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綜述了國內圖書評價的研究現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構建科學的圖書評價體系,為管理人員以及圖書出版人員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參照。
【關鍵詞】:圖書出版;圖書評價;文獻計量學
當前,在品類以及總量上,國內的出版圖書均位居全球首位,這意味著,我國已切實成為出版大國。雖然國內出版業已初具規模,但總體實力上,仍有待提升,我國同海外出版強國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在此形勢下,為了提升國內出版圖書的整體品質,推動國內圖書出版業進一步發展,構建完善的圖書評價體系的關鍵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1圖書評價研究的關鍵意義
按照特定標準,采用一定方法,分析圖書文獻的品質、使用特點、發展規律等,并進行評價,即為圖書評價,它能夠揭示圖書文獻的內在客觀規律,進而將其社會效用以及科學價值最大化。
2國內圖書評價現狀及其局限性
因圖書的固有特性所致,雖然國內期刊評價體系已較為成熟,但國內圖書評價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其核心方法仍處于傳統定性研究的初級狀態。整體看來,國內圖書評價研究具有以下表現形式:
2.1圖書評獎活動
在國內圖書評價中,圖書評獎活動是核心構成。縱觀國內歷屆評獎活動,按照獎項級別、所涵蓋的學科范圍,可分為地方性、全國性獎項;專業獎與綜合獎。
常況下,新聞出版管理部門開展的圖書評獎活動主要是以促進國內圖書出版事業的發展為活動目的的。但分析歷屆圖書出版總量中各國獲獎圖書的占比情況,不難得知該活動遠遠無法滿足圖書整體評價的需求。
2.2圖書評論
按照《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評論,簡稱作書評,它作為社會評論活動的一種,是對圖書的內容、形式進行評論,并研究其閱讀價值,它體現了讀者對于一本書的質量的主觀看法與價值判斷。作為目前國內圖書評價的一種重要形式,圖書評論有助于提升圖書質量,引導閱讀,開展圖書宣傳與促銷活動。
2.3文獻計量評價方法
文獻計量統計研究表明,文獻的大部分特征都具有規律性,在使用特征方面,使用頻次較高的文獻占比極小,而大部分文獻,使用頻次極低,為此,我們可選出少量被大量使用的核心文獻,采用文獻計量統計法對文獻做出評價。
2.3.1單指標評價方法
(一)發行量法
發行量法主要是對各式圖書的發行數據進行統計,通過評價以反映各式圖書的用戶需求、市場表現,進而幫助出版業界人士了解出版界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幫助讀者以各式圖書排行榜的形式,更好地篩選閱讀資源。按照統計數據來源,可將圖書排行榜分為三類,即實體書店、網絡書店以及綜合性來源圖書排行榜。
(二)閱讀量法
作為判斷圖書質量的一種關鍵指標,目前,圖書的閱讀量被普及應用于圖書館的藏書評價中。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普及應用、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人們也愈發重視對于藏書效能的評價,其中,圖書閱讀量作為核心指標之一,主要是通過借閱量進行統計、評估的。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其統計方式也融入了新內容,如點擊量、下載量等。
(三)引文分析法
作為一種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法是通過對各式數學以及統計方法的對比與總結,它將引文作為切入點,分析了各式圖書文獻的引證以及被引證現象,從而揭示其內在規律以及數量特征。作為一種評價方法,引文分析法被普及應用于期刊評價研究中,現已發展成熟,如今,人們也在嘗試將該方法應用于圖書評價領域。
2.3.2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文圖書評價研究”項目
由北京大學圖書館主持的“中文圖書評價研究”項目,綜合采用了定量評價方法以及專家定性評審方法,它按照不同學科,對我國自解放以來至2004年期間出版的120多萬種中文圖書進行了綜合評價研究,最終從中選出7萬多種學科核心圖書。該項目汲取了期刊評價研究的經驗,將六個有著良好核心交流的統計源指標作為評價指標,并按照模糊數學理論,構建了綜合評價數學模式,采用了較為簡單的方法。
綜合以上,不難得知,就國內圖書評價研究現狀而論,我國已打破了以定性為主的傳統評價模式,而向定量評價研究過度,將客觀數據作為參照標準。但不論在數據分析、統計方法還是在來源選擇層面上,此類研究都顯得較為粗糙,不具備系統化的理論總結,在研究的深度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
3建立科學圖書評價體系的一些建議
3.1構建規范的圖書書目數據庫
當前,在國內每年出版的數十萬種圖書中,新書就在十萬以上。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出版的近450萬種圖書中,新書在270萬種左右。隨著圖書數量的激增,也進一步加大了圖書的管理與評價難度。圖書評價,就是以構建規范的圖書書目數據庫為前提的,它能夠幫助讀者明確評價對象,按照書名、分類、ISBN號、作者、出版年等信息,進行有效檢索、查詢。
3.2構建精準、真實的統計數據來源庫
所有評價都是以精準客觀的統計數據為基礎的,為此,借助于第三方機構,構建各式指標統計數據庫并加以完善,是進行圖書評價的前提條件。譬如,“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數據庫,不但具有真實可靠的數據來源,并且信息覆蓋面也較為廣泛,信息更新及時,堪稱是評價指標來源數據庫中的典范。
3.3選取科學客觀的評價指標,構建多指標綜合評價體系
作為評價研究中的核心環節,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決定著評價的成敗。由于反映圖書社會效用、學術價值、質量的指標較為多元化,因此,為了取得最佳評價結果,我們就應立足于多樣化的視角,選擇評價指標,并按照多樣化的評價目標,對不同評價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建立多指標綜合評價體系。
3.4分類分層進行圖書評價
類型與范疇各不相同的圖書,在圖書評價方面,也存在極大差異,為此,應當按照圖書的不同類型,不同學科,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指標與標準,進行圖書評價。
3.5構建定量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定量評價法以及定性評價法各有千秋,前者較為精準客觀,但也會因指標的自身缺陷,而導致評價結果出現一定偏差;后者雖然具有簡易、全面的優勢,但往往也存在未知性、主觀臆斷性較強等缺陷。為此,我們應當建立合理的圖書評價體系,立足于多元化的視角,評價圖書,并將各式指標數據、用戶與專家的評議結果納入考慮范疇之內,在二者間尋求平衡,進而為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敏. 我國圖書館事實型數據庫資源現狀的分析與評價[J]. 中國索引, 2005(2):15-17.
[2] 相國民. 我國圖書館計算機應用現狀分析與評價[J]. 云南圖書館, 1994(2):44-47.
[3] 何峻. 我國圖書評價現狀分析[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2, 30(3):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