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兒十足的兒童藝術歌曲,由李幼容作詞,蔡海波作曲。此歌曲巧妙地運用京味兒說唱曲調,戲曲曲調等,贊美了當今時代的人們對老北京胡同叫賣音樂的追憶之情,以及表現了北京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兒童藝術歌曲《北京吆喝》;賞析;藝術特點;內涵
一兒童藝術歌曲《北京吆喝》簡介
《北京吆喝》是一首京味兒十足的兒童藝術歌曲,由李幼容作詞,蔡海波作曲。此歌曲巧妙地運用京味兒說唱曲調,戲曲曲調等,贊美了當今時代的人們對老北京胡同叫賣音樂的追憶之情,并且表現了北京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發展,給人無限的遐想。我們可以從北京的日新月異中,感受城市的快速發展與它的海納百川的情懷。
二兒童藝術歌曲《北京吆喝》藝術賞析
歌曲《北京吆喝》運用了四四,四二變化拍子的手法,速度也是既有京韻濃郁而悠長的一分鐘94,97拍的部分又有富于動感的一分鐘110拍的部分,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這種富于變化的速度,給聽者以最直觀的對歌曲的感受。該歌曲為C宮五聲調式,具有明顯的中國傳統音樂調式特色,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歌曲的演繹中,加入了中國傳統器樂合奏中京韻大鼓的器樂伴奏樂器板,鼓,三弦等。這種伴奏形式具有很強的承接作用,且獨具特色,獨立感很強,穿插在歌曲中使用,能夠使歌曲兼有曲藝的藝術效果與風格。
《北京吆喝》是一首帶自然音響,引子與前奏,尾聲與尾奏的,且包括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它同樣還是一首分節歌。自然音響部分為男聲“磨剪子來,鏘菜刀”的吆喝部分,高亢嘹亮,給人如夢初醒的感覺。引子則為女聲合唱的,具有規整性的起承轉合四句體結構。內容則是引出來了歌曲的主題——北京吆喝。然后是進入板鼓點兒,三句體由快到慢,承接后面的部分。歌曲A部分為4468(小節數)的非方整性結構,具有京韻的特點,速度也由每分鐘110拍到了每分鐘97拍,節奏悠揚婉轉,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然后是板鼓的承接,到了歌曲的B部分,則速度提升,到了每分鐘110拍,為非方整性結構的四句體,給人以對比之感,在第三句起達到了高潮,之后為器樂部分的歌曲再現,使歌曲整體上結構十分完整,后面變換到四二拍的器樂合奏上,來承接第二段歌詞部分。最后為尾聲與尾奏部分,這里完整收尾,使人回味無窮。所以說這首兒童藝術歌曲在結構寫作上以及作曲技巧方面倚音的使用,還有樂器配器等方面既嚴謹又靈活自如,可以說是單二部曲式歌曲中的優秀作品。
三兒童藝術歌曲《北京吆喝》的藝術特點
整首曲子給人以積極亢奮的心情,一嗓子“磨剪子來,鏘菜刀”的高亢之聲,瞬間仿佛把人拉進了老北京的時代,就好像身臨其境,行走在兩旁是低矮圍墻間的胡同里,前面一個挑著擔子的大爺,彎著背,樂呵呵的迎面而來,一句吆喝聲給人以無盡的想象。接下來幾聲連貫有節奏性的京韻大鼓的鼓點聲引進了女生合唱,聲音綿延動聽,運用比興的手法,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引出了老北京吆喝——這一使人牽腸掛肚的鄉音。后兩句訴說著“北京吆喝”對孩童時期的北京人來說就如同走近了童年的夢境一般。
這時速度由每分鐘94到了每分鐘110,明顯加快,與之對應的是民樂器樂合奏,所用的樂器來自于京韻大鼓說唱音樂(曲藝和戲曲音樂等)的伴奏樂器三弦,四胡,板鼓。弦音明快爽朗,這種配器手法與之后的獨唱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音樂從這里進入了第一個主題,由童聲獨唱,與之前所提到的聽到吆喝聲仿佛進入孩童的夢境的效果進行了銜接,達成了一致的審美高度。童聲獨唱悠揚婉轉又間說唱之味,既具有老北京戲曲音樂中字正腔圓的特點,內容上又有說唱音樂敘述故事的特征。此處共四句,每句間歇有三弦的應答聲,句末亦有女聲合唱的重復(強調主題),整體感覺緊湊豐富,婉轉的歌聲中又有了一絲俏皮可愛之感。最后的女聲合唱把歌曲引進了下一個環結,使人在之前的遐想之中又聽到了歡快的器樂合奏的聲音。(結束部分又用了襯腔,使得歌曲有所擴充。結構4468不規整體現著老北京味道的特點)
在器樂合奏承接之后歌曲也進入了快板部分,童聲獨唱在此一步步的進入了全曲的第一個高潮。第四句又是第三句的同頭換尾,與開始的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出現了新的主題,自成一段,構成了對比。此樂段淋漓盡致的運用了切分音,運用跨度較大的倚音的效果,來抒發老北京吆喝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即“唱支新歌贊美今天的霓虹北京”,此樂句承前啟后,并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有著時間積淀的聲音。這一部分深深的抒發了人們愛國思鄉之情。
兩段演繹完之后又從第一段的童聲獨唱換第二段詞演唱了一遍,采用分節歌的形式。兩段歌詞都是表現了對老北京吆喝這一胡同叫賣市井音樂的贊美之情。歌曲在尾聲部分達到了第二個高潮,樂器伴奏與童聲獨唱相互交融,仿佛共同刻畫著歌曲的生動形象,充分贊美和傳承了中華音樂的博大精深,弘揚了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展現了其強大的勃勃生命力,永垂不朽。
四兒童藝術歌曲《北京吆喝》的文化意義
從作曲技術方面來看,《北京吆喝》是一首典型的既有自然音響,包括引子與前奏,又有尾聲與尾奏的,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的藝術歌曲,這對我們在創作藝術歌曲的時候有很強的借鑒與學習的作用,對該怎樣去嚴謹的創作一首優秀的藝術歌曲有了一定的啟示指導作用。
并且在欣賞其他優秀歌曲作品的時候,能夠以此寫作模式為參照,品讀其他作品在創作與歌曲樂段樂句布局等方面,是否豐富,是否獨具內涵。因而此作品在歌曲寫作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與參照的作用。
從歌曲內容上來看,它既表現了北京的現代化發展,又體現了民族情懷。有積極的藝術效果。此作品主要是從中華兒女的角度出發,首先是以吆喝叫賣聲來勾起華人對故鄉的依戀與思念之情,創設了一種唯美微妙的氣氛,把人拉入了歌曲的畫面之中。其次在歌曲的內容中又積極展現了國家蓬勃發展的一面,快速高效的科學發展的場面在歌詞中流露出來,使人倍受鼓舞。一種作為華夏兒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從歌曲的藝術特點來看,此歌曲運用了歌曲創作中的各種手段與方法,倚音創作方法、民族樂器配器的使用并用現代樂器與之結合、合唱、獨唱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在歌曲創作中去運用與掌握。這一點對開拓歌曲創作思路有很多啟示性作用。由此可見,運用多種藝術方法能夠豐富歌曲,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歌曲的社會影響上來看,它是具有著很好的中華文化傳承的影響力的。一首優秀的“中國味道”的歌曲,首先在民族風格的發揚方面就有很大影響,使人一聽就有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其次在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中,優秀文藝歌曲能夠起到很強的傳播效果,增強了感染力與凝聚力。另外,它是一首兒童藝術歌曲,所以在兒童音樂文化的普及方面來說,有顯著作用,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能夠使孩子們由衷地熱愛祖國。還有在對外交流方面,隨著“中國熱”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歡學習中華文化,尤其是在文學與藝術的領域,對國外的朋友們是充滿了吸引力,而對于兒童來說,了解中國兒童們平日里所唱的藝術歌曲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國外眾多的孔子學院中,學習中華文藝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綜上所述,兒童藝術歌曲《北京吆喝》是一首優秀的作品,通過珍藏在人們腦海中的北京吆喝,表現了北京的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遷。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曲藝音樂文化的特色,又與新時代相承接,同時弘揚了中華文化遺產——北京吆喝,所以此作品堪稱經典之作。
參考文獻:
[1]張藝凡.少兒歌曲創作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2]李毓輝.賀綠汀兒童歌曲淺析[J].黃河之聲2016(21)
[3]王涵.論黃自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及演唱分析[J].通俗歌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