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備受政府部門的重視,成為扶貧的有效途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政府容易忽視社區居民的訴求,難以把社區居民納入到鄉村旅游發展體系中,導致“旅游飛地”現象的產生。因此,本文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作用機制出發,借鑒一些成熟的經驗,指出貧困社區的貧困居民是鄉村旅游扶貧精準扶貧的主體,引入社區居民參與鄉村旅游的影響因素,構建出社區參與鄉村旅游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社區參與鄉村旅游扶貧精準識別機制以及利益相關者機制。其中,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旅游扶貧小組、社區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第三方力量以及社區貧困居民。
【關鍵詞】:鄉村旅游;社區參與;精準扶貧;機制
一直以來,貧困問題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反貧困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相對較多的貧困人口,截至2016年底,我國貧困人口從2010年的16566萬人減少至4335萬人,其中通過旅游實現脫貧的人口達到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大面積減少,區域性貧困得到有效解決。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在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工程,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鄉村旅游作為一種無污染、綠色的朝陽產業,實施代價小,減貧效果好,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
一、研究綜述
關于旅游扶貧的相關問題國內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熊家珍指出,我國旅游扶貧的研究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研究內容包括旅游扶貧的理論研究、特定地區的旅游扶貧、績效研究、模式研究以及旅游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等方面[1]。近年來,國家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國內旅游研究者對于社區參與旅游的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為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朱華、董婷以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吉娜憲寨為例,提出政府主導下社區全面參與的旅游開發模式是民族地區定居點建設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2]。張春美等通過對我國扶貧開發歷程和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相關理論的梳理與介紹,探討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運行機制、現實困境以及破解路徑[3]。田宏等采用、實地調查、訪談等方式調查研究石家莊周邊鄉村社區居民參與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的態度及方式等問題,為剖析鄉村旅游扶貧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的提奠定了基礎[4]。
從目前的文獻資料來看,只有少部分學者對鄉村精準旅游扶貧進行深入研究,且現有研究大都傾向于地區層面的研究,鮮有研究涉及社區參與層面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因此本文立足于社區貧困人口參與受益的微觀層面,著重研究如何提高旅游扶貧機制的精準化、切實化,如何有效提升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策略的實施成效。在先前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構建了社區參與鄉村旅游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社區貧困人口識別機制以及社區參與旅游扶貧利益相關者作用機制,針對社區參與鄉村旅游影響因素,提出完善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相關策略,旨在能夠有效推進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進程。
二、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機制構建
(一)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識別機制
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首先應將社區居民進行區分,將其區分為貧困和非貧困人口,社區的貧困人口是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重點幫扶對象,應當優先保障貧困社區的貧困居民能夠在鄉村旅游中獲得經濟收益。其次,還要對貧困居民進行有效識別,對那些愿意參與且具有參與能力的貧困居民給予相應的扶持,使其鄉村旅游發展的受益主體,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二)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利益相關者作用機制
孫九霞(2009)指出,社區參與旅游開發涉及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各級政府與旅游相關部門、旅游企業、第三方力量、社區主體,根據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構建了社區參與旅游開發的有效模式[5]。本文參考其模式,在其模型基礎上引入社區貧困居民以及旅游扶貧小組等新利益相關者,構建了社區參與旅游扶貧利益相關者作用機制(如圖所示)。在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利益相關者作用機制中,每一方利益相關者在技術、資源、制度和資金支持背景下相互合作、相互制約。處理好各利益相關者關系,使其達到一個利益均衡點,能夠實現各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良性循環,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目標。
三、結論與討論
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要實現精準識別,切實保障貧困居民的經濟利益和發展經濟機會。就必須要重視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社區貧困居民、社區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第三方組織以及旅游扶貧小組等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維護好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均衡,有效推動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發展。
本研究主要探討了社區參與鄉村旅游進準扶貧的相關機制,盡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首先,在構建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相關機制模型時缺乏對各影響因素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定量研究。其次,本研究缺少典型案例地的實證分析,因此研究結果在實際指導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時,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最后,社區參與鄉村旅游進準扶貧的相關機制中,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和利益相關者,論文有待進一步深入。后續研究將會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典型地區開展實證研究,以構建出更為合理、科學的作用機制模型。
參考文獻:
[1]熊家珍,蘇祖勤.1996-2016年我國旅游扶貧問題研究述評[J].安徽農業科學,2016(18):225-228.
[2]朱華,董婷.政府主導下社區參與的民族村寨旅游開發模式——以北川縣擂鼓鎮吉娜羌寨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87-91.
[3]張春美,黃紅娣,曾一.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運行機制、現實困境與破解路徑[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6(06):625-631.
[4]田宏,張建春,張朝環.石家莊鄉村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扶貧開發的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09):189-190+199.
[5]孫九霞.旅游人類學的社區旅游與社區參與[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