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水別墅,是現代建筑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經典之作。賴特的流水別墅建造于山澗流水之間,整體的設計都遵循“道法自然”的有機設計理念,從而完成了一次建筑與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這篇論文主要研究賴特是如何將建筑與環境有機結合,并列舉流水別墅實例加以分析說明。
【關鍵詞】:流水別墅;道法自然;有機建筑
如果有人問我在現代著名建筑中你最喜歡哪一個,我的腦海里第一浮現出來的作品就是賴特的流水別墅,記得在大學做設計模型的時候,我們這一組就共同決定完成這一座別具特色的現代建筑。我的專業是環境藝術設計,因此我所向往的建筑設計是要與自然環境交相呼應,相處相成,而不是要以破壞大自然為前提的設計。好的設計就是要把人,建筑和自然所達成和諧共處的模式。起初我只是被這一座別墅所具有的蘊含大自然的名稱所吸引著。“流水別墅”,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設計會稱其為流水別墅呢?難不成在一座別墅之中還貫穿著流水不成?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展開了對于流水別墅的深刻的研究。
說起流水別墅的建造者我想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他就是美國的一位偉大的建筑設計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賴特1867年6月8日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1886年賴特進入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土木工程,但是成績卻一般,在距離他畢業的三個月前選擇了離校。1887年賴特前往芝加哥尋求工作,在1887-1893年間在幾個建筑事務所工作,其中就包括Adler和路易斯·沙利文建筑事務所。由于賴特從小就生長在威斯康星峽谷的大自然環境之中,在農場賴特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他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艱苦勞動中逐漸的解了土地,了解大自然,從而感悟到蘊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潛在的生命流,體會到了大自然固有的旋律和節奏,因此形成了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觀。這也是我被他的作品所深深吸引的主要原因。
欣賞賴特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很善于表現材料的自然本性,他的建筑作品充滿著天然氣息和藝術魅力,達成了建筑設計與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這其中的秘訣就在于他對材料的獨特見解,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觀決定了他對材料自然性的尊重。賴特的這種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啟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單純的模仿自然,生搬硬造,而是要在尊重自然本身的規律之上加以建造和設計。自然界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而賴特的這種建筑模式也取名為“有機建筑”——建筑不再是生硬的擺放在平地之上,而是要從它所處的自然環境里生長起來的,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的自然流暢。因此我覺得賴特的流水別墅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好案例。在這個建筑里,賴特使用了交叉、重疊的幾何平面,給人心靈上一種積極向上的勃勃生機的感覺。站在小溪對面來看別墅,就像一對巨大翅膀在空中展開,相互交叉的空間給人一種別具一格的感覺。從小溪下游看,兩塊懸石下面的瀑布相互重疊,別墅就像懸掛在瀑布上方,將流動的水與建筑巧妙地融為了一體,整個建筑群與四周的山脈、峽谷緊密相連。兩個大平臺上厚墻則顯出混凝土的份量感,在視覺上,這種重量感被光線及平臺外罩的杏黃色油漆削弱了,讓建筑很好的揉和在了環境之中。整套別墅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人工的建筑和自然的美麗風光結合的恰到好處,竟然沒有一絲的違和感。
在瀑布之上,賴特實現了“方山之宅”的夢想,懸挑的樓板錨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之中。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別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巖石,雕塑的感覺非常強烈。巖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垂直性相結合,產生一種矛盾的美感,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看起來貫穿空間,賦予了建筑最高的動感與張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的巖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巖石粗狂厚重的質感正好又與山間的自然景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演繹了一曲和諧之美。別墅的外立面設計采用了體塊的設計元素,給人一種賦有韻律的美感。別墅的室內空間的處理堪稱典范,室內空間自由延伸,相互穿插,毫無規律可尋;內外空間互相交融,渾然一體。在空間的處理、體量的組合及與環境的結合上均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為有機建筑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現代建筑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流水別墅的室內空間陳設的選擇、家具樣式設計與布置都獨具匠心。流水別墅是賴特為考夫曼家族設計的,卡夫曼家族對這幢無價的產業付出了深厚的愛和關切。他們用名家的繪畫和藝術品、最好的家具來點綴空間,并為別墅提供最好的維護。
我之所以喜歡這件作品正是因為賴特把人工建筑和大自然的美景結合的天衣無縫。由于人類數量的不斷增長,居住空間的問題是目前人類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就在想現在的建造房屋的前提都是把一些美麗的景色所破壞,夷為平地后,再開始建造人類的建筑,這無疑是一種破壞性的行為,如果這樣長此以往下去,整個地球的環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無法想象。大自然賦予我們美麗的景色并不是讓我們為了生存去破壞的,我們應該去尋找一種兩者共贏的方式,既不破壞自然風景還能發展我們的生存空間。賴特的流水別墅濃縮了他獨自主張的“有機”設計哲學,把山水和建筑巧妙地結合,考慮到賴特自己將它描述成對應于“溪流音樂”的“石崖的延伸”的形狀,流水別墅名副其實,成為一種以建筑詞匯再現自然環境的抽象表達,一個既有空間維度又有時間維度的具體實例。因此,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設計理念嗎?把房屋依照環境而造,到處有流水,處處有花香的景象,再也不是只有高聳入云的鋼鐵水泥墻,我覺得在當今21世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把各種自然資源有機的持續發展下去,大力推廣綠色有機設計,像賴特這種“有機建筑”的理念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生活的環境會越來越好的,也會出現更多像流水別墅這樣以美景著稱的優秀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1]鄭青松,馬歸民.從流水別墅分析賴特的建筑設計理念及其觀點,2012(z)
[2]埃茲拉·斯托勒.流水別墅協!.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4]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
[5]張小迪.流水別墅審美淺析[J].山西建筑,2008,34(3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