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博物館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宣傳教育工作已成為博物館的中心職能之一。博物館的建設發展需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的要求,切實做好博物館的宣教工作,至關重要。也是博物館宣教工作者需要探索和回答的問題。要使博物館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真正成為傳播知識、傳播教育、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使人民群眾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權益。
【關鍵詞】:博物館;宣傳教育;以人為本;實踐經驗
當今社會,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大眾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博物館正在向多樣化、社會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博物館事業面臨著諸多挑戰,若要更好地在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博物館宣教工作是體現職能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更是檢驗博物館建設發展水平的試金石。
一、博物館宣教工作的重要性
從世界博物館發展的歷史來看,它的社會功能初始主要是收藏和研究,而教育是它后來派生出來的功能。從1905年開始,我國就把博物館性質定為“社會教育機構,政治、學術參考的重要部門,學術教育的有力助手”。宣傳教育已成為博物館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沒有宣教,研究、收藏意義的價值就得不到最終實現,它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靈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發達國家的博物館界基于對自身歷程和現狀的反思,得出應將宣教列為博物館的一項基本的和核心的使命。在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宣傳教育在博物館生存和發展中的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盡快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朝著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博物館教育“以人為本”的理論,切實使之成為大眾人群文化欣賞、知識交流的有效平臺。
二、博物館宣教工作創新的必然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進入了知識經濟和信息產業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文化事業包括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帶來深刻地影響。時代要求博物館的宣教工作必須拓寬其職能。博物館的宣教工作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實現博物館的宣教工作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充分發揮自身做好宣教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以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為例,綜合日常參觀數據,觀眾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未成年人、低收入群體、殘疾人、城鎮居民、老人和兒童的參觀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年均占總參觀人數的40%。這表明,博物館服務社會的公益性質在更大范圍內得到了體現。同時,博物館的管理、服務、展覽展示水平、宣教質量也正在經受著考驗。尤其是給博物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宣傳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博物館必須創新宣教模式,強化宣教意識,提升宣教質量和水平,拓展宣教模式和手段,使博物館宣傳教育的潛力和活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掘和發揮。
三、博物館宣教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博物館更多地關注觀眾的參觀需要和參觀質量,更加注重人的感覺和需求,從而宣教手段和模式更加多元化,正在朝著“以人為本”的管理和教育理念靠近、轉變。近年來自助游持續升溫,游客增加,管理和教育難度加大,很多博物館在工作中提倡人性化管理,強化服務意識,拓寬宣教方式和渠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館方主動設置行李寄存處、服務咨詢處,免費為觀眾服務;增加講解員和講解導覽,幫助觀眾理解展覽內容;印制簡潔精美的導覽冊頁,供觀眾免費取閱。同時改造衛生設施;為殘障人士免費提供輪椅;開辟休息區;引導觀眾文明參觀等。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彰顯了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場所的服務功能,也體現了博物館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避免出現因專業知識不精而無法滿足觀者需求的尷尬局面;也可通過觀眾感興趣的提問或者專業性的討論,自然而然地把演講式的講解轉換成交流式的講解,這樣講解就不會流于形式,難以深入了。傳統的人工講解,是博物館宣教工作的重要力量,從內容和形式上完善講解服務功能,是博物館充分發揮傳承文明、教育公眾的重要途徑。
1、吸納志愿者等各種社會力量。
因為資金等各種方面原因的限制,原有的講解以及服務人員隊伍在數量上仍然難以滿足參觀人數的要求,這樣就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來擴充服務人員隊伍。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以及2014年青島世園會的成功舉辦經驗啟發我們,志愿者隊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但是博物館工作畢竟是專業要求強,文化底蘊要求較高的工作,所以在志愿者招募中,優先以具備相關宣教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比如中文,歷史,播音主持等專業的學生進行選拔,并對選拔的人員進行業務強化,培訓合格后再上崗。博物館還可同有關院校進行合作,開設大學生實習基地,建立與高?;ペA的長效機制,從而長期有效的來解決這一問題。
2、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使展覽形勢多樣化,充分與觀眾互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將語音導覽、多媒體等充分而便利地引進博物館參觀中是博物館發展的必然前景,這樣不僅使散客觀眾有針對性地深入了解博物館,也有利于文物安全和展廳內的疏導工作。隨著群眾對新事物、新科技、新形勢的接受程度不斷加快,原來的輔助性設施會不斷提高其作用,真真正正的成為展覽的主要力量。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的引用,可以改變過去單一的灌輸式的宣教方式,從而實現趣味式、主動式的宣講,加強其視聽享受,使人流連忘返。
3、加強安保工作與安保隊伍建設。
隨著博物館人流的日益增加,安全保衛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以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為例,監獄實景展中裸露的一些展品、模型、圖版等,難免在展覽中有縮耗損,就此場館增加了防護設施和提醒標識;針對展區內,狹窄、不易通行的參觀線路,如旋轉塔樓樓梯,地下水牢出入口等均做了警示提示;在人流密集時段增加安保巡查人員,進行合理疏導指引,確保參觀線路通暢和人員安全。
總之,博物館宣教工作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宣教職能要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在博物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必然會面臨諸多壓力和挑戰,同時也有許多新的機遇,使博物館宣教工作不斷創新發展。只有搞清了觀眾的社會需求并有的放矢地進行應對,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使博物館真正融入現代社會生活,這是博物館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