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世界旅游產業得到了快速穩定發展,旅游業增長勢頭強勁。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都努力發展旅游業,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本國和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旅游產業對本地區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球各國的重視。研究其他行業競爭力的國內外學者開始轉向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而區域旅游業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主要對國內外學者對于產業競爭力和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兩方面所做的研究進行了回顧,對未來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旅游產業;產業競爭力;旅游產業競爭力
旅游產業作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在世界經濟或區域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旅游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各國綜合實力的較量由原來的“硬實力”逐漸向“軟實力”傾斜,而旅游業日益成為各國提升各自“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旅游產業擁有關聯性強,帶動就業多等優勢特點,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逐漸把旅游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甚至將其作為眾多產業當中的支柱產業或是主導產業,旅游業對一國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優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行業研究中,一個行業一般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從旅游產業的各種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總體來說,我國學者相對于國外學者來說這方面研究比較滯后,但和國外學者一樣,在眾多旅游產業的各個方面都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
一、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國外研究現狀
在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各個方面,國外眾多知名學者都做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在旅游產業的涵義、提升因素等方面并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哈特森(Haterserr)認為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強弱主要體現在旅游產業中旅游企業的營利和和獲利能力方面,旅游企業通過資產的有效運用,提高其旅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從而提高旅游產業競爭力,并認為時間和這種讓旅游產業保持長期市場占有率的能力之間存在很強的正相關性。德威爾(Dwye)將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深化,除了考慮傳統的影響因素之外,德威爾將其他兩個重要的要素(匯率和價格)引入到了研究中。Salahetal認為旅游產業競爭力主要受宏觀和微觀這兩方面的影響,其中,宏觀因素主要包括四方面,而微觀因素也包括四個因素,分別為比較優勢、產業結構、需求導向和應對環境 。學者Quetal等在在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測量和比較研究方面做了較深入的研究,使用方差分析法做了實證分析,將香港和新加波進行了比較研究。學者Dwyeretal通過國際19個的相關旅游資料,以構造的澳大利亞的服務價格指數和旅游產品為參照進行了比較研究。
二、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主要從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了分析模型研究、評價研究和案例研究。國內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研究相對于國外研究來說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評價研究方面,在城市區域和國家區域旅游競爭力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分析模型和評價體系,省域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相對較少,對研究省域旅游產業競爭力提供了指導意義。
國內學者研究旅游產業競爭力時間上比較滯后,起步較晚,國內學者萬緒才走到了前面,他提出的關于旅游競爭力的綜合評價分析模型,該模型認為社會經濟條件、旅游資源要素稟賦和除兩者之外的其他影響因素共同決定一個區域的旅游產業競爭力強弱,三方面指標下面又具體分為眾多指標,但該模型對旅游產業競爭力定量分析提供了引導,但模型包括的因素不夠全面,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關系也不夠清楚 。郭舒等從社會福利和旅游發展的目的出發,認為由六個要素的聯動作用決定區域旅游行業競爭力強弱,使國內學者對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進一步深化。學者王兆峰(2009)將經營組織競爭力、旅游要素競爭力和產業環境競爭力三個方面作為分析模型的3個一級指標構建競爭力模型,該模型以相關的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理論為基礎。李蕾蕾、屈海林、聶獻忠研究認為兩個重要因素:旅游目的地聲譽和旅游目的地營銷,對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強弱有重大影響,張欣(2016)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也夠建了自己的評價模型,在模型中將容易被研究者忽略的城市知名度指標引入其中,完善了城市競爭力評價模型。在省域旅游產業競爭力方面,學者馮茂娥運用基礎、環境和核心競爭力三項競爭力構建了評價模型,將陜西省與其他省進行了比較,在此基礎上對陜西省旅游競爭力進行了深入分析。王惠玲和溫艷玲提出了具有一般性特征的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模型,從旅游產業內、外部因素及可持續發展三方面闡述了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
參考文獻:
[1]萬緒才,李剛,張安.區域旅游業國際競爭力定量評價理論與實踐研究—江蘇省各地市實例分析[J].經濟地理,2001(3):355-358.
[2]李蕾蕾.旅游點形象設計初探[J].旅游學刊,1995 (3): 29-31.
[3]張陸,夏文匯,徐剛.旅游區域竟爭力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2(9):113~117.
[4]張欣.旅游產業區域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青島大學,2002.
[5]馮茂娥.陜西省旅游業國際競爭力測評與提升戰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3.
[6]汪德根,陳田.基于競爭力評價的區域旅游產業發展差異——以中國東部沿海三大旅游圈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1,30(2):249-256.
[7]劉名儉,唐靜.旅游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動力機制研究[J].經濟管理,2010(12).
[8]王慧玲,溫艷玲.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經濟縱橫,2012,(12).
[9]D.Hartserre A. Lesson in managerial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ase of foxwoods Casino resort[J].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1):23-32.
[10] Dwyer L,Forsyth THP,Rao P. The price competitive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a comparison of 19 destinat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1)
[11]SALAH S H. Determinants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0,38(2):239-245.
[12]Ritchie J.R. Brent, Crouch G. I.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A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 [J].Tourism Management,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