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業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卻擁有獨特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民族地區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四川省阿壩州憑借其獨特的旅游資源以及厚重的人文底蘊成為了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的佼佼者。本文在深入分析阿壩州旅游發展的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發展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阿壩州;旅游;發展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國家綜合實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根據“十三五”規劃,旅游業首次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層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阿壩州旅游經濟發展優勢分析
(一)阿壩州區位優勢概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阿壩州)位于四川省西北,地處長江、黃河上游、青藏高原東南緣,北與青海省、甘肅省相鄰,東南西與成都、綿陽、雅安等幾市相鄰,是四川少數民族自治區中距成都最近的一個州,區位優勢較好。阿壩州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州內岷江干流和大渡河縱貫全州,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名、特、優、稀水果和反季節蔬菜良好的種植區,同時這里也設立了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多樣。
(二)阿壩州旅游資源優勢
1、革命紅色旅游勝地
紅軍長征曾在阿壩州內停留長達16個月之久,在阿壩州歷經了長征中最辛苦的時期,全州13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認定為革命老區縣,是紅色旅游基地,形成了松潘紅軍碑園、若爾蓋巴西會議會址等為代表的“雪山草地”紅色旅游景區。
2、生態資源得天獨厚
我國5處自然遺產中,九寨溝、黃龍、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大熊貓棲息地就占了其中三處。目前,全州旅游景區多不勝數,共有3個5A級景區,11個4A級景區。其中九寨溝、黃龍、汶川特別旅游區3個5A級景區早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聞名景區。近年來以四姑娘山、達古冰山、卓克基嘉絨藏族文化旅游區帶頭的等11個4A級景區旅游發展蒸蒸日上。阿壩州還有米亞羅、九鼎山、牟尼溝、神仙池、卡龍溝、花湖等眾多的自然生態旅游景區。大熊貓7個自然保護區中,阿壩州就有三個,其中臥龍養殖地更是聞名世界。阿壩州被世界旅游專家稱為全世界生態旅游的最佳目的地。紅色底蘊與生態資源相結合,深化阿壩州旅游資源,使其充滿人文韻味。
(三)旅游經濟發展的政策優勢
近年來,阿壩州憑借著西部大開發以及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幫扶政策,實現了旅游發展的新契機。一是“藏區特殊政策保障”。由于藏區的特殊性,在旅游發展中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不足。近年來阿壩州依托國家、四川省對藏區特殊的旅游政策支持和資金傾斜,實現了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二是對口支援提供經濟保障。自地震之后,實施對口支援政策,響應國家政策使各縣得到相應城市的援助,給阿壩州的旅游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阿壩州旅游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交通可達性較差,基礎設施落后
一是交通方式單一,可達性較差,往返時間長,影響客流量。州內大多高速公路與鐵路都處于在建狀態,還未落成。目前州內已投入使用中的機場只有紅原機場,九黃機場還處于在建狀態。二是阻礙力大,游客進入量有限;鑒于阿壩州的特殊地形,多以盤山公路為主,公路路程較長且路況較差,路況總是受天氣影響,山體滑坡以及夏季泥石流的高爆發導致交通經常中斷。8.18九寨溝地震之后,該區域旅游受限較大。
(二)旅游亮點單一,缺乏特色
阿壩州目前仍采取較為傳統的旅游觀光模式,形式較為單一。而阿壩州主要以景色和民族文化聞名,游客如果這是單純的欣賞景色,印象絕對不會深刻。游覽項目也非常平庸,加之目前其他景區競爭,大大削弱了阿壩州景區的吸引力。除了鍋莊等民族特色項目,游客可以參與其中,大部分游覽項目游客只是作為參觀者。但民族文化作為一門藝術,游客如果不能參與其中,是無法產生民族感情認同。
(三)旅游景區生態脆弱
阿壩州主要以農牧業為主,畜牧業是藏區的主要收入來源,對環境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破壞。加之旅游開發,個別景區沒有考慮到環境保護,只注重眼前利益,亂砍亂伐,造成景區環境惡化。除了景區本身的環境破壞,游客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游客過度消耗旅游資源,造成生態環境一定程度上的破壞和污染。
(四)容量有限,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阿壩州各個景區游客容納量有限,但是慕名前來的游客遠超出承載量。以九寨溝為例,雖然規定了游客進入量,但是一到旺季,游客數量完全超出承載能力。不僅是九寨溝,阿壩州很多景區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同樣由于游客數量大量涌入,超過了景區接待能力,一來景區服務人員力不從心,二來游客服務滿意度有所下降。
三、阿壩州旅游發展對策
(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完善通往景區交通干線建成,保證旅途便捷迅速。對于鐵路而言:加快成蘭鐵路建設,提升鐵路配套設施服務。對于航空而言:首先增加九黃,紅原機場直達城市航線,提高機場服務能力。完善景區配套設施,適度增加景區休息場所,給游客創造獨特而又舒適的旅游環境。休息場所并不一定按部就班的放幾張凳子,可以獨出心裁融入景區特色,使人耳目一新。
(二)加強宣傳,樹立旅游品牌形象
結合阿壩州的民族特色文化宣傳阿壩州獨有的“民族旅游經濟模式”。加大宣傳力度,迎合時代發展潮流,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內容并不只限于當地景色,可以通過游客攻略以第三方角度親自展示,加強印象;通過舉辦民族舞蹈歌唱大賽宣傳民族魅力。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增強環保意識
政府加強監管,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景區管理的每一處,景區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景區開發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將開發和保護融為一體。加強景區管理條例,嚴禁亂砍亂伐,亂扔垃圾等行為。
(四)豐富產品,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豐富旅游項目,融入地方特色。借助特產如羌繡唐卡等,政府可以開設相關的旅游點讓游客在欣賞之后可以自己親手制作或者親臨現場觀摩。提高景區人員服務意識,使游客真正感受到賓至如歸。游客量大的景區做好接待工作,像九寨溝可以盡量增加觀光車,酒店數量,使其與游客數量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