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irbet 1817-1877),法國寫實主義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在1854-1855年間為參加巴黎藝術沙龍創作了巨幅油畫作品《畫室》,但是該作品并沒有入選,于是畫家在藝術沙龍的附近用帳篷搭建了一個展室,展出了40件帶有畫家藝術風格的油畫作品,《畫室》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展覽作品,這幅作品有一個小標題“真實的寓言,七年藝術生活的總結”。這句話是有所指的,當時歐洲大陸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風格的作品盛行,藝術作品與現實的生活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庫爾貝以這句話作為《畫室》的小標題,也向世人揭示了新的藝術時代的降臨——寫實主義。庫爾貝在這幅作品中,直接將生活中的事物搬上了畫布,并不加以絢麗的顏色和富有浪漫氣息的氛圍,看起來似乎缺乏藝術性的處理,但實際上這是畫家本人對當時藝術態度的質疑,也是畫家自身對藝術的探索。
庫爾貝對《畫室》這幅作品有一個簡短的說明:這是藝術實踐過程中對道義和現實的思考。《畫室》的創作總共經歷了六周的時間,這是庫爾貝一生中繪制的最大尺幅的作品,畫面中總共出現了23個人物,畫面中間坐在椅子上的畫家是其本人,畫面的右邊是畫家的朋友、同道、藝術資助人及收藏家,畫面的左邊是日常生活的社會,其中包括了平民、商人、神父、乞丐、妓女、丑角、獵人、掘墓人等等。畫家本人將這兩組人物分開,似乎指明了兩組人物間的對立關系,但僅從人物的身份上判斷,可不可能簡單的斷定畫家表現這兩組人物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這兩組人物不是畫家隨意組織的畫面,而是畫家在思考社會共同關心的一些普遍問題。庫爾貝寫實主義的繪畫靈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將繪畫變成了一種觀察生活的方式,其實不難發現,畫面中的出現的人物形象與庫爾貝之間可以直接分成兩組,其一是庫爾貝生活中會產生直接交集的,其二是庫爾貝日常中所能見到的各階層的人物,其實這是畫家在思考自己所處的生活圈與整個社會之間的聯系,最后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思考的結果表現了出來。
作為“藝術實踐過程中對道義與現實的思考”,畫中的象征意義成為后來人們分析作品的關鍵,象征是藝術的表現手段之一,就像在古典藝術當中,常常以蠟燭象征俗世的時光一樣。但繪畫中的象征從來不是簡單的符號借代,它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行為中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在《畫室》這幅畫中庫爾貝借鑒了古典主義繪畫中約定俗成的祭壇畫的表現方式,但是卻替換了祭壇畫中應當出現的物象。祭壇畫一般以三聯畫的形式出現,一般繪畫的中心是表現圣經題材的宗教作品,同時在主體畫的兩邊各配有圣徒的畫像,圣徒一般會面朝繪畫的中心,表現出肅穆的宗教氣氛。在《畫室》中藝術家本人取代了宗教事件,占據了畫面的中心,站在畫家面前的裸體模特,象征著坦誠的真相,畫家面前的兒童則代表了畫家內心世界中的天真無邪,這幾組人物共同面對是奧爾南的鄉村風景,自然元素構成了畫面的中心,畫面看起來雖然沒有祭壇畫的肅穆莊嚴,單也給人中正平和之感。原本應當出現的兩位圣徒分別被兩組人物所取代,這是畫家本人內心困惑的體現,這也是每位偉大的藝術家都要面臨的心理哲學上的選擇。《畫室》作為寫實主義的代表,但是畫家通過畫面向觀眾傳達了更深層次的意象,理想并不是人們看到的那樣,而現實是要被每一個人所承認的。畫面中的兩組人物是不可能在同一所畫室中出現的,這是畫家對藝術場景的虛構,他們的出現是畫家對城市人類文明的憂慮和對社會結構的關心。19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快速,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辛苦、貧窮、失業、焦慮等問題困擾著這個社會,但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又讓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潮在社會中不斷涌動,如此《畫室》中才出現了神父、教徒、妓女、乞丐的并列出現,這是畫家內心深處所矛盾的地方,《畫室》被畫家稱為“真實的寓言”,也是畫家在藝術中尋求自我救贖的道路。
理想與現實、精神生活與世俗生活、個人表現和公共意識能不能找到相對平衡的砝碼?這也是當時的藝術家在畫面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現實主義的繪畫出現之后,令西方的藝術家看到了繪畫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也為后來的西方現代藝術鋪墊了公共基因。庫爾貝曾經說過:“善、惡、平等……諸多藝術和觀念生成的社會外象,我以我自己的方式注意社會生活的熱情和意義”。《畫室》這幅畫不僅是現實主義的藝術宣言,也是畫家個人的社會立場和道德宣言,庫爾貝在當時也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的參與者,他是巴黎公社的委員,后來遭到了監禁、流放,最終客死異鄉。對于庫爾貝而言,生活和藝術是抵達真實的寓言,當然現實是社會的現實,而理想則是畫家本人的理想。在庫爾貝其他的藝術作品中也體現出現實主義觀念和強烈的人文關懷,比如他一系列以勞動為題材的人物畫作,可以讓人們從中察覺的畫家本人對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關注,庫爾貝的人體畫創作,也是坦坦蕩蕩的表現出人性中不斷漲潮的欲望。《畫室》式庫爾貝一生中的代表作之一,但畫面的中心仍表現了他出生的家鄉奧爾南的風景,這也是畫家美麗靈魂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