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我們做朋友吧。”近來,學霸一詞,風靡校園,又紅遍社會。人們一旦談及到學習,總是避免不了說到“學霸”,如今,“學霸”正裹挾著一陣猛烈又清爽的風,吹進生活的角角落落中。
面對“學霸”之風的勢不可擋,許多人很容易把“學霸”看作新生詞語。《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等詞典工具書均沒有收錄該詞。然而,《現代漢語大辭典》中有對該詞語的釋義:“學霸”指學界的惡棍。顯然,這個釋義與我們當今所使用的“學霸”的表達意義有很大出入,因此,我們就要考察“學霸”的原始含義了。
經過查閱古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學霸”這個詞并不是一個新生詞語,它早已存在于古代漢語之中。“霸”在古代漢語中有稱霸,霸占之意,“霸”字過去多指倚仗權勢蠻橫欺壓百姓者,“學霸”古意完全為貶義,仗勢欺人而刁潑無賴的生員被稱作學霸。所引古代文獻中例句如下:
曾在云南做兵備僉事,其時屬下有個學霸廩生,姓張名寅,父親是個巨萬財主,有妻有妾。
——(明朝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
這魏才因他是個土豪學霸,家里又有幾貫寸錢,愿把女兒許他。好借了他的財勢做鄉約,可以詐人。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從前選舉各官,鮮克公當。非鄉井有力之富豪,即宮墻有名之學霸。迨服官后,庸者或以劣黜,黠者或以贓敗。
——(清趙爾巺主編《清史稿·上》 )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理解,古時“學霸”的劣跡斑斑的形象,他們或者是粗鄙無比的膚淺讀書人,或者是野蠻貪心的攀權者,在人們心中定是格外丑陋的。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現代漢語大辭典》中“學界的惡棍”這樣的釋義。它指的是把持著學術界特權的人。這類人在學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掌握著絕對的發言權表決權,左右著學界的發展。
然而,在知識科技經濟發展的今天,“學霸”已經搖身一變,“學界的霸主”,成為大家心目中如金子般閃亮的學習的楷模。“學霸”用以形容那些學習刻苦,學習成績出類拔萃的一類人。“學霸”一經提及,便熱遍整個社會。“我要當學霸”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每臨考試,“開啟學霸模式”,成為大家的沖刺斗志的動力。 “學霸”走紅的同時,社會各界對此也是意見不一:
這是一種從內心中對自身不努力學習之狀態合理化解釋的自我安慰,但大部分學生仍可以把握自己的基本底線。此乃泛娛樂化的現象,亦為同儕間的調侃與自娛。
——集美大學副教授巨東紅
“學霸,學渣”這樣的心理包袱令部分人只愿做穩中求進的普通人,而不愿拼命維持他人眼中形象;且由此類稱呼帶來的標簽效應會導致評價不高者自我懷疑,失去交往熱情與進步動力。
—— 人民網線教平
這類成體系的詞匯是“黑色幽默”,是“自嘲式的流行表達”。
——上海《文匯報》黃純
需要“學霸”這樣的“精神領袖”類角色正面引領校園風氣,改變“平庸的時代”下人們不愿承認他人比自己優秀、不愿送他人掌聲、見不得人好的心態。
——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教授柳珊
學生以成為“學霸”為榮是可喜的事,稱“學霸”是勵志標簽,激勵青年找尋夢,并認為此為對拼爹心態與讀書無用論的強力反駁。
—— 《光明日報》陳雪
然而無論如何,“學霸 ”能在校園之中流行開來,說明它是受到廣大學生群體的歡迎的。經過傳播和發展,在大家心中,學霸也不再是剛剛流行之初的“學習成績很霸氣,但只會學習”的書呆子。在如今,學霸是那些學習成績出類拔萃,有夢想,有追求,熱愛生活,樂觀向上,全面發展的真正的“學霸”,這里的“霸”,不是橫行霸道,不是一種高高掛起,更不是惟我獨尊,而是備受大家推崇的一種優秀的態度。“學霸”隨著傳播和流行,越發完善,深得人心。
在這個快節奏發展的時代,生活節奏也拉動著人心情的節奏,人心浮躁成為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后果,也正是如此,我們急需“學霸”精神,安穩我們的心志,站穩腳跟,堅定理想,靜下心來,朝著更卓越的方向,鉆研我們的事業。 “學霸”所引領的“霸”文化正帶領著各行各業爭優爭先的風氣。無論是學習中的佼佼者,還是工作崗位上的扛把子,生活中的達人能手,都以各具特色的“霸”在各個領域大展身手。鉆研這里的“霸”,已不是《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的“強橫無禮,仗勢欺人”,而是一種領先,卓越,超越的霸氣。“霸文化”是一種眼光,一個方向,社會需要“霸”文化,社會會有更先進的眼光,更正確的發展方向,更堅定的前進力量。
“學霸”風靡校園,“學霸”帶領整個社會“霸”文化的發展,“學霸”的正能量正惠及每一個角落,渲染每一個角落。這正是中華語言漢字文化開放的發展,多元的發展,更是人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流行語“淡定”探微》 張恒君
[2]《“學霸”引領校園正能量》 于琴
[3]《“學x族”詞語理解研究——以“學霸”、“學屌”為例》 楊洛
[4]《語言變異視角下德大學流行語研究》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