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個人信息安全帶來了挑戰,批量處理和傳遞信息越來越容易?;ヂ摼W時代的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社交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法律有效途徑切實保障個人權益,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是本文要探討的要點。
【關鍵詞】:個人信息;立法;民法
個人信息不僅是指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個人信息,而且還包括其他所有能夠用以識別個人的一切數據信息,這些信息都可以被個人視為無需揭露于他人而且禁止他人非法侵害的信息。從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信息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包含個人獨立于他人的個體信息,人身方面如姓名、年齡、健康狀況……財產方面如財產狀況、收入情況……以及其他信息如宗教信仰,職業,受教育情況,住址等等方面能夠準確識別出個人的一切數據信息都屬于個人信息的范疇。(二)個人信息的主體是自然人自己,因為個人信息是附屬于自身的生物信息或社會信息,其存在載體是個人人身。正因如此,個人具有決定是否披露個人信息的權利。
一、當前網絡環境下的個人信息現狀
(一)網絡環境下的個人信息來源
1、政府部門及公益事業部門,由于政府及公益事業部門依法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所以在過程中會搜集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每位公民,從出生到上學、結婚、生病、去世……各個政府部門的各具體單位都有記錄檔案。在不平等的行政關系下,當政府要求公民提供個人信息時,個人一般是無權拒絕的。例如身份證的辦理,當公安局收集公民關于姓名、性別、婚姻關系、住址等信息的時候,個人一般必須提交的。借助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管理便利性,政府收集的個人信息已經越來越多存入計算機進行保存和管理。由于某些政府工作人員對個人信息的重視和保護觀點淡薄,會導致黑客竊取以及工作人員監守自盜的現象產生,造成個人信息大量外泄。
2、金融機構、酒店、房地產商和房屋中介、通訊公司、網站用戶注冊、快遞企業等類似需要收集個人信息的服務機構,用戶在網上辦理各類服務性質手續的時候,不可避免要填寫提交個人信息,由于這些屬于服務行業的規定,相對方沒有選擇的自由,在情愿或不情愿的情況下都必須提交,故服務機構獲得大量不特定人群的個人信息。有新聞媒體曾做過報道,只要在搜索網站打出“購買個人信息”幾個字,便會出現非常驚人的很多類似出售廣告,十萬條個人信息售價是幾百至幾千元,將個人信息作為商品進行交易,實在令人乍舌。
3、“人肉搜索”,也是最近在網絡上頻繁出現的詞匯,之所以用“人肉”命名,是因為它與百度、Google等利用機器搜索技術不同,它更多的利用人工參與來獲取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具體過程就是一人提問,然后互聯網各方回應,通過網絡社區集合廣大網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與隱私,并把這些細節曝光。早期有2006年的“女子虐貓事件”、香港的“艷照門事件”……由于人肉搜索處于法律的真空地帶,對其性質也有旗幟鮮明的相反支持者,有的網友認為由于很多事件缺乏監督,缺乏管理,人肉搜索代表了正義和制裁;也有的專家認為,人肉搜索很大程序侵犯了個人隱私權,將被搜索者的所有個人信息在網絡世界里暴露無遺。
二、如何通過法律途徑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
首先,在我國,整體上對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不完備,沒有一部獨立的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法,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較零散、缺乏整體性、系統性,我國《憲法》第40條規定我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第十八條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絡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制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它侵犯網絡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第九條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對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和互聯網電子郵件地址,負有保密的義務;《統計法》第十四條屬于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泄露……保護個人信息的條文散見于各個法律之中,不成體系,而且未形成法律,只是部門規章或者地方法規,難以形成全國范圍的強制性規定,只能在一個時段某個小范圍有所作用。
其次,有必要討論立法的目的性,或者立法的價值,論證我國創建《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當代的一些法學家主張,對立法主要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價值、結構和實效(或功能),立法應該首先是觀察,將社會上某些現象或者行為(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共性提煉出來,能普遍反映民意后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具有強制力的唯一行為標準。第二立法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價值,在哲學范疇,“所謂價值,就是客體與主體需要之間的一種特定(肯定與否定)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律是一定經濟關系的體現,而“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 在有的西方學者看來,“公平”一詞常被用來解釋正義,但是與正義一詞的一般意義最為切近的詞是“應得的賞罰”, 立法價值當然還包括其他內容
我國盡快建立《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法》就非常有必要性,互聯網不是法律邊緣的地帶,各類防不勝防的公民信息泄露事件,不僅侵犯了網民們正當的權利,也干擾著公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到個人財產保障和生命安全。為公民信息安全撐起一把法律“保護傘”,不僅勢在必行,更是刻不容緩。而要杜絕這類現象的產生,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無疑是最好的武器,因為任何行為都應該在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下進行?!皞€人信息是個人權益的組成部分,是個人的基本身份,也是個人資產?!蔽ㄓ斜M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個人,行業,乃至社會,才會得到切實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