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拍出一張令人心曠神怡的攝影作品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清晰的畫面、鮮明的主題、合理的構圖、適當的曝光。由于曝光在攝影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合理控制畫面曝光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確曝光,還原景物原本的反差、色調和豐富的影紋層次,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畫面都必須正確曝光,有時為了追求想要表達的別樣意境和獨特思想必須要學會應用曝光。本文主要闡述了攝影曝光的控制方法與應用效果,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攝影曝光;曝光控制;曝光應用
攝影需要光線提供支持,有光線才有影像。所以攝影就是應用光線來進行創作的一種藝術。只有善于運用光線的人才能拍攝唯美的攝影作品,而數碼相機作為拍攝工具,也具備計算光線的功能。由于所拍物體處于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所以正確控制曝光就顯得極其關鍵。大部分研究人員或攝影師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像素,并學會了控制傳感器像素點的技巧。但很多攝影師也存在一個共同的弊端就是不會正確的使用曝光,對于常見的數碼相機拍攝曝光方面的問題不求甚解,以至于在攝影的道路上無法領會曝光帶來的意境。
1.攝影曝光的相關概論
1.1曝光的概念
曝光主要指照相機圖像傳感器接受光線的強度。正確的曝光需要一張照片的亮部和暗部都能接收到足夠的光量,使得照片的內容能夠清晰地呈現出來。當攝影過度曝光就會讓照片的亮部光量過度產生過曝,而暗部因接受的光照過少而不能進行清晰的區分。無論是過度曝光還是曝光不足,都是促使照片的亮部或者暗部的細節失去辨識度。而決定畫面曝光的三要素有:快門、光圈和感光度(ISO)。
1.2攝影曝光的模式
(1)主控曝光模式
程序自動曝光(P),光圈優先(A),快門優先(S),手動曝光(M)。這四個擋位的特點就是都可以非常便捷的自主操作相機,尤其是對曝光的控制。這個模式需要我們自主設置光圈、快門、感光度、白平衡等相繼的操控原件。而更多的是要控制曝光量,但是我們的研究無法精確測量光線的變化,只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有可能減小誤差。
(2)光圈優先模式
這要我們確定光圈的大小,之后相繼會根據測光場景,自動匹配一個合適的快門速度,完成曝光。這個模式我們首先要考慮畫面的拍攝效果,確定清晰范圍,之后再去確定使用的光圈大小,再進行測光,達到需要的拍攝效果才可以釋放快門完成拍攝。在釋放快門之前,還要考慮構圖。光線和色彩等拍攝技巧。有了這樣的拍攝使用以及思考的順序就可以很好地使用光圈優先了。光圈優先適合拍攝風光攝影、人像、紀實攝影等題材。
(3)快門優先模式
和光圈優先的操作模式一樣,需要自主的設定快門的曝光時長,當我們使用快門,半按快門的時候相機會根據現場環境及預設的快門時長,測算出光圈述職,經過快門釋放后完成拍攝,這樣更容易得到一張畫面清晰、曝光準確的作品。這種模式通常在拍攝運動物體的時候使用會有不錯的效果,例如:體育運動、野生動物,運動物體等。
1.3曝光的正確順序
①選擇測光模式:測光模式主要包括:點測光、局部測光、重點測光和評價測光等,在攝影過程中要按照被攝體的特點采用合理的測光模式;②選擇感光度:攝影時要按照光線背景的強弱,通過拍攝焦距和安全快門等部鍵選擇適合的感光度;③設定白平衡:按照光線情況設置白平衡,一般都選擇自動白平衡模式;④確定曝光模式:模式的選擇有: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程序自動曝光和手動曝光等幾種,其中普遍應用的就是光圈優先模式;⑤取景構圖:依照拍攝意圖完成取景構圖;⑥考慮是否使用曝光補償:若在攝影過程中對曝光進行微調,在此環節便可應用曝光補償功能;⑦按下快門完成拍攝。
2.攝影曝光的控制方法
(1)平均測光法
大部分的數碼相機都具備平均測光法,也是最基本的測光方法。此種方式能夠促使整幅畫面得到適當的、平均的曝光量。其最大優勢是使用簡便,且適合在光比反差不大的場景進行拍攝。若被拍攝物體的明暗分布不均勻,或反差較大就不能應用這種平均測光法。
(2)暗部陰影曝光法
暗部陰影曝光法能夠使畫面中主體陰影部分的影調正常曝光,使得陰影部分的影調和層次準確呈現。當畫面中陰影部分占據主體部位時,若逆光照明的室內景物、逆光人像,可應用此種方法進行曝光。具體方式為:將數碼相機對準被攝對象重要的陰影部分測光,不可以按照數碼相機直接顯示的讀數曝光,而是手動調整光圈或快門,將曝光量降低1級再進行曝光。由于數碼相機存在寬容度限制,盡量將曝光量誤差控制在2級范圍之內。
(3)亮部影調曝光法
亮部影調曝光法與暗部陰影曝光正好相反,被攝體暗部的影調不作為被考慮的重點對象,而是在提升和降低景物的反差標準進行操作,讓主體的亮部能夠很好地呈現出來。如:拍攝一幅順光或前側光照明的近景照片,或拍攝一幅風景圖片,并將人臉的亮部或風景覆蓋的范圍呈現出較亮、較明快的影調,就會應用到此種方法。具體方式為:將數碼相機對準被攝對象亮部測光,但不能通過數碼相機直接顯示的讀數進行曝光,而是運用手動的方式調整光圈或快門,將曝光量提升1級進行曝光。拍水景或其它高調景物,也要在所測讀數的基礎上提升曝光量。
(4)曝光補償的曝光調整法
通常數碼相機對暗部的捕捉能力較高,而對亮部的捕捉能力較低,最終導致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高光部分呈現出一片灰白。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這種問題,在曝光時就要格外加強對高光部分超出曝光寬容度范圍的控制,使用曝光補償的曝光調整法。數碼相機的自動測光無論應用哪種測光模式,如: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局部測光或者點測光等,當透過取景器進行拍攝時,看到相機自動給出的曝光讀數都是建立中等灰度的基礎上得出的。由此可見,無論景物實際的光線是明是暗,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都會將景物以中等灰度記錄于感光元件上。
3.攝影曝光的應用分析
一個好的攝影藝術工作者,不是只能講究技術上的正確曝光,而是為照片能夠呈現最美的藝術效果而應用合適的曝光。在數碼時代要獲得最佳曝光的方法,不僅需要加強對照片的構思,還要合理運用相機上的其他輔助功能,如:機身后部可以預覽拍攝效果的LCD顯示屏、相機所顯示的關于照片正確曝光信息的直方圖,以及各種豐富的曝光補償、多次曝光和包圍曝光。
(1)曝光補償的應用
數碼單反相機的測光系統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被拍攝者信賴,但在復雜的光線情況下,拍攝者同樣可以利用曝光補償這一特殊的工具對相機測定的曝光數據進行相應的調整。面對光效復雜的拍攝場景,有些拍攝者選擇使用點測光功能,而有些拍攝者則憑經驗在評價測光的基礎上大膽運用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功能的實現原理非常簡單,若相機的工作狀態設定在光圈優先拍攝模式下,曝光補償功能就是基于測定曝光值的上調整快門速度來實現曝光的增減。而這種曝光調整的效果是能夠在即拍即看的LCD液晶顯示屏呈現出來,所以只要進行反復的練習,再復雜的曝光場景,也能夠通過曝光補償的功能快速解決。(如:圖1所示)
(2)多次曝光的應用
多次曝光拍攝的經驗與規律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總結而出的。多次曝光拍攝較為復雜、繁瑣,拍攝過程存在很大的難度。首先,需要對拍攝的構圖進行策劃,明確想要表達的藝術思想。而不是將相機模式設置到多次曝光檔,連續拍兩次以上將幾個畫面疊加就能完成的。若不進行構圖的規劃,只通過連續曝光三次、四次獲得的作品不但沒有藝術美感,而且畫面閑的還很凌亂,所以在拍攝前必須要先構思。
如:圖2這幅作品,拍時先用一次曝光試拍了一張虛化的樹枝,按照構思給第二次曝光的樹枝留出了空位,空位按照三角構圖,偏上左或偏上右都可以,接著又試拍了一張樹枝,樹枝周圍不要有其它雜亂的景物與光線,然后把相機打到多次曝光檔上完成。其次,多次曝光要以虛實相結合手法為主。拍時要先拍虛后拍實,把虛化的景象作為背景和襯景,實的景象作為主題,拍虛化的手法有手動調焦虛化、慢速度推拉晃動相機虛化兩種,拍實景可以使用自動調焦,拍攝時還要一直變換光圈速度。最后,多次曝光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要多次試拍才能成功。多次曝光步驟較為冗雜,且環環相扣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疏忽,特別是在拍攝虛化的構圖中,由于相機的移動使得拍出的畫面不如想象中的完美,通常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經過多次的試拍,直到拍攝成圖為止,所以拍攝過程中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如:圖2所示)
(3)包圍曝光的應用
包圍曝光被一些攝影藝術工作者認為是一種不自信的應用功能,這是因為包圍曝光的主要作用就是確保在復雜光線下利用不同拍攝參數的多張照片拍攝進行準確曝光和準確色彩。部分攝影師認為這種需要多次拍攝才能完成作品的拍攝水準實在太low,其實包圍曝光是一個嚴謹的攝影師必須使用的。
包圍曝光在相機上一般用BKT表示,是相機的一種高級功能。盡管測光技術日臻完善,但由于光線條件、被攝主體千變萬化,相機仍然會有測光偏差。為了防止因測光失誤而錯失重要拍攝主題,許多相機中引入了包圍式曝光功能,當按下快門時相機不是拍攝一張,而是以不同的曝光組合連續拍攝多張,從而保證總能有一張符合攝影者的曝光意圖。在數碼相機中,不但引入了針對精準控制曝光量的包圍式曝光,有的相機甚至可以針對白平衡進行包圍式拍攝,這樣將因復雜光線帶來的拍攝失誤降到了最低。由此可見一個嚴謹的攝影師在拍攝重大題材時必然會應用包圍曝光。(如:圖3所示)
結束語:
在數碼時代獲得正確曝光的方式往往要依賴相機的測光系統,直到現在測光系統的應用比較成熟,可以應對所有復雜的拍攝場景。從技術方面最原始的測光系統會將畫面亮度還原為18%灰,但由于拍攝場景千變萬化攝影師所希表達的情感也千差萬別,因此,技術上的正確曝光往往不是一張照片的最佳曝光。在實際的攝影過程中,合理的控制曝光能夠強化創作的主體與情感表達,有效地運用曝光可以更加凸顯創作的藝術性和唯美性。
參考文獻:
[1]王沖. 關于攝影曝光控制的意義[J]. 商, 2012(23):227-227.
[2]楊成文. 攝影曝光的控制與運用[J]. 藝海, 2011(11):116-116.
[3]李圣龍. 談影視攝影中的曝光時間控制[J]. 電影評介, 2012(16):73-75.
[4]德治. 鳥類攝影的曝光控制[J]. 旅游縱覽, 2010(11):36-39.
[5]華威. 數碼時代的包圍曝光[J]. 中國攝影家, 2010(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