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相比,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上具有顯著的優勢。合作學習從關注知識的外部輸入到關注內部生成,從個人化學習到社會化學習,通過生生互動主動建構知識,完全符合當代中學語文教學理念。本文試圖在原有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學科特點,對合作學習進行移植,以轉變傳統語文教學觀念,探索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精神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合作學習;中學語文;探究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是一個日益科技化和國際化的社會,是知識社會、信息社會、競爭愈加激烈的社會,這對于培養和造就我國二十一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愈加迫切的需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提出的要求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實踐。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在論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時突出地談到合作比競爭更重要,不會合作的人不是現代人。合作實際上是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是建立在小組成員分工負責、各盡所能、通力合作基礎上的良勝競爭。在語文教學中,科學的組織合作學習,必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合作意識、正確的競爭態度和健康的團隊精神。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純從如何“教”這一角度來探討教學,而忽視學生的心理發展、學習規律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認知過程,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現代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合作學習正是基于對傳統教學進行認真批評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的,因此,合作學習對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設計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
在新課改下,老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應設置一些獨特的教學環節,促成師生、生生互動。在合作學習中師生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互動過程中,老師應該掌握一些交流溝通的技巧:一是要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二是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注重情感教學;三是尊重并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例如學習完《背影》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分小組來討論課文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中復述父親過鐵路買橘子的過程,同時選取代表進行小組間的競賽,待師生共同點評后,對復述優秀的學生給予贊揚。通過小組合作,找出父親買橘子的詞語,分析這些詞語的重要作用,在分析的基礎之上找出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首先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最后教師給予適當指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交流思想感情,感受文章情感,領悟文章主題。當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中學語文合作教學往往采取“組內合作、集體探究”的教學模式,分組不均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的合作積極性不髙,主要表現為部分學生不愿與他人合作和交流,不愿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更不愿與他人分享成果,這主要是由當下的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造成的。在合作學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通過課堂中的學習評價,強化互動教學。實踐教學中應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有效及時的反饋,這對課堂效果影響很大。強化合作學習評價,老師應該做到兩點:(1)增強語言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在語言上進行客觀評價。語言評價對學生具有引導作用,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的肯定。語言評價要客觀,對學生好的表現要表揚,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對不夠好的表現,要委婉指出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提高。(2)巧設激勵評價。與語言評價相比,激勵評價是更進一步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在教學互動中,老師巧設激勵評價,往往會使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物質激勵和情感激勵是初中教學中常用的兩種激勵評價方式。對課堂上表現出色、學習上進步明顯、活動上積極主動的學生,老師給他們發小紅花、獎狀等表示獎勵。這就是物質獎勵。情感激勵就是對同學進行夸贊、表揚,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關心,讓同學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榮辱感。合作學習著重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能增強師生溝通交流,促進社會技能、社會情感發展。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經過不斷訓練,逐步養成會交流、會傾聽、會質疑、善于融合等習慣,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為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重對小組群體的評價,在評價時應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學生個人計分改為學習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小組合作達標。在評價中側重于評價集體可使學生認識到小組學習是一個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因為成績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人都為小組取得的成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樣會讓所有學生包括學習困難學生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收獲和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合作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初始階段都不是盡善盡美的,現階段中學語文合作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要想走出合作低效的困境,還需要中學語文教師的深入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宏武.學生學習新策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陳家堯.構建閱讀對話的平臺[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