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總結、闡釋瀕滅劇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特點以及表現的內容上總結出研究山東瀕滅劇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與作用,從而來提高人們對山東傳統民族文化精髓的認識與保護,將民族文化傳承起來發揚光大,進而帶動民族文化的發展與研究。
【關鍵詞】:瀕滅劇種;意義;作用
一、如何研究山東民間瀕滅劇種遺產
首先,關于文獻的整理。這方面的資料主要側重于山東瀕滅劇種曲譜的整理,將瀕滅劇種作為地方樂種收編入曲藝集成,并做簡單介紹。如《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山東卷》中國ISBN中心;《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等等。這些甚至不能稱為研究,更傾向于簡要記錄或敘述。期間并無涉及它是如何傳承的,它的發展前景如何,它將如何繼續推進,如何對其進行創新性發展等。我們應該將這些文獻材料搜集整理出來作為研究的參考資料,在這些資料里初步了解一下瀕滅劇種現今的社會傳承現狀以及發展歷程,從而總結出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不足之處,進而更好的改進這些存在的問題。
其次,關于山東瀕滅劇種的藝術形式、藝術形態、藝術形象在研究中也有涉及。如:劉昂《山東民間藝術產業開發研究》主要從民間藝術產業的開發等方面論述了民間瀕滅劇種傳承的重要性;盧玉倩《山東柳琴戲與山東花鼓音樂特征的比較研究》主要是對比研究兩個不同劇種的音樂形態;王捷《山東日照“嵐山民歌”研究》主要闡述了“嵐山民歌”的藝術特點和演唱形式;緒紅霞《魯南五大調的演唱風格與音樂特征研究》主要介紹魯南的音樂演唱風格特征等,中間并無涉及如何對山東瀕滅劇種進行創新性發展的研究。
但是我們在研究民間瀕滅文化劇種時必須去實地考察,深入到當地生活環境中去實地采風,我們需要走訪民間老藝人,通過民間老藝人來搜集整理瀕滅的劇種曲譜,跟隨老藝人學習了解瀕滅劇種產生的歷史情況,了解劇種里的故事情節,學唱瀕滅劇種的唱段,從而真正理解瀕滅音樂劇種產生的歷史時代、人文風貌,進而將其傳承下來。
在整理搜集材料時,我發現相關山東瀕滅劇種研究有以下不足:(1)研究人員匱乏。由于山東瀕滅劇種的非地域性及非盈利性存在特質,導致從事該研究的大多局限于某樣劇種的演唱或演奏者,并且文獻資料不夠全面,導致對于山東瀕滅劇種的關注不夠多方面多角度,學唱的人只剩下部分老藝人,發展狀態極具堪憂,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
(2)對山東瀕滅劇種的未來沒有長遠的展望。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如何才能使山東瀕滅劇種在民族文化前進的浪潮中永不褪色?如何沒有具體的研究對策令山東瀕滅劇種的文化價值進行普及,沒有具體的方案對山東瀕滅劇種的傳承進行開創式研究發展,那么山東瀕滅劇種瀕臨失傳的危境將難以改善。以新的角度對山東瀕滅劇種進行開拓性創新發展研究,多層面多角度研究剖析山東瀕滅劇種的現狀,并解析這一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將這種傳統藝術真正的傳承下來,進而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掌握民間瀕滅劇種的現狀,知道瀕滅劇種的故事情節,了解歷史人文背景,進而結合當代文化去加以改進完善,從而使瀕滅劇種得以發展下去。
二、研究山東瀕滅非物質文化劇種的意義與作用
(1)有利于拯救和保護山東瀕滅非物質文化劇種藝術。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卻使得更多的民族地域性特色逐漸消失,為了保護和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多元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已迫在眉睫。通過對山東瀕滅劇種的搜集與整理研究,有利于促進大家更好的認識它們,了解它們,發現它們的價值,它所蘊含的齊魯傳統音樂之美,通過了解當地文化的內涵,推動山東瀕滅劇種的藝術實踐研究,加深它的社會意義,促進我們更好的保護齊魯傳統特色音樂文化。
(2)有利于揭示山東瀕滅劇種的價值及社會意義。對山東瀕滅劇種進行搜集與整理研究,可探究齊魯文化對山東傳統音樂細微影響,對整個民族文化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整理山東瀕滅劇種曲譜,了解其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及民俗民情,可強化山東瀕滅劇種的文化價值,揭示其社會意義,推進山東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3)有利于發展弘揚山東瀕滅劇種藝術。山東瀕滅劇種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已超越了音樂層面,所以對它的研究不能僅僅止步于音樂,對它的傳承也不能僅止步于保護,而是要對其進行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剖析,探究其文化意義,創新傳承模式,并將其發揚光大,使山東傳統文化精髓枝分葉散。
(4)有利于傳承發揚民族文化。山東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文化反映了山東人文歷史的發展以及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音樂不僅僅是一個娛樂活動,它的存在和興盛可以直觀反映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經濟情況,從而折射出人們的生活環境、文化發展、國家的人文歷史風貌,了解瀕滅劇種的發展、傳承,從而更好的研究古代悠久的歷史風貌以及民間生活狀態,這樣能更好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有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繼承。
山東瀕滅劇種的研究不僅僅是對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為傳統文化瀕滅劇種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通過瀕滅劇種的研究有利于推進當地人文歷史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們認識、了解傳統文化,從而推動山東瀕滅劇種的藝術實踐研究,加深它的社會意義,更好的推進山東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李趙壁,紀根垠.山東地方戲曲劇種史料匯編[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
[2]李愛真,劉振.柳琴戲音樂源流與發展研究[J]. 中國音樂.2006(04).
[3] 楊楠.魯南柳琴戲之花鼓考[J]. 民族音樂.2008(01).
[4]宋東方.探析棗莊市柳琴戲生存之路[J]. 廣播歌選.2010(02)
[5] 朱清泉,岳艷艷.論山東柳琴戲的伴奏技巧及現代音樂技法的運用[J]. 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 2008(01)
[6]《山東地方戲曲劇種史料匯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第148頁 高密茂腔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