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整體,它既要遵循科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和教學中各種規律、原則,又要注重表達方式的藝術性,表達方法的靈活性、形象性、情感性、創造性。因此,體育課堂教學藝術不應華而不實,要有機結合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于一體,達到可聽、可視、可觸的效果。在現代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課堂教學藝術的運用對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實現教學質量全面、持續地提高。本文對高中體育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和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氣氛是影響學生情緒與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課堂氣氛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興奮,讓課堂秩序活而不亂,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創造好的課堂氛圍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信息差原則。信息差即人們掌握信息的差距。
學生上課的目的是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師生之間的信息差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濃,營造出的教學氣氛就會生動活潑;二是獨立性原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實施與環節的轉換中,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進行一些探索性嘗試。這樣既不失教師的主導作用,防止“放羊”,又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由于有主動探索練習的機會,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濃厚,整個課堂教學呈現出生氣勃勃的景象,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動作講解要淺顯易懂、具體形象
動作講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簡明扼要、具體形象的動作講解更容易使學生抓住動作要點,較快地領會動作要領。所以教師在講解動作時一定要突出重點,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并盡量用一些淺顯易懂的語言或恰當的比喻描繪出那些抽象的概念,使之具體、生動、形象。如教學原地推鉛球,就可以運用后蹬、屈膝、背向滑步等學生熟悉的動詞來講解,這樣學生容易形成清晰的運動表象,從而很快地理解與掌握動作。
三、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方法
(一) 重視師生情感、學科情感的培養
情感是學生對學習態度的體驗,是行動的精神支柱,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的紐帶。積極的情感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起正向的推動作用;消極的情感則會干擾、阻礙學習,使學習效率降低,甚至引起不良的行為,起反向的作用。學生對教師沒有感情甚至反感,那么教師講課再好學生也聽不進去。因此,教師首先要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想學”
動機是學生學習的主觀能源。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或動力。動機是一種學習的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里的反映,它表現為興趣、情感、意向、意圖、信念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學生不想學習,不愛學習,學習活動難以進行下去,常常是缺乏學習動機。教師要不斷給學生輸送動力,調動學習的情感;運用對學科的興趣,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也叫求知欲。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也就有了動力。
(三)培養意志力,使學生“勤學”
意志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自覺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堅強的意志主要表現: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鍥而不舍。處事果斷,當客觀情況需要立即作出決定時,他會毫不猶豫、及時采取斷然措施;當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時,他又會當機立斷,根據變化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善于自制,在勝利或成功時,不驕傲、不自滿;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動搖、不氣餒,能以更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難。如:長跑是一項不大受青少年學生“歡迎”的運動。而長跑對于鍛煉身體和培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上課之前,要先作如思想動員,并介紹長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如“極點”“第二次呼吸”,使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練習時能知難而進。再通過一些科學的體能訓練安排,使學生得到合理的鍛煉,并且在測試時使學生明確“耐久跑”測試一方面是對耐久跑能力的測驗,另一方面又是對學生堅強意志的測試。通過這樣教學,使學生明確耐久跑練習的目的,從而提高了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了鍛煉。
四、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一是教師對學生傾注愛心。熱愛學生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教師只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真誠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愛與關心,自然會主動地親近教師、喜愛教師,進而由喜歡這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任教的學科。二是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新課改形勢下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高中學生對體育較為輕視,認為學不學無所謂。此時教師應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更能喚起學生參與的激情。因此我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與學生們一起踢足球、打排球,使師生關系得到有效緩解。三是以激勵的話語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從不會到會,不斷探索的過程,對于體育學科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會產生失落心理,面對學生的不良情緒與失落心理,我們要以平常心來對待。當學生取得成功,滿心喜悅時,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學生遇到困難產生畏縮心理時,我們要以激勵的話語來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查找原因,給予積極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勇氣。在體育教學中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形成樂觀的態度與積極的情緒,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
五、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是激起學生參與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是重要途徑之一。單一死板的教學手段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激情,不利于教學的開展。靈活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經常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參與體育教學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從高中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出發,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依據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選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如合作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等學習方式。在教師講解完動作,并做相應的示范后,將全班學生倆倆分成一組,小組內的兩個同學互相作為動作的練習者與觀察者,互相督促、互相學習。其中一人在做動作時,另一名學生進行指導與反饋,以幫助練習者圓滿地完成動作,當此名同學完成動作后再指導另一名同學完成,這樣讓學生在互相幫助與指導下正確地完成動作,而且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樹立。
總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需要教師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摸索新方法,在實踐中拓展思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創新,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推動高中體育教學工作的健康開展。