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菲茨杰拉德作為20世紀美國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在其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通過人物象征揭露了“美國夢”的虛幻,對人們靈魂的腐蝕。主要人物蓋茨比是“美國夢”的繼承者,黛西、湯姆虛偽冷酷的上流社會貴族的象征。揭示了從個人到國家,對欲望的放肆追求終究是一場幻境。
【關鍵詞】: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人物象征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它的問世為菲茨杰拉德在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使他成了“爵士樂的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象征是一種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特殊的意象來展示作品中隱秘的內涵,以一種看得見的符號來表現看不見的事物或現象。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作品的寫作藝術上,創造性的運用了象征主義的藝術手段,運用大量的意象和和象征手法來突出主題、描寫人物、完善結構。例如,主人公蓋茨比既有作者自身的影子,也是“美國夢”的繼承者;富家小姐黛西象征著可望不可及的“美國夢”。
一、蓋茨比對“美國”的象征意義
《了不起的蓋茨比》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將個人與國家的發展經歷結合在一起,以個人的人生經歷象征國家在一定階段內的發展過程。
蓋茨比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的典型象征。蓋茨比和當時的美國一樣,從貧窮出發,有著成為英雄的特質——勤奮、有計劃性、有目的性等等。從他的日記就可以看出他要出人頭地的決心。
他翻開了書的封底,轉過來讓我看,在最后一面的空白頁上端端正正地用印刷體寫著“作息時間表”幾個字……
這樣的計劃表,讓作者借蓋茨比父親的話,說明蓋茨比所獲得的成就的必然性,的確,成年后的蓋茨比,及時抓住了歷史帶來的機遇——無論是否合法,經濟能力大幅提升,蓋茨比一躍進入富人階級,并且擁有著雄厚無盡的巨大財富。而同樣,美國也在這一階段獲得了經濟上的巨大成就,華爾街遍地金錢,股票經理人在夸張的忙碌著,人們每天衣著浮夸的奔向一個個通宵達旦的舞會,美國的經濟和人們對金錢的渴求達到了頂峰。這時的蓋茨比,不僅是菲茨杰拉德筆下的作品主人公,更是美國的象征——過去在社會和世界上沒有地位的窮小子,命中注定要改變世界,心懷夢想,夜夜思念,卻在金錢中迷失了方向,看似離夢想只有一條海灣的距離,卻不知靠近后反而會被黑暗吞噬。
物質與金錢的充裕不能滿足蓋茨比內心的空虛,同樣的,所謂的“美國夢”也只是物欲的包裹下的空殼。蓋茨比在對成功的追求過程中逐漸迷失了最初的夢想,而整個美國社會在那個年代也被金錢所俘虜,人人都成為了外表奢侈浮夸,精神空虛頹廢的拜金男女。隨著小說情節的發展,湯姆從揭露蓋茨比的學歷開始一點一點地揭露蓋茨比背后所極力隱藏的事實。
“順便問一下,蓋茨比先生,我聽說你是牛津的畢業生。”“并不完全是。”“哦,是的,我聽說你上過牛津。”“是的,我上過那兒。”停頓了一會。然后是湯姆的充滿懷疑和侮辱的聲音:“你一定是在畢洛克西上紐黑文的時候去牛津的吧。”……“我跟你說過了我上過那兒。”蓋茨比說。……“是1919年,我只待了五個月。這就是為什么我不能自稱是牛津校友的原因。”
蓋茨比的財富被發覺是販賣私酒而來,湯姆故意提起蓋茨比的牛津學歷,而蓋茨比的閃爍其詞暗示著他光鮮外表下的貧困背景——他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上流社會的貴族才俊。而蓋茨比的表里不一也象征著當時看似繁盛實則岌岌可危的美國。接下來隨著蓋茨比所篤信的“夢想”的破滅,整個美國所追求的“美國夢”也逐漸化為泡影,美國金融業過了最繁榮的時期,開始走下坡路。然后,隨著蓋茨比死亡,作者也以此象征和預言美國上流社會的衰落,果不其然,自1929年以美國華爾街為核心,全世界全面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曾經價值連城的股票基金都變成了一堆堆廢紙。
作者通過蓋茨比戲劇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的一生,與當時的美國的經濟、文化、歷史作類比,以象征的手法,抒寫了“迷惘的一代”對美國社會的價值觀的批判,對美國拜金主義的失望以及對于“美國夢”的破滅的悲哀。
二、蓋茨比的美麗舊夢——黛西
黛西是蓋茨比的畢生所愛與畢生所求,蓋茨比懷著對黛西深沉的愛,在作品中,黛西象征著蓋茨比的夢想,也象征著美國所追求的“美國夢”。
黛西是富人階級的貴族小姐,曾經也是單純善良的純情少女,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成為了空虛寂寞的拜金女。“黃金女郎”黛西的變化,象征著蓋茨比“夢想”的變化,也象征著人們心中的“美國夢”的轉變。
蓋茨比的夢想在一開始是追求成功、追求心愛的女孩,然而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對金錢和財富的追求,對黛西的愛,也代表著蓋茨比在時代的洪流中也不能自保,變成了對財富的追求和炫耀。然而蓋茨比對黛西無比渴望,并用一生來追求,但他卻從沒有真正得到過黛西,哪怕是他們再重逢后一起尋歡作樂,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本質上,黛西和蓋茨比的關系,就好像追求“美國夢”的人們一樣,虛幻又不真實。
對于執著地追求“美國夢”的人們來說,包括卡洛維在內,最初都是希望在美國的土地上追求個人的成功,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然而在華爾街流淌的金錢之流的帶動下,不自覺地變成了對物質的渴望和對名利的追求,有一部分人在這個過程中,使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滿足,但是這種滿足只是暫時的,甚至是虛妄的,人們卻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自以為達到了自己最初的目標,沉醉在躋身上流社會的幻覺中,實則淪為了金錢和物質的奴隸,逐漸迷失了自己,醉生夢死,隨波逐流。黛西之于蓋茨比和“美國夢”之于美國的淘金者們,都是心中執著、不忍放棄的夢想,表面上真實、觸手可及,而實質上卻是虛妄的幻覺,還會將人引入靈魂空虛的深淵。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是個復雜的年代,在現實中,有很多的青年像蓋茨比和作者菲茨杰拉德一樣,他們就如處在“黃金時代”的美國一樣,每一個“蓋茨比”都是整個國家的縮影,他們出身并不高尚,但他們不甘沒于平凡,他們忠于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終于進入到了上層階級,即美國的黃金時代,卻最終被散發著銅臭的金錢社會所扼殺,繁華的一切都化作了泡影。而這些青年心中美麗的姑娘,就如蓋茨比心中的黛西,象征著美國所謂的“美國夢”,總是如鏡花水月一般,可望而不可及,即使得到也是一種幻覺,對于這種幻象的追求,不斷消磨著這些青年人以及美國社會的意志,反而在追求中掏空了真實的靈魂最后成為了“美國夢”的犧牲品。
參考文獻:
[1]F·S·菲茨杰拉德著劉峰譯.了不起的蓋茨比:英漢對照[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
[2]張冬梅.“美國夢”的追尋與幻滅——《了不起的蓋茨比》象征藝術手法淺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
[3]胡敏.《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象征意義解讀[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23-2.
[4]劉冬梅.論《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象征手法[J].職大學報,2004(03).
[5]黃招琴.幻滅的美國夢——論《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象征意義[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