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群眾文化對促進社會和諧、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等有著重要意義。但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對群眾文化理論研究重視程度不夠,對群眾文化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少有針對群眾文化功能與價值方面的研究,這無疑阻礙了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本文試圖從我國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探討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以推進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引言
群眾文化既是有史以來存在的社會文化現象,也是當前文化建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群眾文化對于社會群體具有娛樂、交流功能,儀式、團結功能,群體認同功能,象征、符號功能。對于文化建設而言,群眾文化為主導文化建設提供平臺,是精英文化的母體和基礎,為文化產業開辟市場,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支撐,這些體現了它的文化價值。從兩個層面展開對群眾文化功能和價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群眾文化的內涵
群眾文化是一種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它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群眾文化活動、文化工作、文化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雖然群眾文化也屬于主流文化的范疇,但是它有著一定的文化獨立性,它與國民文化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如今,群眾文化已經由單純的階級工具變成了具有獨特個性和價值的社會文化。群眾文化有廣泛的群眾性、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獨特的文化傳遞性、溫和的文化制衡性、強烈的文化傳承性等特征。
二、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交流和娛樂功能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體現在交流和娛樂上。娛樂需求是人的一種本能需求,特別是在人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的今天,娛樂活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而群眾文化是一種群體性的娛樂活動,它有藝術性不高、參與性強、老少咸宜等特點,常是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在娛樂,因而可以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娛樂需要。
(二)團結和儀式的功能
儀式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又是禮儀之邦。因而,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十分重視儀式活動。就個體而言,一生要經歷出生、婚嫁、生子、病死、喪葬等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說儀式貫穿于一個人生命的始終。此外,人們的生、死、婚、病以及節日、日常交往等都有一定的禮儀、規范和習俗。而這些禮儀規范常常和群眾文化活動交織在一起,既豐富了儀式活動的內容.增加了儀式活動的教育功能;又可以通過群眾性歌舞、游戲等增加儀式活動的嚴肅性與正式性,增加群眾團體的凝聚力。
(三)群體認同功能
在城市社區,在公園,在廣場,我們會發現不同的民族表演文藝節目都具有差異性。這充分體現了群眾文化活動的認同功能。我們國家疆域廣闊,民族眾多,地域環境相差大,各民族各地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人口流動特別頻繁的今天,特別是在大城市或者沿海發達地區,群眾文化活動成為了群體認同的工具,同一民族的、同一地區的、同一年齡的都具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充分體現了群眾文化活動的認同功能。
(四)符號和象征的功能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成了民族的“身份證”,因而各個國家、民族、企業、城市等都十分注重自己的文化形象。而文化建設中,群眾文化最能反映地區和民族的風土人情、地域特色,可以說是地區和民族的標志,是重要的文化符號。同時,城市的群眾文化特點也是城市形象的最突出、最直觀的標志。尤其是民俗文化十分豐富的地區,更應該傳承好有傳統特色的民間文化、民俗文化等,將之作為地區的“名片”。因而,群眾文化具有明顯的象征和符號意義。
三、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一)群眾文化與主流文化的關系
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它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國文化戰略的指導思想。在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應處理和一元與多元、主流與支流之間的關系。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可以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為社會主義建設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動力。可以說,群眾文化的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助推器。
(二)群眾文化與精英文化
文化建設歷來存在著群眾文化和精英文化之分。群眾文化建設是普及性的,精英文化建設是提高性的。前者的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的普通老百姓;后者則是少數的知識分子,時代精英。在我國,精英文化和群眾文化具有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關系。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我們依然要處理好群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關系問題,充分展現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群眾文化最接近群眾的生活,它是專業文化或者精英文化的母體和源泉。發展群眾文化,是發展專業或精英文化的基礎。
(三)群眾文化和文化產業的關系
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文化事業建設、文化產業建設這兩方面,前者是以公益性為目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一部分:后者是以營利性為目的,是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文化資源,更加注重文化建設的經濟效益。如今,文化產業已經成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而群眾文化的繁榮可以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欣賞和文化消費能力。推進文化藝術的普及,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
結語
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而群眾文化則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群眾文化是具有娛樂性、普及性、參與性強等特點,可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因而,我們應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劍龍.幸福感與文化權益[N].光明日報,2008—05-13.
[2]張乃和.認同理論與世界區域化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3).
[3]胡萍.蔡清萬.武陵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文獻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胡守勇.文化建設:人類學應用研究的新領域[J].云南社會科學,2009,(1).
[6]聶華林,李瑩華.中國西部農村文化建設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