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現有古代彩塑近一萬三千尊,大部分為佛教、道教塑像。其中晚唐、五代到明清遺存為全國之最,大多造型生動,藝術精美,在我國彩塑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當今文物保護工作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科學合理的使用三維掃描成像技術為山西古代彩塑保護服務。文章以山西他太符觀館藏彩塑與福勝寺彌陀殿明代彩塑為例,細述山西彩塑保護修復中的三維掃描技術應用,并進一步論證三維掃描技術在古代彩塑保護修復應用的不足及展望。
【關鍵詞】:古代彩塑保護;三維激光掃描;虛擬修復
1.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是在地面利用激光掃描裝置自動、系統、快速獲取對象表面三維坐標的測量技術,相對于傳統的皮尺加水準、實測法、近景攝影測量法等文化遺產測繪方式,有如下優勢:非接觸式、無損;數據全面、生動;精度高;速度快;直觀性及現勢性強[1]。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是實現古代塑像三維信息留取的重要手段,對于實現文物修復、病害信息調查等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1)實現現狀的真實、完整記錄。
(2)輔助進行保存狀況的全面調查與評估。
通過三維掃描獲取的高精度點云數據,可以建立不規則曲面格網(TIN)或進一步生成規則格網(Grid)立體模型,最終可生成具有實際尺寸和空間坐標的數字正射影像圖,可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其進行病害調查、數據分析等定量調查與全面評估。
(3)為將來可能進行的修復工作提供依據
通過三維激光掃描獲取的高精度點云數據,可利用三維軟件進行掃描數據后處理工作,根據項目實際內容制作相應的正射影像圖、線劃圖、等值線等相關圖件,為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2]。
2.實例闡述三維激光掃描在彩塑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2.1三維激光掃描相關設備
采用ROMER絕對臂三維激光掃描儀進行高精度掃描,掃描間距0.1mm,設備參數:重量:4.68Kg,尺寸:115 x 100 x 80 mm ,空間分辨率:0.0137mm,精度:0.024mm, 2 sigma,景深:110mm,工作距離:100mm,工作范圍空間直徑:2400mm, 工作環境溫度:0 °C至50 °C,儲存溫度:-30? -70? C, 環境濕度:95%(非冷凝),輸出格式:.dae、.obj、.ma、.ply、.stl、.txt、.wrl、.x3d、.x3dz、.zpr。
2.2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建模及應用實例
以掃描后的點云為基礎,制作高清數字三維模型,點云經過細節處理,能夠真實的反應泥塑胎體的造型風格與線條刻畫細節,可以準確分析泥塑的制作工藝及藝術風格。
數字模型生成的真實尺寸數字正射影像圖,可以快速采集彩塑文物的幾何量化信息,包括長、寬、高、表面積、體積等。這就避免了在文物本體進行的測量工作,減少接觸文物,保證文物安全。
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得到高清數字三維模型之后,可以在三維模型上繪制制病害圖,繪制結果更加精準,可以精準的算出病害面積及病害面積與彩塑總表面積的比值[3]。
2.3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虛擬修復應用實例
明代太符觀館藏殘損星宿像頭部和軀干部是斷裂為兩部分,本次修復擬對以上兩部分進行拼對修復,但是由于歷史檔案資料的缺乏,我們對斷裂成因,斷裂前的狀態都不清楚,是否能夠按照原狀進行拼對是修復中的最大問題[4]。
我們首先對兩個斷面進行三維掃描,并建立模型。之后選擇以彩塑木質主骨架斷面為拼接基點,將兩個斷面模型進行模擬拼對。其次我們將拼接好的模型建立模擬接觸關系圖(圖1),可見中央的木質骨架部分連接關系完整,從而證明以木質骨架為連接點是正確的。根據連接關系圖對數字模型進行模擬拼對,得到的最理想的拼對效果(圖2)。
3.三維激光掃描在文物保護修復應用中的問題與展望
就目前而言,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建筑領域已相對比較成熟,但在文物保護領域還比較少,僅在大型石窟及古建筑保護領域有所涉及。相對傳統的保護手段,三維激光掃描儀設備比較昂貴,不可能在文保設計單位配置,需要使用時,只能雇傭專業公司,且費用較高,就目前的文物保護經費來看,普及難度大。
在利用三維激光掃描進行文物虛擬修復的時候,操作人員除了具備掌握三維掃描相關技術,還需要掌握與文物保護修復相關的技術,這就要求了虛擬修復人員較高的綜合素質,但就目前而言,這樣的人員培養還難以大面積展開。
三維激光掃描在文物修復領域的應用尚處起步階段,相關的應用大多借鑒或使用建筑領域軟件完成。軟件的相關數據庫的缺失直接導致軟件在運行中出現偏差,影響使用效果。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及其在國內的應用現狀[J]. 馬曉泉. 科技信息. 2012(29)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巖土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 吳育華,王金華,侯妙樂,張玉敏.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1(04)
敦煌壁畫虛擬復原及演變模擬模型研究[J]. 華忠,魯東明,潘云鶴.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2002(02)
安岳石窟經目塔5.12汶川大地震后搶救性修繕——兼論三維激光掃描、計算機模擬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運用[J]. 張榮,李貞娥,徐世超.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