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一則《臺灣初審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相關草案》的消息,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問題再次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基于同性戀基礎之上的,在同性戀者越來越敢于表明自己身份的當下,如何維護這一部分人群的權利,尤其是婚姻權、財產繼承權等,成為棘手問題。而英國人類學家利奇提出婚姻的6項權利,這6項基于異性婚姻的權利可否適用于同性婚姻?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之路到底該怎么走?這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同性戀;同性婚姻;婚姻權利
在市場經濟與互聯網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開始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民眾對這一現象也越來越寬容。但在同性婚姻未被法律所承認的當下,同性戀者在婚姻、財產繼承等方面依舊面臨著諸多困難。2016年11月8日,“民法修正草案”在國民黨及民進黨均同意下,在“立法院”通過一讀,法案進入司法委員會,由此臺灣地區在同性婚姻合法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同時,支持與反對同性婚姻的民眾紛紛游行,表達自己的主張。這一現象的出現,讓同性婚姻是否應該合法化再次引起民眾的注意。
一、同性婚姻的基礎——同性戀
一般認為,對于異性戀的重視和肯定,出現在私有制產生之后。私有財產的出現帶來了財富的繼承問題;私有意識的出現,則使人力圖使自己的財富在家族內部進行傳承。因此,具有生育繁衍功能的的異性戀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成為得到授權的合法形態。但同性戀現象早歷史上并非沒有,古希臘偉大哲學家柏拉圖就認為神圣之愛只存在于男人之間,只有男子之間的愛情才是高貴的。他的《會飲篇》成為捍衛同性戀情的經典作品。在中國,曾用“雞奸”來形容男男性行為。據學者考證,在最初的詞匯中,“雞奸”的“雞”并非作為家禽而存在的雞,而是上男下女,釋義為一個男子被當做女子。由此可以看出,用“雞奸”一詞明顯的將同性戀視為對異性戀的模仿。而真正用“同性戀”一詞來形容同性戀或者同行性行為,則是在19世紀以后的事情。學者張北川曾提出:一個性成熟的個體如果具有明顯或強烈的指向同性的性欲,或同時存在主動的同行性行為,方可視之為同性戀。
以同性戀為基礎的同性婚姻,是指生理性別或性別認同的兩個自然人之間,以維系雙方感情和共同生活為目的而相互結合的關系。同性婚姻支持者認為,同性婚姻除了雙方之間因自由意志而形成的婚姻契約外,還必須獲得來自政府或社會的的認可,其主要涉及子女撫養、財產繼承等問題。即,只要忽略婚姻中主題性別的差異,同性婚姻應該與異性婚姻在實質上沒有差別。我國《婚姻法》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由此可見,同性婚姻支持者們的訴求是與當下的《婚姻法》相違背的。
二、同性戀者的權利保障:同性婚姻
在社會主義法治化逐步完善的當下,保護公民權利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法律,凡是法律中規定的權利,公民都將享有,而還未被納入到法律中的權利,公民想要維護就變得非常困難。
關于婚姻的權利,英國人類學家利奇曾經提到過婚姻可以但不是經常完成下列六項權利:
1、確定女人所生子女的合法父親,以及確定男子的子女的合法母親;
2、給予配偶一方或雙方,和對方發生性關系的獨占權;
3、給予配偶一方或雙方,取得另一方勞動力的權利;
4、給予配偶一方或雙方,對另一方財產的所有權;
5、為了子女的利益建立一個共同財產基金——一種伴侶關系;
6、在配偶雙方及其親戚間,建立具有社會意義的“婚姻關系”。
利奇提出的6項主張,主要是基于異性婚姻為基礎,包含生育權、財產權等。科塔克在《文化人類學:欣賞文化差異》中也進行了探討,但主要是基于未經法律核準之下的永久配偶關系。所以,同性戀也應該適用上述6項權利。同性婚姻未被法律認可的當下,同性戀者之間的權利并沒有任何保障。2016年10月16日晚,獨居臺北的68歲法國籍退休教授,藝術家畢安生,從自家10層陽臺墜樓身亡??此埔粍t普通的自殺事件,背后卻隱含著同性戀者沒有權利的現實境況。畢安生與曾敬超是同志伴侶,曾攜手走過35年歲月。2015年,曾敬超患病,希望留下足夠的錢,讓畢安生能繼續住在他們兩人的家里。此時,曾敬超的家人已經開始著手將財產進行轉移??吹揭呀浭ヒ庾R卻被捆綁在病床上輸氧的曾敬超,畢安生心痛不已。他希望伴侶能結束痛苦掙扎,但由于他不是曾敬超法律上的伴侶,沒有權利參與其家人的決定,他只好悲傷地離開醫院。曾敬超去世后畢安生陷入郁郁寡歡的狀態,整日在家喝伏特加,“重復昏睡、醒來、哭泣”。2016年10月16日,畢安生被發現墜樓身亡。
畢安生的經歷可以說是當下同性戀者的真實反映。由于同性婚姻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所以同性戀者的權利得不到任何保障,最終只能選擇沉默。但在越來越多的同性戀公開自己身份的當下,這一部分人的權利如何保護,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種問題最關鍵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立法,法律是保護公民權利最有效的工具。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幾點思考
按照世界公認的同性戀占總人口的4%——6%的比例,我國大陸同性戀者將超過5000萬人。在這樣一個人數眾多且日益表明自己身份的特殊群體中,他們的權利是否應該得到必要的保障,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同性戀者一項基本權利。《世界人權宣言》第1條規定:“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第7條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我國憲法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作為我國合法的公民,同性戀者的平等權應該得到尊重,應當得到與異性戀者無差別的對待。因此,同性戀者不應該被排斥在婚姻主體之外,同性戀者應當與異性戀者一樣享有婚姻與家庭的權利。
同性戀合法化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臺灣地區此次推進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中存在著激進的失誤。縱覽臺灣地區此次“平權”運動,他們企圖一次性將同性婚姻合法化,而沒有考慮到一些“保守人士”的意見與建議,所以導致了眾多民眾上街游行抗議。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荷蘭的做法值得借鑒。荷蘭的婚姻改革也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而是在1971年先通過了《登記伴侶法》,該法將同性伴侶關系采取與異性伴侶相同的做法,只要跟異性婚姻一樣在法定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其權利和義務方面的規定等同于異性婚姻。2000年通過的《婚姻開方法》和《收養法》規定:結為婚姻的雙方對性別沒有嚴格要求,男女兩性或者男男、女女的同性情況都可以,婚姻不分性別。
因此,作為世界人口中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同性戀者,我們不能忽視這一群體的存在,同樣也不能忽視這一群體對基本權利的渴望。因此,關于英國人類學家所提出的6項關于異性婚姻的權利,同性婚姻也同樣有權享有。只是在推進婚姻合法化的進程中,一定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切勿激進,給普通民眾、給同性戀者雙方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待民眾慢慢接受同性戀這一事實之后再開始推逐步推進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進而讓同性戀者一樣也享有婚姻所賦予的權利。
參考文獻:
[1]周丹 《愛悅與規訓》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第45頁
[2]張北川 《同性愛》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3]【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文化人類學:欣賞文化差異》第14版 周云水[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第296頁
[4] 陳雪 豆瓣日記《親歷臺灣同性婚姻法案通過初審》 https://www.douban.com/note/59941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