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虛無主義是當前影響我國的一種重要的社會思潮,探索其產生的根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歷史虛無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在低潮形勢下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對西方反共勢力企圖“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一種呼應,是傳播平臺失控的結果,是西方社會思潮輸入中國后的反映,近代中國社會傳統與現代的斷裂為歷史虛無主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龔自珍在《古史鉤沉論》中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其國,必先去其史”。一個國家沒有歷史,就失去了自己國家的根與魂;沒有歷史,文明就會中斷,國家和民族就會失去方向。一個不懂歷史的民族就是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一個忘記或歪曲歷史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國家和民族。因此,我們對待歷史要采取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歷史的實際出發,不能片面的看待歷史。在當前的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企圖顛覆或否定主流歷史敘事方式,從而構建一種所謂新的歷史意義,以達到其政治目的。為了能夠有效預防歷史虛無主義,我們需要考察、揭示其根源,從源頭進行治理。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根源
一、它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在低潮形勢下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后,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以后世界上開始興起一股社會主義熱潮,許多國家開始陸續建立社會主義政權。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不斷推進,在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情況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在這一背景下,國際上從不同角度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攻擊、詆毀盛行一時。另一方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全球化迅速發展,顯示了資本力量的強大和西方大國的強勢。整個世界形成了“資”大“社”小、西強東弱的格局。這就為一些人鼓吹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提供了某種借口,使得一些人因為社會主義實踐遇到暫時困難而對社會主義喪失信心,對歐美資本主義充滿向往。一些人開始從現實出發回溯社會主義運動歷史,認為走社會主義道路一開始就是錯的,所以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共產黨的歷史采取了虛無的態度。從這里可以看出,當代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濫同世界社會主義的曲折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踐上的失誤和挫折給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借口。
二、它是對西方反共勢力企圖“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一種呼應
自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否定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為主要內容的和平演變,就成為一種重要策略和思想武器。所謂和平演變政策是指不同主義國家間所采取的一種\"超越遏制戰略\",以促使對方國家制度發生變化的策略,它是一種非暴力的衍生變化過程。其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進行以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為核心的思想滲透;其二,分化瓦解,誘壓兼施,煽動民族情緒,支持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反對派,并且運用經濟手段來誘壓社會主義國家接受西方條件,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
為了讓共產黨的后代對共產黨的歷史淡忘,遏制中國的發展,西方采取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對共產黨的歷史和革命史采用虛無的做法,否定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歷史認識,扭曲共產黨的歷史、社會主義的歷史。他們以學術交往的名義,去影響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家,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高唱贊歌。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重新泛起,正是對這種世界范圍的“告別革命”思潮,西方反共勢力加緊“和平演變”社會主義中國企圖的一種呼應。
三、它是西方社會思潮輸入中國后的反映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大量涌入我國。這些思潮對活躍我國的思想,推進我國的學術發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一般思潮是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屬性,對人們思想具有腐蝕性作用。其中后現代主義思潮對我國思想理論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后現代主義史學思潮是20 世紀 70 年代產生于西方的一種史學思潮。這種思潮否認歷史學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否認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存在,將歷史學與文學相提并論,認為歷史僅僅是一種話語,將客觀存在的歷史視為歷史學家主觀的構建物,史學不可能還原歷史,史學家建構的過去并不是歷史的真實,只是用話語組成的文本。在這種史觀的指導下,一些學者對客觀歷史自然就會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他們往往以主觀臆測代替對客觀歷史的研究,絲毫不顧客觀歷史實際,僅憑自己的主觀意愿隨意論人評史,認為客觀存在的歷史是不可認識的,陷入了歷史不可知論的窠臼。
四、它是傳播平臺失控的結果
隨著中國網民的急劇攀升,微信、微博等網絡交往方式的推廣,網絡傳播的開放性虛擬性特點使得我們的傳播平臺一時失控。網絡空間是西方推進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第一選擇?;ヂ摼W就像沒有“守門人”的大院一樣,進出自由,為歷史虛無主義搖旗吶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美國“網絡外交”格局形成后,網絡更成為顏色革命、中東北非動蕩的重要幕后“推手”,也成為;歷史虛無主義政治思潮的“精神家園”。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泵绹鴮ⅰ盎ヂ摼W自由”作為網絡空間的一項政策來實施后,更是加強在傳播平臺的思想滲透。由于我們的認識不足,管控不力,網絡空間便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樂土。
五、近代中國社會傳統與現代的斷裂
中國近代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出現了劇烈的社會斷裂,為歷史虛無主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使西方的啟蒙思想逐步滲透進中國社會,結果“勢必會以西方作為普遍標準貶低和否定中國本有的價值、知識和歷史”。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以陳獨秀、胡適、錢玄同、魯迅等為代表的新式知識分子,主張引進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的西方文化,改造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斑@種虛無化中國傳統歷史的傾向在一些一流知識分子中以打倒孔家店、廢除漢字、不讀一本中國書等形式獲得贊同”。 在1923 年的“科玄論戰”中,科學派主張“以現代化批判傳統”,力求將中國引向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這些知識分子都迫切想要尋找一條救亡圖存的道路,急切地學習西方,站在西方文化立場審視中國文化,過分夸大西方文化的世界性意義,否定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意義,帶來了文化的混
亂,沒有找到中國文化的出路,反而給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生創造了契機。,“文革”結束后,中國又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問題,急需開辟一條新路。但是,開辟一條怎樣的新路呢?這涉及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等問題。因此,有人就以毛澤東晚年犯的錯誤為借口,通過極力貶損、攻擊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來開辟一條完全不同于毛澤東時代的“新路”,完全離開社會主義的“新路”,這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復燃創造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姜迎春.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成因、表現及其危害[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4(5):38-42.
[2]王斌,張志初.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本質、根源及應對[J].湖湘論壇,2017(2):114-118.
[3]林峰.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源、困境、工具及克服[J].學術探索,2016(11).
[4]白翠紅.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基礎、實踐根源與價值旨歸[J].惠州學院學報,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