,教師要引發(fā)出“造高樓”的游戲,讓幼兒通過多次嘗試,發(fā)現卷筒紙芯的數量與擺放的位置是造好“高樓”的關鍵,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隨著游戲的發(fā)展,教師又增加了高低不一的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卷筒紙芯與大小不一的軟墊板,使材料更加豐富,并包含了許多教育因素。幼兒在寬松和自由的游戲氛圍中已有的認知經驗被激活,不同層次的幼兒在游戲中也能更加主動、積極地探索材料的多種玩法。
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主體性游戲的一個主要內容
教師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包括游戲空間組織,游戲材料的提供,游戲氛圍的形成,把教育氛圍具體化、物質化,是幼兒在教師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更愉快地開展游戲。
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心理環(huán)境即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主的;寬松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大膽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現生活,并積極進行各種嘗試與探索,使他們真正的從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發(fā)展。二是物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玩具和材料,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練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數量與時間,根據各班幼兒的不同特點;適時、適度、適量地投放,就會對幼兒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身心和諧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五、教師與幼兒的交流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從早晨來園開始,晨檢、游戲、進餐、午睡等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在和教師進行密切的交往。在這些交往中,幼兒會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如果教師把幼兒當作有獨立人格的人,愛護他們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這樣幼兒感到老師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例如:游戲“老狼幾點了”有的幼兒不原做“老狼”,他們知道“老狼”是專門吃小動物的。這樣,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說:“你們是看其它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呀!”當他們看見其它的孩子玩得很高興時,自己也想積極參加了,教師的語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語氣鼓動幼兒,讓孩子樹立信心,重新參與游戲。
從古到今只有不愛學習的孩子。但從來沒有不做游戲的孩子,也沒有不喜歡游戲的孩子,孩子們離不開游戲,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fā)展。老師在實施課程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幼兒喜歡、感興趣的事物,真正發(fā)揮游戲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以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與發(fā)展。只要是兒童自主選擇的活動,兒童總是以一種游戲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就連吃飯、睡眠也都富有游戲的韻味
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它不僅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發(fā)展,而且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往讓他們逐漸懂得了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交往,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看自己,意識到自己是和他人的關系,逐漸學會服從人們之間關系的準則,而克服自我為中心,做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
參考文獻:
[1]李季湄 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5
[2]顧春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J].新課程學習,2014,(06).
[3]李季湄 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