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宮秋月》這部作品是出于著名編導王舸之手,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以深厚的歷史文化為背景或者是以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內涵為目的。每個作品都塑造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完美人物,圍繞這個人物發展開故事情節。漢宮秋月是以漢代宮女的宮廷生活為背景,講述宮女從年輕到年邁的心酸歷程。揭露了封建制度對人心的摧殘,同時從而也表達出古代宮女追求自己的夢想和自由但最終還是被當時的社會所束縛的絕望之情。
【關鍵詞】:漢宮秋月;角色;情感表達
一、《漢宮秋月》的歷史背景及作者創作目的
舞蹈《漢宮秋月》它是以我國漢代初期的歷史時代為創作背景。劉邦推翻秦朝,建立了漢王朝且延續了秦朝的社會制度(封建制度)。為了穩定統治權,籠絡百姓的心,漢武帝采取與民休憩的政策,免交賦稅。因此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發展,一切都呈繁榮復蘇的景象。于是他們開始在民間從事一種“選美”的活動,“選美”它就像科舉考試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最終被選上的女子,都會安排到宮廷里服役。宮女們心懷美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被皇上寵幸。該舞蹈講訴的是一位老宮女用自己一輩子的美好光陰和人生來等待根本無法實現的夢;一群年輕宮女當下追逐的生活也只是老宮女當年生活的重現,讓人實在感到心酸。
二、舞蹈漢宮秋月的角色情感具體淺析
舞蹈是以人得動作語匯來抒情達意的,每個動作的設計都具有它自己的意義且都含它特殊的情感。如果說一個沒有情感的舞蹈動作,就如一顆沒有根的樹,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同一作品不同角色它的動作情感是不一樣的,抓住了作品的主題情感動作就能掌控好整個舞蹈的情感核心。
當舞蹈的情節發展到第二段,老宮女站在舞臺的中央,一段凄美的旋律響起時,她佝僂著后背眼睛看向遠方,似乎在期待這什么東西。最終又還是收回視線轉身的走向了舞臺的后方。這一眺望動作里寄予了老宮女太多復雜的情感,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不論是處于何時、何地何職位,只要是這后宮的女人,終究還是得被這些條條框框的制度束縛。而這作揖的動作也就傳達了宮女們卑微地位,同時也表達了宮女們這一生無法逃脫的悲慘命運,本作品的主題思想也由此浮出水面。老宮女看著年輕宮女們的面容,她聯想到了自己年輕時的事物,當老宮女猛的一回頭跑向年輕宮女的人群時,年輕宮女們用一個徹步瞬間散開,拒絕她的加入。當她面帶微笑伸出手好像跟權位高的人打招呼時,自己卻又遠遠的躲避,然后跪在地板上。這些不都是老宮女年輕時所經歷的事嗎?而現在她已經老無所用了,一切都成了過往云霄。接著老宮女這個角色又做一系列反抗擰巴的動作,她努力地向前爬著,用干活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卻又一次次摔倒在地。結果告訴她自己年邁的事實。年輕宮女們依然還是做著舒展柔美的動作,看著老宮女的現狀。她們選擇了躲避和嘲諷,直到最后老宮女伸直雙手拼命地跑向鎖門的地方,懇求它不要關上。最終還是出現了關門的音樂。這一動作間接的暗示了一群年輕宮女最終也將把自己的青春埋葬在陰森的深宮大院中,用一輩子自由換取那些遙不可及的夢。
三、與傳統結構式的舞蹈做對比分析漢宮秋月的角色情感特色
首先,作品《漢宮秋月》與以往的古典群舞相比它貴在塑造了宮女這一特殊人物,然后用舞蹈語匯將宮女的幽怨,悲憤和對人生的無可奈何的復雜情感傾卸出來。以往的舞蹈大多是表現一種情緒為主,而塑造人物并不多。再有,漢宮秋月與傳統舞蹈的對比是它的舞蹈結構,傳統式結構的舞蹈是指按照事物先后次序的來安排人物的行動和舞蹈場景的結構方式。主要以時間的走向來鏈接舞蹈作品的開頭至結尾,嚴格的按照自然時空的順序來強調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使整個舞蹈作品脈絡清晰,這種舞蹈式結構往往都容易被大眾接受。舞蹈《漢宮秋月》主要運用了時空對比的順序結構,并通過對比法突出了得老宮女這一角色的情感真實性、促使人物形象生動性。在隊形變化中時空的對比也一直被運用其中,老宮女從大斜排走過眼睛眺望著遠方,似乎想出去安享往年。未來的日子與現實中的狀況又構成了時空上的對比,增添了幾分追憶與傷感。經過一系列現實回憶與未來的時空上對比,觀眾從舞者的動作,表情中產生了對宮女這一角色的同情感,也更多的領悟到,導致宮女悲慘的命運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環境(封建社會),宮女們的不僅受到世俗倫理觀念的束縛,精神情感上也被禁錮了。這一主題也是本作品的根本情感。與傳統舞蹈做對比的第三特色就是舞蹈的整體調度了。
結論
《漢宮秋月》描繪的是漢代宮女從年輕到年邁的艱辛生活,這一過程中她們的情感從歡喜,好奇,細膩,柔美慢慢到哀怨。讓觀眾感同身受,不僅產生了一些對爭取女性自由的反思。在角色情感表達的方式上,舞蹈演員主要通過了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傳遞情感,每一個動作幅度的強與弱,節奏的快于慢都是緊圍繞著宮女的情緒變化而設計。其次舞蹈的背景音樂制作渲染了整個作品的情感基調。宮女們那種纏綿、無奈、及悲哀的情感仿佛能從音樂中散發出來,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觀眾們的內心。正是動作,音樂,與隊形這三個元素的巧妙結合讓每個角色人物都活靈活現,情感線路的發展清晰明了。同時,這也是此作品與傳統舞蹈的最大區別。
參考文獻:
[1]黃克保著《戲曲表演研究》中國戲劇社出版社92版
[2][美]約翰.馬丁著《舞蹈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版
[3]馮百躍.文化是支撐、思想立精神:蘇時進的舞蹈創作思想[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3):23
[4]隆萌培、徐爾充編著.《舞蹈藝術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10
[5]劉媛.《淺析情感培養對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河南戲劇.2010.5
[6]《中國舞蹈史》王寧寧、江東著文化藝術出版社
[7]《中國舞蹈名作欣賞》田靜主編1949-1999年人民音樂出版社
[8]于平.中國舞蹈教學參考資料[M].北京舞蹈學院.2002
[9]隆萌培.俆而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10]李錦云.表演心理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