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民粹主義是由社會轉型矛盾誘發的蔓延于網絡輿情的一種立場、情感、態度和行為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復雜的影響,既開闊文化視野、促進政治參與、激發了愛國情懷,又曲解正確認知、沖擊科學信念、加劇了極端行為。為了防止民粹主義在高校泛濫,我們應該警惕“民粹主義”思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關鍵詞】:民粹主義;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民粹主義是民粹主義伴隨互聯網技術發展衍化的新形態,其對熱衷在新媒體世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使高校輿情中大學生網絡民粹主義傾向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1],在2014年第23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思想工作領導權?!盵2]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出,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要不斷壯大高校主流思想輿論。[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創新,弘揚和吸納網絡民粹主義的正面價值,抵御和抑制其消極影響,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民粹主義”起源于俄國,是一種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流派,廣義上,“民粹主義”是指一種聲稱普通人或大眾人民的政治。民粹主義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和烏托邦意識,含有“人民至上”的精神內核。
中國化的網絡民粹主義出現并構成當前的主要存在方式,它是以網絡技術發展為先在條件,以網絡媒介為傳播載體,根源于社會轉型的一種“內涵平等、公平、反抗壓迫等帶有正面意義的價值訴求”。
民粹主義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傳統文化與社會轉型因素,從這方面來講,大學生長期受到傳統思想文化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平均主義、民本主義以及墨家思想勞動觀念、平民意識等早已根深于大學生頭腦中,成為大學生民粹主義的文化土壤。網絡作為大學生網絡民粹主義的載體,網絡的特點是該思潮萌芽、發展及壯大的重要因素。網絡平臺的平等性,交流的多樣性,網絡的交互性使得大學生在網絡中“為所欲為”。其次,新媒介為大學生網絡民粹主義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表達平臺的同時,其不負責任的表述與夸張的報道往往帶有濃厚的網絡民粹主義色彩,成為助推大學生網絡民粹主義思潮發展的原因之一。就大學生自身的特點而言,大學生對任何事情都比較好奇、易敏感、易被煽動;有強烈的正義感,憤世嫉俗,成為了大學生網絡民粹主義的“先天條件”。
網絡民粹主義對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也同樣具有兩面性,既有積極的作用,又有消極的影響。
積極地方面來說,網絡民粹主義的獨特性視角開闊了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新時期大學生表現出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和追求新奇等特點,并主動尋求互動平臺滿足友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精神需要。網絡民粹主義恰好迎合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它從多學科視角提出解決現代化社會問題的獨特立場、態度和方法,啟示著大學生自覺開闊思考問題的多向度視野。網絡民粹主義的現實性反映促進了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綜觀網絡民粹主義涌動下的高校輿情,大學生常借助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等平臺對民生、民權相關問題提出建議\"表達意見\"反映訴求,形成了新媒體時代“基于網絡賦權而產生的大學生自主政治觀念表達”[7]的“網絡議政”現象。當代大學生參與網絡建構進而發展為“政策議程”,是大學生參與社會治理的初期表現,有助于加速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網絡民粹主義的民族認同感激發了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大學生從小就開始接受愛國主義和民族認同教育,民族矛盾在無形中激發了他們維護人民主權的情感,以民族利益為核心,于網絡或現實中強烈聲討外侵敵對勢力。
消極影響包括:網絡民粹主義的兩極化思維擾亂了部分大學生的正確認知。認知曲解有二元絕對化、亂貼標簽、情緒推理和過度引申等形式。網絡的中心權威模糊化,促進了“草根”的廣泛參與,并使大眾在自己的麥克風、通訊社中隨意發泄不滿情緒。仇官、仇富心理,使思想較單純的大學生易受其理論價值觀的影響,形成非黑即白的二元慣性認知模式,導致部分學生在思維認知\"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嚴重混亂。網絡民粹主義的反體制傾向沖擊了部分大學生的科學信念。網絡民粹主義反政黨政治傳統、與代議制民主的較量集中反映了其反體制傾向,它通過故意放大體制癥結、官員腐敗等負面信息鼓吹其理論主張并引導學生對反面形勢的認知,使正處于思想觀念全面塑造階段的一些青年大學生,不同程度上存在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的不堅定、對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失去信心以及對黨和政府缺乏信任等現象,削弱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網絡民粹主義的非理性特征加劇了部分大學生的極端行為。網絡具有天然的民粹主義特性,年輕、弱勢化的網民群體常通過群起攻之和網絡惡搞等另類手法表達積怨、宣泄不滿以強化自身偏好,并不斷走向群體極化。一是情緒化的語言暴力,二是偏激性的道德審判,三是盲從性的群體參與,當前部分大學生心理還較脆弱,自制力不甚堅定,在面對民粹壓力時,易改變原先觀點與大多數保持一致,在群體心理暗示下產生無意識的集體行動邏輯,盲目參與群體性事件,可能形成勒龐筆下的“烏合之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2]習近平就高校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12-30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01-20.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姜華.理性看待大學生網絡議政現象[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