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小姐姐”一度成為時尚熱詞,風靡社交媒體與日常交際。本文針對這一現象,探究了該稱謂語流行的起源和原因,對“小姐姐”背后的語言和文化內涵進行了挖掘,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姐姐”;稱謂語;流行
一段時間以來,“小姐姐”一詞頻頻現身網絡、微博甚至報刊雜志,一度成為年輕人群體中的流行語。眾所周知,“小姐姐”這個稱謂很早就有了,并不是一個新詞,那么它為何會突然流行起來?它的背后到底隱含著什么樣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心態呢?我們有必要對它進行一番分析與探究。
一、“小姐姐”的出處
“小姐姐”這個詞一般是少年兒童之間年齡較小的稱呼年齡較大的女性的稱謂,比如:
(1)馬洛亞牧師一瓢接一瓢地往我們頭上倒水。他每倒一次我便響亮地笑幾聲,八姐便喑啞地哭幾聲。我用雙手抓撓著這個黑瘦的小姐姐。母親說:“都還沒有名字,你給他們起個名字吧?!保浴敦S乳肥臀》)
小說中的“我”年紀很小,稱呼比自己大一點的八姐為“小姐姐”,這也是“小姐姐”最傳統最廣泛的一種用法。但是現如今,“小姐姐”的適用群體并不僅僅局限于兒童之間,而是逐漸擴大至十幾至三十歲左右的青年群體當中,并且十分的普遍。那么,它究竟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
“小姐姐”的說法流行于娛樂圈,最初是LOVELIVE企劃的粉絲對于μ‘s偶像組合九位成員的稱呼,這九位成員大多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性,粉絲為了表示對她們的喜愛,親切地稱她們為“小姐姐”。相對于粉絲群體平均年齡而言,她們不適合被叫做妹妹,更不可能叫阿姨,由于她們比起真正偶像和藝人更像鄰家姐姐一樣貼近普通人,于是就在“姐姐”的前面加上一個“小”字,更具親切感。
在這之后,這個稱謂才慢慢擴散至更大的范圍。先是在二次元圈內,稱呼的對象為動漫角色和游戲形象,然后再到現實偶像圈和網絡社交平臺上,更多的粉絲對于自家女性偶像以“小姐姐”相稱,最后范圍更加擴大,成為了一種對年輕漂亮女性的愛稱。比如:
(2)迪麗熱巴小姐姐有顏值有演技,她的紅全是靠她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希望這么可愛善良真實的小姑娘一直開心下去。(微博)
(3)柯藍《人民的名義》亦莊亦諧被呼“小姐姐”(新華網)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小姐姐們邀請你填志愿(網易新聞)
(5)這些減齡單品時髦女星搶著穿 我也要做少女系小姐姐?。╕OKA時尚網)
二、“小姐姐”流行的原因分析
“小姐姐”之所以會在網絡媒體上迅速流行,除了有互聯網這一媒介的推廣以外,還有其他的許多原因,本文對“小姐姐”這一詞語的流行原因作以下分析。
(一)詞語結構的特點
從構詞方式上來看,“小姐姐”是由“小+姐姐”構成,“姐姐”是重疊式的合成詞,詞義為同父母或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大的女子。加上前綴“小”,表示與自己的年齡差距小,年紀相仿的特點。除了“小姐姐”,還有“小哥哥”“小妹妹”等“小+親屬稱謂”的構詞方式,同樣,也有“大姐姐”、“大哥哥”“大妹子”等“大+親屬稱謂”的構詞方式。那為什么“小姐姐”這種說法很流行而“大姐姐”卻沒有流行?那是因為“大姐姐”雖然也有對對方的尊敬之意,但“大”字會讓被稱呼的一方感覺到自己的年齡比對方大很多,在這個人人都追求年輕與活力的年代,“大姐姐”不是一個首選之詞。但如果“姐姐”前面加上“小”字,那么被稱呼的一方會感到對方的年紀與自己相仿,差不了幾歲,就會自然地產生親近之感,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小姐姐”流行之后,緊接著“小哥哥”也流行了起來。2017年1月,參加湖南衛視原創歌手競賽真人秀節目《歌手》的高音小王子迪瑪希,憑借其得天獨厚的音樂天賦和俊朗的五官收獲了大批粉絲,被粉絲們親切地稱之為“進口小哥哥”,該詞因此爆紅網絡。之后,一大批追星迷妹紛紛稱自己的偶像為“小哥哥”。從“小姐姐”和“小哥哥”的流行可以看出,“小”不僅有年齡差距小的含義,還表達出了一種不失禮貌而又俏皮親切的感覺,這便是其中的奧秘所在。
(二)對女性稱謂語的補充
“小姐姐”作為一個稱謂語,它的流行,可以說是對現行稱謂語的一種補充。在“小姐姐”大量出現并廣泛使用之前,人們在面對陌生女性時,不知如何稱呼,存在著稱謂缺環的現象,“小姐”“美女”“妹子”“姑娘”等幾個稱謂都不能夠彌補這個缺環。
首先,“小姐”這個稱謂爭議很大,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小姐”被賦予了某種貶義的色彩,成為了從事色情服務行業的女性的代稱。為了避免他人的誤會,“小姐”這一稱呼逐漸被人們所拋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美女”一詞悄然走紅,不僅在日常的口語交際中,“美女”這一稱呼隨處可聞,甚至還迅速走進其他各個領域,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中大量使用。但是,許多人對這一稱謂持懷疑的態度,他們認為如果成年男性這樣稱呼陌生女性,不免顯得輕佻,而且許多女性也很反感這一稱謂,她們會覺得有不尊重和戲謔的成分。同樣,“妹子”雖然給人一種親切感,但只適用于熟悉的人之間,對陌生女性稱呼為“妹子”不是非常的合適。最后,“姑娘”的使用有了泛化的傾向,它不僅可以當作親屬稱謂,還可用作擬親屬稱謂,但就目前來看,使用“姑娘”的群體多為中老年人,不適用于年輕群體。
可以看出,當前對女性的稱謂有的過度泛濫,有的使用滿意度不高,有的只適用于部分人群,因此人們渴望尋找一些新的詞語來代替或補充這些稱謂?!靶〗憬恪币辉~的出現,避免了某些稱謂的失禮與輕浮之嫌,成為了年輕群體中一個接受度較高的新式稱謂語,在網絡和交際中得以廣泛傳播和使用。雖然“小姐姐”并不能所有人群所接受和使用,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當下女性稱謂語的補充。
(三)心理訴求的滿足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罢Z言是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語言也將是隨著社會的死亡而死亡的。社會以外,無所謂語言。”[1]網絡流行語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網絡語言的流行,往往是社會大眾心理的產物,反映了社會公眾的心理訴求。
1.求異心理
求異心理是人類普遍具有的心理特點,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會產生求異心理,表現為對傳統表達方式的厭倦,想方設法通過與眾不同的途徑來彰顯自我、實現價值。由于“美女”這一稱呼的泛濫,大家對“美女”產生了審美疲勞,不愿意再使用它,取而代之的是對“小姐姐”的擁護?!靶〗憬恪北緛硎莾和后w間所使用的稱謂,如今卻被廣泛地運用于成年人群當中。這種現象,便是人們突破傳統,追求新奇與個性的體現。
2.賣萌心理
“小姐姐”的流行還反應了當下社會年輕男女的賣萌心理,這種心理與之前“寶寶體”的流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靶〗憬恪边@一稱呼除了有對他人表示尊重的意思以外,還暗含著另外的意義:如果女性稱呼對方為“小姐姐”,其實是賣萌撒嬌的表現,為了突出自己的可愛和天真。對方的年齡可能不一定比自己大,但是稱呼對方為“小姐姐”,就代表著自己居弱勢的一方,聲明自己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保護和寵愛,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渴望依賴,沒有擔當的體現。同時,這種稱呼還能夠模糊年齡,隱藏自己對同性的攻擊性,拉緊彼此之間的距離。如果是男性稱呼對方為“小姐姐”,那么則是表達對女性的欣賞與愛慕之情,在日常交際中,也是與年輕女性搭訕的最佳稱呼,既不會太膩,也不會顯得太生疏。女性聽后的感覺是舒服的,而不會有像“美女”一樣的不適感。
三、結語
針對稱謂語“小姐姐”一詞在網絡和社會中廣泛流行這一現象,本文對“小姐姐”詞語的來源和流行的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分析的結果是“小姐姐”首先流行于粉絲圈,隨后擴展到了網絡和社交當中,成為了青年群體中的流行語;“小姐姐”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這一詞語有其獨特的構詞方式,并滿足了對女性稱謂語的補充以及人們心理的訴求。
注釋:
[1]斯大林.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