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城》是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諷刺小說。它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其中,英文版( Fortress Besieged)由美國作家兼翻譯家珍妮·凱利譯出初稿,再經美國學者茅國權審閱、潤色、排序和注釋,出版后受到熱烈歡迎。本文通過對《圍城》譯本的分析,旨在通過接受美學角度對譯本的翻譯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接受美學;《圍城》;翻譯策略
一、引言
《圍城》是錢鐘書所著的長篇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歷來對圍城的評價很高,更是被稱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偉大的一部”。[1]作品主要描寫了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圍城》中有許多特殊的語言現象,
作為一部白話諷刺小說,包括不少慣用語和幽默語言等。而針對英譯本的研究,也就少不了針對慣用語翻譯的研究。
接受美學作為翻譯研究的一個角度,同時也是一個相對新興的理論。接受美學文論不僅拓展了文學研究的空間,也給文學翻譯研究帶來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轉變了傳統的翻譯觀,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2]
二、接受美學簡介
接受理論( Reception Theory)是 20 世紀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在德國出現的美學思潮,由“接受美學雙璧”姚斯( H.R. Jauss)和伊塞爾( W. Iser)提出。接受美學雖然尚未形成系統,但也有幾個重要概念。理論主要概念范疇包括“期待視野”“未定點”“空白”“文本召喚”“前見”“視野融合”“隱含讀者”等。
在文學閱讀中,讀者先前的各種人生經驗、 審美趣味、 知識素養和鑒賞能力等綜合形成的對文學作品的一種欣賞要求,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3]審美經驗的期待視野包含定向期待和創新期待。審美經驗的期待視野作為閱讀的主體性, 一方面以習慣方式規定著對作品閱讀的審美選擇、定向和同化過程,而不是純然被動接受作品的信息灌輸;另一方面則又不斷打破習慣方式,調整自身視界結構, 以開放的姿態接受作品中與原有視界不一的、沒有的、甚至相反的東西。[4]
三、接受美學視域下的慣用語翻譯分析
慣用語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圍城》作為一部白話小說,慣用語使用的頻率是很高的。大量的慣用語的使用,體現了人們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它負載了中國人民生活工作中的文化內涵。慣用語也是漢語語言凝練的表現。《圍城》中慣用語的大量使用,也擴大了作品的閱讀群體。
從《圍城》 英譯本通篇來看,譯者力圖保留原著特色,盡量保留其語言特色和文化內涵,體現其文化風貌,采用直譯等翻譯策略,將原文中很多帶有中國文化色彩的詞語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譯文讀者,讓讀者充分感受到異國情調和異域風情。[5]
(一)直譯法
直譯法能夠有效地傳遞原文信息,能夠將語言中負載的中國文化更好地傳遞給讀者。但有一個前提是需要讀者能夠接受直譯的表達方式。
例1:鴻漸,你近三十的人了,自己該有分寸,照理用不到我們背時的老古董來多嘴。[6]
Hung -chien, you’ re almost thirty now. Youshould know how to behave yourself. You shouldn’ t need outdated ‘ antiques’like us prattling on.[7]
“老古董” 是指古代遺留下來具有文化內涵的器物,比喻陳舊的過時的東西或思想守舊的人。這個慣用語比喻意義明顯,采取直譯法容易為譯本讀者所接受。
(二)意譯法
慣用語不僅有著口語性和簡潔性,而且負載了中國的文化。若對原文進行逐字翻譯,會使慣用語失去原有的特點,甚至歪曲原有的意思,使讀者看了不知所云或感到可笑。[8]
例2: 這時候他知道鴻漸跟自己河水不犯井水,態度輕松了許多,嗓子已恢復平日的響朗。[6]
Now that he realized he and Hung-chien werenot in each other’ s way, his attitude toward Hungchien changed considerably, and his voice recovered its usual resonance.[7]
河水不犯井水” 原意為“ well water does not intrude into river” ,指不插手別人的事情, 互不干涉。采用意譯法使得國外的讀者能夠順利理解作品,從而采取意譯法。。
(三)增補法
如何在翻譯中既保存原文的形象,又能讓不熟悉漢語文化的讀者了解原文的意思,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采用增補法,可以在原有的語言形象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解釋原文的意思,實現原文與譯文意義上的對等。
例3:趙辛楣道:“斜川有了好太太不夠,還在詩里招搖,我們這些光桿看了真眼紅,” 說著,仗著酒勇,涎著臉看蘇小姐。[6]
Chao Hsin-mei said, “ It isn’ t enough for Hsiehch’ üan just to have a lovely wife. He has to flaunthis good fortune in his poetry so we bachelors go red-eyed with envy when we read it.” With that he looked shamelessly at Miss Su, emboldened by the wine.[7]
譯者在 “眼紅” ( go red-eyed) 后增加了“ with envy” ,不僅譯出了原文所要表達的隱含意義,而且在語法上避免了頭重腳輕,使譯文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四)省略法
省略法是指在翻譯過程中在原文的基礎上省略掉一些成分,使譯文更加符合表達習慣。
例4:他說孫先生在法國這么多年,全不知道法國人的迷信:太太不忠實,偷人,丈夫做了烏龜,買彩票準中頭獎,賭錢準贏。[6]
Mr. Fang just laughed at him for having been in France all these years and not knowing anything about the French superstition; Mr. Fang said that if the wife is unfaithful and has an affair, the husband is sure to take first prize if he buys a lottery ticket, and he is sure to win if he gambles.[7]
這句中“ 丈夫做了烏龜” 意在“ 太太不忠實,偷人” ,不必譯出可使譯文更具有可讀性,但又不至于使原意受到損害。這是一種比較精煉的做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圍城》的英譯本較好的保留了原本的文化底蘊和語言特征。譯者采用何種策略不僅取決于文本本身,還要顧及讀者的期待視域是否能與譯文很好的融合,根據慣用語自身的特點,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其表面意義、 引喻義、 引申義、 情感色彩和語言風格的差別,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1]張泉.錢鐘書和他的圍城[M].北京:中國北平出版社,1991.
[2]馬蕭.文學翻譯的接受美學觀[J].中國翻譯,2000( 2) : 47-51.
[3]H.R.姚斯 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美學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4]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陳芙.從《圍城》英譯本看異化和歸化譯法[J].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 1):82-84.
[6]錢鐘書. 圍城[M]. 2 版.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7] 錢鐘書. 圍城[M]. 凱利,茅國權,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8]馮慶華. 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